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领导干部讲话怎样“平易近人”

卞功挺

2015年03月16日14:33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领导干部讲话怎样“平易近人”

上期公事版刊发《“高手”教你怎样准备讲话稿》一文后,受到许多公务员读者的欢迎。本期公事版将聚焦写完稿子后的“讲话”环节。

当领导干部要会“讲话”,这是许多人的共识。现实工作中,除了大会讲话、做正式报告外,不少领导干部也擅长脱稿讲话,并且往往能做到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以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发表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比如,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说到转方式调结构时,他借用一句流行词说“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讲到环境保护时,他接过话来说道“借东风啊!不过不能只靠借东风,事在人为”……

那么,领导干部讲话怎样才能做到“平易近人”?让我们来看看总书记是怎么讲话的——

拉近与听者的距离

领导与下属和群众之间进行沟通,有时会处于不利地位:要么领导在主席台上,而听者在台下坐着,有一定距离感;要么领导深入下属和群众中去,而听者会有一定的敬畏感。

怎样在讲话一开始就拉近与听者的距离?领导讲话开篇时,可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有意识地讲些和主题没有太大关系的话,比如谈共同经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等,就可以很好地帮助领导找到与听者的交集。今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调研,首站前往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1969年1月,他曾以知青身份在此劳动过。面对前来欢迎他的群众,习近平说,“当年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使我受益匪浅。我那时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后来都学会了,擀面条、蒸团子、腌酸菜,样样都行。那个酸菜很久不吃还挺想的。”这一系列话语,说的是习近平与当地乡亲们当年的共同经历,让周围群众听后倍感熟悉和亲切。

还有一例。在坦桑尼亚演讲时,习近平讲了一对中国年轻人如何热爱非洲的故事;在讲到中非关系和中非人民越走越近时,他列举了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一事,以寻常百姓生活的共同点,瞬间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领导讲话一般都要从大处着眼,体现思想的高屋建瓴。但“大”和“高”不是说大话空话,而是要有大的目标、高的立意。

同时要注意:大处着眼,还要从小处着手。领导讲话要寻找小的切入口。否则,当领导在台上讲话时,下面的人坐在那里,心里就会想:“领导讲的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因此,领导在讲大目标、大方向时,要结合实际和具体工作,告诉下属或群众“这个目标和方向,和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路径和方法是什么”。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道,“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他还说,“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总书记的论述,从人皆有之的“梦”入手,让老百姓对抽象的民族使命有了具体的“代入感”。朴实无华的话语,阐明了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宏大命题。

把自己“摆”进去

有些领导一开口讲话,就给人“端着”的感觉,令听者觉得有“隔膜”。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领导讲话可以主动放下身段,并善于把自己“摆”进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实感受与下属或群众沟通交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今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与206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结合上世纪80年代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亲身经历,习近平说道,“当县委书记时年轻想办好事,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干,因而差不多一个月得大病一场”。习近平讲述,后来他感觉到这样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就摆顺心态。“内在有激情,但是还要从容不迫。”习近平回忆说,当时得知一句话,“你手里攥着千头万绪,攥着一千个线头,但是一个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线”,这句话让他想明白了,此后一天做到晚上12点,就不做了睡大觉,第二天重新来过。习近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年轻人干事业要有激情,但也要从容不迫。人民网微博发布这条消息后,网友一片点赞。

善于用问题开刀

领导讲话要有针对性,就要善于用问题开刀。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导向”。

工作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领导讲话不能“和稀泥”,不能为了求太平而文过饰非,一定要将问题点出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针对党员干部的“本领恐慌”问题,习近平就在2013年3月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语重心长地说:“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讲话直指当下党员干部“本领恐慌”的现状和表现形式。

针对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现状,习近平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因此,必须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习近平用自然生态的“山清水秀”来形容党的政治生态,要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清除各类“污染源”。讲话不回避矛盾问题,不隔靴抓痒隔山打牛,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和警戒。

此外,以问题开刀,要有理有据地摆事实、讲道理,以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存在的问题;讲问题的时候,还要和大家一起分析、寻找问题症结所在,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才更有说服力,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有互动、有回应

领导参加会议发表讲话前,一般都有其他人员先做发言。领导在认真聆听其他人员发言的同时,最好能与发言者有所互动; 如果是正式发言,当中不便插话,最好也能在最后讲话时有所回应。这样,讲话起到的效果更佳。

比如,这次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往年一样,参加了上海代表团审议。当天正值元宵节,一开始,总书记就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并通过大家向上海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节日问候和良好祝愿。审议开始后,部分代表先后发言,总书记边听边记,不时与大家讨论交流。

在谈到医患纠纷时,贾伟平代表推荐了东方卫视最近热播的纪实真人秀《急诊室故事》。当看到坐在对面的总书记频频点头,贾伟平说道,“总书记,我准备了一个U盘,你可以抽空看下这档节目。”总书记微笑着表示认同,“我刚想问你有没有U盘,抽空一定看看。”在与朱雪芹交流时,总书记又问:“你老家是在哪里?”听到朱雪芹已经在上海奋斗了20多年,总书记点头肯定……最后,总书记还风趣地说,“今天是元宵节,不能拖得太晚!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幸福!”两个半小时审议中,总书记与发言代表亲切讨论、交流观点,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