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6日04:47 来源:南方日报
巡游中,幼儿园小朋友方队的“醒狮舞龙”表演。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摄
醉龙舞细雨,英歌唱春色。3月5日下午,在细雨绵绵的中山市兴中道上,中山市2万多名市民和各界人士组成的近180支巡游队伍,与富有特色的醉龙舞、崖口飘色等民俗表演一道,参加了由中山市红十字会主办的2015年(第28届)慈善万人行巡游活动。数据显示,截至3月3日,本届慈善万人行活动已收到认捐款物9035.28万元,比去年增加了2%,刷新了历史记录;参与人数和巡游方阵有所增加,其中海外乡亲、港澳同胞、外国友人组成的方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700多人。
由于活动当天恰逢“学雷锋纪念日”,今年的慈善万人行活动在正式起步前特意组织了“雷锋精神代代传”接力活动:由2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学雷锋代表,参与旗帜传递,其中包括见证了28届慈善万人行的热心市民、积极投身中山市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外国友人、新中山人代表、学生等。据主办方介绍,自2015年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启动以来,各行各业、各单位都自觉组织开展“学雷锋做好事”、“博爱送温暖”、“我们都是志愿者”城市论坛、义演、义卖等服务社群的志愿服务。
此外,为突出公益善举和雷锋精神代代传的主题,今年的巡游方阵还出现了由已故百岁义工胡汉伟命名的“胡伯爱心服务队”等全市61支志愿者队伍组成的“学雷锋”志愿者方队,人数突破一千多人,规模为历届最多。
据统计,在过去的27年中,中山市通过举办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27年来共筹集捐款超过10亿元,所募集资金参与了修建医院、学校、敬老院等60多个公益项目建设,援助市内外赈灾40多次,为百万困难群体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综合援助。其中,近5年来共发放扶助资金1.71亿元,帮扶困难群体20多万人次。
中山市慈善万人行已坚持了28年。主办方介绍,在参与人数上,慈善万人行实现了从最初的1.8万人巡游、不到10万人捐款,发展到每年逾5万人巡游、过百万人捐款捐物;在捐款捐物金额上,实现了从1988年的7.2万元上升至今年的9035.28万元。
中山市副市长杨文龙:
打造中山新民俗节日
慈善万人行已经成为中山市靓丽的城市名片,我们要把慈善万人行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红十字慈善文化品牌,所以今年也特别邀请了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东亚地区的代表参加。同时我们也有意识地组织更多的海外乡亲参加此次活动,今年参加巡游的海外华人华侨接近1700人。
我们也要把慈善万人行打造成中山市民自觉参与的新民俗节日,让更多的市民主动来参与。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梁健:
慈善万人行
是传播博爱情怀的有效途径
利用元宵节庆,把慈善万人行打造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打造成弘扬中山人精神的文化,现在已经是传播博爱情怀的有效途径,这非常可贵,也体现了中山人的创新精神。
不仅仅是中山的城市名片,也是省红十字系统靓丽的品牌。以这种方式传播人道精神和博爱情怀的方式,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比较少的,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高薇 见习记者 李凤祥
点
亮
点
首设“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方队
28名代表接力传递“善旗帜”
今年的元宵节恰逢学雷锋纪念日,这给慈善万人行增添了一个新主题——传递雷锋精神。在当天的巡游队伍,28名来自各行业的志愿者代表组成一个独立方队——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方队,并从2时30分开始进行了接力跑。
据方队负责人韦忠情介绍,该方阵队员共31人,第一棒旗手是见证并参与了28届万人行活动的65岁老人冯卫忠,最后一棒是首次参加活动的军人欧阳磊。“他们每一个人代表一年,一共28年。”韦忠情说,“这28人均有相关的单位和行业推选产生,是新老中山人的代表。”
当天下午3时许,经过28次传递后,中山市副市长杨文龙接旗并将这面象征着雷锋精神的旗帜交到三名青年学生手中。“我们要将雷逢精神一代代传下来,从老一辈到年轻一代。”来自侨中的18岁旗手林怡君说,这是自己第二次参与慈善万人行。和第一次相比,感觉此次更紧张,责任更大。
最后一棒接力者欧阳磊说,今年开展的“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接力活动,超越了“学雷锋做好事”的层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力传承,更是对“中国梦”所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志愿者参与人数超2500人达历届之最
市首支以人名命名服务队亮相
钟庄伟是三乡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已经连续4年参加慈善万人行。这支队伍今年的规模达到历史新高,且出现了全市首个以人名命名的服务队——“胡伯志愿者服务队”。
胡伯是中山石岐人,全名胡汉伟,于2013年6月去世,享年107岁,他是中国去世时年龄最大的志愿者。胡伯年轻时是一名教师,1964年退休后,当义工,做好事,持续坚持40余多年。他参与了历届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不仅自己年年捐款,还挨家挨户动员社区居民捐款。胡汉伟在99岁时加入了中山市红十字会,成为中国年龄最大的义工。
“胡伯不仅有着超过常人的生命长度,也用他的爱心和行动拓宽了生命的宽度。我们组织成立‘胡伯志愿者服务队’,就是想把胡伯的这种博爱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市志愿者联合会副秘书长简伟波说,“今年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队方阵的人数是1160人,如果加上散布在其他队伍中的志愿者,总人数应该超过2500人,创下历年新高。”
证
见
证
亲历28载慈善万人行,老中山人感概
“形式在变 精神没有变”
“第一年的情景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我们发动社区的居民募捐了4000多元。”今年是56岁的“肥妈”刘美英第28次参与慈善万人行活动,但她仍显得有些激动。她说,第一次参加万人行活动时,她是石岐区太平社区的居委会主任,也是一名准妈妈。当时因为工作需要参加万人行,没想到这样一走就坚持了28年。更让她感动的是,这个活动已经成为中山的特色活动,彰显着中山的城市风格。
刘美英说,在第一次活动结束后,他们用募捐的善款为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这让老人们既意外又开心。这让第二年的慈善万人行募捐活动变得异常顺利,“第二年大家捐了6000多元,很多人说‘捐得抵’,愿意捐款也愿意参与万人行。”
她的说法得到了65岁老人冯卫忠的认可。“我第一次参加活动也是1988年,纯粹是受到现场氛围和慈善精神影响。”冯卫忠回忆说,“我放下手中的工作,临时加入了巡游队伍,跟着他们从孙文东路走到了孙中山纪念堂,走了近一个小时。”从那一年开始,冯卫忠便一直坚持参加万人行,至今同样已有28年。他说,28年来,慈善万人行有太多的变化,例如活动名称、活动时间、行走路线等均已不同。
“最开始是自发的民间活动,名叫‘敬老万人行’,在每年正月初七的晚上七时左右开始,行走路线从西区立交桥开始途径岐江桥、孙文路再到中山纪念堂。如今已改为慈善万人行,且在元宵节当天举行,路线也换到兴中道。”冯卫忠说,无论怎么变,慈善万人行的宗旨和意义没有变,主要是为了弘扬慈善精神,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