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享

点赞中国·月度人物·四月:点亮爱 广延绵

回访“跑男辅导员”、“奇迹宝宝”、柏家姐妹 

2015年05月02日0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4月,“点赞中国”栏目十余位(个)人物、群体的事迹经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良好反响。依据地方反响和读者评价,本月“点赞中国·月度人物”为:万里家访少数民族学生的“跑男”辅导员、倾注万千爱心帮助“奇迹宝宝”的社会各界人士、捐献细胞照顾生病姐姐的柏翠云。本报记者近日进行了回访。

“跑男辅导员”:为学生们多做点事

人民网大连5月1日电  (记者王金海)4月28日,此前曾从大连远赴新疆家访少数民族学生的“跑男辅导员”孙壮告诉记者,他很感激很多媒体的报道,“最大的感受是感恩与担当。为这些少数民族娃娃们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

“老师上报纸,让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也倍儿有面子!”曾被家访的哈萨克族学生阿克交鲁·努尔巴合提说,孙老师就像一位哥哥,“经过家访,老师跟我们的关系更近了,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全国道德模范、原大连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邵春亮退休后还总爱和孩子们拉拉家常:“我感到被家访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了变化,同学与老师关系更融洽。”

另一名哈萨克族学生帕力扎提·阿斯克尔的母亲库来·热合麦提来信写道:“看到人民日报4月10日关于孙壮老师家访的报道,我由衷的高兴。我为女儿能有这样负责的老师而感到欣慰,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我非常放心。孙老师的家访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动,更多的是看到了他对学生们无私的爱和殷切的期望,希望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希望这样的正能量越来越强大!”

孙壮正开始和新疆当地的名企联系,计划暑假带学生开展“报国企业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这些初入大学的孩子尽早了解家乡的建设情况,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奇迹宝宝”:救助款依协议托管,用于其长至18岁

人民网厦门5月1日电  (熊东帆、蒋升阳)“感谢媒体和网友的关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宝宝的关爱。”《万千爱心倾注“奇迹宝宝”》(本版4月12日报道)中“奇迹宝宝”小平安的叔叔赵延超日前告诉记者,“小平安的户口已落在四川泸州市合江县的奶奶家。4月初,奶奶就已经带着小平安回到了四川老家。”

“小平安适应得很好,很爱笑。我们经常打电话回去,小平安‘咿呀咿呀’地试着跟我们说话。”赵延超说,目前小平安状况还算正常,家人会定期带他到医院复查。根据医生的建议,他们将在3个月后带着小平安到北京天坛医院复查脑积水情况。

一年多来,厦门市慈善总会和厦门市红十字会总共收到了来自福建、四川、北京、台湾等地爱心人士的捐款近140万元。去年5月23日,两大平台与“奇迹宝宝”的法定监护人签订了《“3·18海沧奇迹宝宝救助款”使用管理协议》,协定救助款由市红十字会和市慈善总会共同托管,用于小平安成长过程中医疗、生活和教育等方面的人道救助,直至18周岁为止。“奇迹宝宝”年满18周岁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后,如有结余,将与他重新签订结余款的使用管理协议。

“等生活环境有所改善,就把小平安带过来住。”赵延超现在漳州某工地打临工,妻子在工厂里当普工,收入微薄,他希望自己能尽快找个稳定工作。

柏翠云:我们生活很好

人民网南京5月1日电  (记者姚雪青)在姐姐柏翠霞患白血病的14年里,妹妹柏翠云北上19次,10次为反复发病的姐姐提供造血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并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其生活。4月19日,“点赞中国”刊登《血浓于水 不离不弃》后,多家媒体转载,这对姐妹携手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和关注。不少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以前的老同事看到报道后,纷纷给柏翠云打来电话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而她总说:“我没有做多么了不起的事,我们的生活很好。”

一位网友看到报道后留言说:“以前曾在报纸上看到患上白血病但全家人却拒绝为其捐献骨髓等报道,觉得非常心痛。看到这样的故事真是激动人心。希望好人有好报!”

记者从江苏省文明办了解到,目前南京市文明办正在搜集资料,推荐柏翠云为5月“中国好人”候选人,以及5月“江苏好人”候选人。材料上报之后,江苏省文明办将向中央文明办报送推荐。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02日 04 版)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