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讣告
分享

姐姐患白血病,妹妹十四年十次捐献救命细胞

点赞中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血浓于水 不离不弃

人民网记者  姚雪青

2015年04月19日08: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干家务、带孩子、聊天晒太阳……乍看之下,年过50的柏翠云和姐姐柏翠霞,与同龄人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但这些在常人眼中平淡无奇的生活点滴,对于她们来说,是多么奢侈的幸福。

熟悉她们的人知道,从14年前姐姐患白血病开始,妹妹一次次赶赴北京,为白血病反复发作的姐姐提供造血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携手创造生命的奇迹,书写血浓于水的挚爱亲情。

2001年,南京市自来水公司职员、38岁的柏翠霞被检查出罹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随后赶往北京解放军307医院治疗,而唯一的救命办法是找到配对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

柏翠霞回忆,家中三姐弟第一时间就去医院做了配型,弟弟的相合度低不符合要求,而妹妹柏翠云的匹配指数高达99.99%。

当时,柏翠云的儿子正准备小升初,丈夫也身体有病,下岗再就业的她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过,这并没有动摇她救姐姐的决心,在丈夫的支持下,她踏上了北去的列车。手术非常成功,妹妹第一次从死神手中把姐姐“夺”了回来。

时隔8年,姐姐白血病复发。对于做过移植手术的病人来说,复发几乎等于被判死刑。在医院治疗时,柏翠云一步不离地守在床边。当时,解放军总后勤部刚刚批准307医院进行免疫细胞治疗法,唯一的生路,依然来自妹妹柏翠云的血液。

提取干细胞的过程,需要将人体的干细胞从骨髓内周血“赶”到外周血,关节疼痛地像蚂蚁爬一样。捐免疫细胞和干细胞的过程类似:柏翠云躺在血细胞分离器旁,筷子般大小的针头扎进手臂静脉血管,血液从左臂缓缓流进分离器,再从右臂回到身体中。流动过程让含有免疫细胞的血浆一点点分流到专用血浆袋中,每次提取50毫升血浆通常需要两至三个小时。捐献人的血黏度一旦上升就会卡住仪器,需要反复地拔针、插针,妹妹至今也不敢看一眼针头。

在姐姐患病的14年里,妹妹北上19次,捐献10次。每次捐献,柏翠云都要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不仅如此,因姐夫是警察,工作忙碌,柏翠云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姐姐的重任。姐姐柏翠霞目前住在南京市鼓楼区姜家园社区,妹妹柏翠云为了照顾方便,就住在附近。柏翠霞赴京治疗时,柏翠云便一同北上,捐献免疫细胞之后,她就在医院附近的出租屋里住下,为姐姐洗衣做饭,变着花样给姐姐增加营养。柏翠云说,小时候家住农村,父母每天忙于地里农活,姐姐从8岁开始踩在小板凳上为全家烧火做饭、擀面洗衣,负责教育和照顾弟妹,从早忙到晚也没有嫌苦嫌累,现在轮到自己做姐姐的避风港。

为姐姐治疗的北京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研究所副所长王丹红告诉记者,最令人感动的是这份坚持,家属十四年如一日地甘当病人的“提血机”,因此才创造了很多奇迹,一次次从死神手边抢回了病人的生命。

姐妹俩曾有个约定,以后条件好了,一起结伴去各地旅游。柏翠霞翻开家中相册,从前年的黄山、张家界,到去年的香港、台湾,年少时的美好心愿,这对姐妹正在一一实现。

赞语

妹妹儿时,姐姐是生活的倚靠;姐姐病重,妹妹是避风的港湾。柏翠云,用十四年如一日的不离不弃延续着姐姐的生命,姐妹情深,值得点赞。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19日 04 版)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