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壁记写连州

2015年03月04日04:46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壁记写连州

  张仁敏(老干部大学)

  有道是:“刺史题名有壁记,功利光昭存人民。”

  唐代元和十一年夏天,闷热非常。

  连州刺史厅书房里,一位中年男子在伏案写作。案桌上,叠着几份文稿。

  这人就是当任刺史刘禹锡。

  几个时辰过去,他把刚写好的稿子收拾在一旁,又铺开了另一张纸。大概觉得有点累了,把手中的毛笔轻轻放下。然后起身,走到窗前,把虚掩着的几扇窗门推开一些。一下子,窗外知了的叫声比刚才大了许多。这些知了,也不知疲倦,可以从早叫到晩,不息不歇。好在窗外不远处那棵大榕树,把下午令人生畏的太阳光挡住了大半。

  他在窗前凝思了好一阵,用双手使劲搓几下有点疲劳的前额,原来酸胀的眼睛轻松了不小。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他又走回到案桌前。端起茶杯,却在身前停下了,看着桌上的稿子,沉思起来。好半天才把杯子抬到嘴边,呷了两口。

  门房报:“刘生来访,问大人可有空闲。”

  “请到书房来。”

  不一会,一位后生来到书房,“先生安好!”

  “坐吧!”

  这后生叫刘景,是刘刺史的得意门生,勤学,挺有出息。

  “先生近来可好?学生已有几天未来问候了。”

  刘禹锡慈祥地笑了一笑,“还好,要写点文字。——近来你父亲生意做得挺顺利吧?”刘景的父亲由彭城来连州经商,定居下来。生意并不常常都红火。

  “还过得去。今年夏天比去年好些。”

  “哦,这就好。——功课怎么样了?”

  “先生吩咐的几篇文章都看过了,收获不少。我写了些笔记,请先生指点。”他起身把带来的一叠稿子双手递到刘禹锡的桌面上。

  “先放下吧。”先生显然不打算马上就看,把稿子收拾一下,放在案边,用镇纸石压上。

  “我计划写篇文章,正有点想法,现在只写到前一半。你可以先看看。”先生把桌上正在写作的稿子递了过去。

  刘景接过来看,文章的标题是《连州刺史厅壁记》,已经写了大约四五百字。在这两段中,写了连州的地产风物,民俗景色。

  “后面我还有些想法和议论,还要再考虑一下。——你明天有空吗?我们一起出去走走。”

  “那好。我不打扰先生了。学生就此告辞。”于是退了出去。

  第二天,刘禹锡带上刘景,叫上几个随从,在鸬鹚嘴搭船渡过星子河,策马向白云庄的方向一溜小跑而去。

  一干人马沿卢水踏看了一天,傍晚才回到州署。

  晚饭后,刘禹锡叫上刘景,来到西门外。两人慢慢地向北走着。太阳已经落到山的那边去了。西边的崑湖山只留下巍峨的剪影,越发显得雄伟。

  “连州比不上京城长安,但还是很不错的哟。”刘禹锡先开了腔。

  “我觉得,先生对连州的感情是越来越深了。”

  “你走到老百姓当中去,不觉得很亲切吗?”

  “石角奎池那边,一片田园沃野,真的太美了。跟先生出去走了一遭,心头顿悟了不少。”

  “崑湖山,也就今天老乡们说的天际岭,还有大龙和小龙,连片山峦各有姿态,高大而且秀美。谁都会更加爱上这千山的葱绿苍翠。”

  “苍山如碧,盘龙如卧。”刘景把先生早前的一句话自然地吟了出来。

  “你记得好清楚。”刘禹锡说。虽然天色昏暗,刘景直觉先生脸上展开那种高兴的笑容。那是先生极开心时候才会见到的。

  “先生对连州的赞美,肯定不只我会记得,以后的人一定会更加记得的。”

  “你这么肯定?”刘景觉得刘禹锡更加开心了。

  走到星子庙河边,两人在沙滩边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

  “说说你今天又懂得了哪些道理。”先生显然在考学生。

  “读书,做官,管着一方的老百姓,总要做点实际的事情,要不然,这官当来有什么意思呢。”

  “对!”刘禹锡对这个学生相当满意。

  “先生今天沿途许多警醒和提点。我是从先生那里记下来的。”

  “百姓的艰辛和疾苦,期望和爱憎,不到他们身边去,你永远也体会不到。”刘禹锡突然记起一件事,“那放牛老汉几首山歌记下来没有?”

  “都记下了。”

  “连州有很好的历史,但读书考上功名的还没有过。”先生有点痛切。

  “先生去年以来一直鼓励连州人办学兴教,大声疾呼,不遗余力,连州教育开化,不久肯定会有成绩的。”

  “连州好有条件多出人才。现在,我知道的几个学生都很有出息,将来能成大器。”

  刘禹锡心中的话显然未曾说完。“你以后学业有成,会做官的。不过,”先生话锋一转,“你一定要明白,做官难道仅是对老百姓发号施令吗?”停了一下。“如果谁利用官位,挖空心思中饱私囊,那简直就是一坨狗屎!”

  “先生教诲,学生会记在心头的。”

  “现今官场上,有些人是根本不像话的。这样的人,怎么能希望他们去为百姓谋福利呢!”先生这是话中有话,刘景心中很明白。

  刘禹锡捡起一块小石头,使劲地向河中抛去,水面上溅起一浪波纹,一圈一圈的扩大,隐约,但看得清楚。学生没有作声,他感觉到先生心中刚强的激动。

  “你看,今天在石角给我们做中午饭那大娘,没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但心中对当官的谁好谁坏,清楚得很呢!这不到民众中间去,单靠书本是学不到的。”

  江面上,几点火光轻轻漂过,那是抓鱼的鸬鹚排。

  江边小屋里出来一个渔民,从屋旁拖下一条竹排推到水中。他将一把松木片放到竹排前头的铁条篮子里,点着了火。火光慢慢亮了起来。在黑黝黝的夜色中,渔夫健壮的身影被照得清清楚楚。

  竹排慢慢远去。

  刘禹锡又勾起了他来到连州的感慨。“为官者,他的功劳,他的谋利,全在人民身上。我来到连州,同样也可以把功利全部做在老百姓身上。”

  “先生,你去年夏天来到连州,已经一年多,你是真把连州放在心里了。”

  “连州过往有过好些官,造福百姓,书上都写着的,老百姓心里都记着的。”他的思路继续延伸。“这些人是我们的楷模。”

  “千秋功罪,历史自有评说。看我们后来的人怎样把光明正气承接下去。”刘景答道。他已经明白了先生心里的意思。

  “好吧,你回去把今天的想法写一写,写好后给我看看。我那篇未写完的稿子,还要再费点心思。——我们就回去了吧。”

  过了两天,刘禹锡又带上刘景到龙口沙子岗走了半天,沿着蜿蜒的龙腹陂,他们跟十来个农夫聊收成,聊水灾,聊今年的希望。他对连州的民情更加了如指掌。

  约莫半个月后,刘景将自己所写交到刘禹锡案桌上时,见到刘禹锡的《壁记》已经写完,重新誊写工整。在桌面一侧,叠放着一摞书籍。最上面的《史记》中间夹着自己上次交的功课,上面写满了红色的批注。

  两年后,刘景考取进士。这就是连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后来刘景的儿子刘瞻又考取进士,还任至懿宗、僖宗两朝宰相。

  刘景考中进士,是连州三百年文化高涨的开端,史云“吾连文物媲美中州,禹锡振起之力居多”,评价是恰如其分的。这应该算是刘禹锡留给连州人民“功利”中的一部分吧。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