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淼 郭信峰
全国政协委员韩兴旺去过40多个国家。美国、韩国、日本,欧洲和非洲,都留下了这位61岁撒拉族汉子的脚印。
撒拉族是居住在中国西北部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0万左右。作为撒拉族少有的民营企业家,已担任了十多年全国政协委员的韩兴旺,每次国外游历,都获得不少启发。
就在参加全国两会前不久,韩兴旺才从中东回来。他在那里待了4个月,专门了解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中东市场大有可为。比如说埃及,开罗地区2000多万人口,机会很多。”
而中国加紧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让他觉得少数民族地区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时机更加成熟了。
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新疆、宁夏、青海、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纳入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大格局的前沿。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一半以上都居住在“一带一路”覆盖的区域中。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很多都是穆斯林国家,我们跟他们容易沟通,很适合去开拓市场。”韩兴旺说。这也是他今年提案的主要内容之一。
与韩兴旺同一个小组的朝鲜族全国政协委员权贞子也非常关注国际新闻,特别是关于俄罗斯、韩国、朝鲜和日本等国的消息。
这种关注与其家乡的地理位置有关——她来自中国东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那里处于中、俄、朝三国陆路接壤地区,并与俄、朝、日、韩水路相通。
权贞子也在为自己的家乡寻找发展机遇。2012年,国务院批准在延边设立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两年多过去,权贞子认为珲春的发展并没有完全达到原先预期的效果。
但最近出现的变化,让权贞子觉得,时机到了。“俄罗斯正在开发远东地区。现在韩国也在抓紧参与朝鲜罗先经济区的建设。”权贞子说。
5日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这给了她更大的鼓舞。在民族界别的联组讨论上,权贞子提出,希望国家能考虑将珲春甚至整个东北纳入到“一带一路”大战略中,让他们也能分享到大开放带来的红利。
今年两会上,像韩兴旺、权贞子这样由“外”向“内”看问题的少数民族界别委员越来越多。
藏族委员索朗多吉在会议间隙,与两位四川和云南的委员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打通西南省区到南亚国家的经济走廊。
阿昌族委员梁晓丹生活在中缅边境的德宏州。她在小组讨论上分享了自己对缅甸局势的一些观察,并对推进中缅“互联互通”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在其他领域,一些民族委员也在用全球视野思考和认识问题。
同样来自西藏的藏族委员仲布·次仁多杰是知名藏学家,曾去多个国家交流。在与西方学者的交流中,他开始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新的思考。
一次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仲布·次仁多杰与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学生、老师们一起讨论民族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优越性与制约性问题。他意识到,西藏的传统宗教文化固然很好,但却在某种程度上离现实生活有点远。
“为什么一些西方民族能走在科技的最前沿?我想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仲布·次仁多杰说,要考虑如何把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造就属于西藏自己的“现实文化”。
“我在巴黎的一次交流活动上对法国人说,你们长在城市里,你看巴黎这么多年变了吗?有很大的变化吧?那我们西藏也需要变化。”仲布·次仁多杰说,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度,这将是他未来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