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刘洋——
期待深空再展身手
■姚晓勇 本报记者 邹维荣
刘洋:1997年入伍,二级航天员。2012年6月,与景海鹏、刘旺组成神九飞行乘组,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为第一位飞天的中国女航天员。
“年前观摩了水槽训练,接着就要进行水槽训练了!”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刘洋向记者介绍,水槽训练是在水中模拟太空失重环境,航天员可在水槽进行出舱训练。在地面上,要对航天员进行模拟失重环境下的训练,最好的方法就是中性浮力水槽训练。
这个训练项目有一定风险,一旦出问题,有可能出现溺水、减压病等。但为了完成出舱活动任务,航天员必须熟练掌握失重状态下运动和作业的规律与技巧。
“未来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航天员出舱将成为常态。为了探索更遥远的深空奥秘,我对水槽训练很期待!”刘洋说,“有任务一定会上,因为我的职业就是航天员!”
作为人大代表,刘洋在训练之余,利用休假和下部队的时间对近些年来我国无资质违规建园、无资质人员违规上岗、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虐童造成的严重危害等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我准备了一份关于加强对办学资质和幼师资格审查的建议,将带到会上去。”为保护幼儿权益,刘洋建议国家必须严格办园资质审查,提高幼师执教资质,提高幼教从业人员待遇,把军办幼儿园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同公办幼儿园享有同样的教职工待遇和培训平台。
因为有太空飞行经历,刘洋还特别关注水资源保护问题。她说:“遨游太空返回地球,当我打开水龙头洗手的时候,听到哗啦啦流水声,感到特别享受。为了保护我们美丽的星球,应倍加关注水资源保护问题。”
人大代表杜洪强——
“兵代表”勇于担当
■张信华 本报记者 李建文
杜洪强:1997年12月入伍,空军某旅三级军士长,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2010年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2月27日,记者到空军某旅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杜洪强。官兵说,他若不在训练场,肯定就在模拟训练室。
果然,在五营一连模拟训练室,杜洪强正和技师张勇一道,讨论装备仿真训练系统性能升级改造。
谈到这套系统,作为研发的参与者,杜洪强打开了话匣子:“以往训练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手段,装备操作多停留在简单操作,训练效率难免打折。为此,我们组织科研攻关,破解装备数据库录入复杂等难题,营造贴近实战的训练环境。”
模拟器数据库的信号收集时间跨度长、数据筛选繁杂,曾是个老大难。对此,杜洪强迎难而上,铆在装备车上,筛选信号,比对数据,最终整理出一套科学规范的程序。去年冬训预备期,该营依托这套系统开展比武竞赛,锤炼出一批“金键盘手”。
装备操作是能手,装备维修也是高手。去年部队一次演习前,担负任务的一台干扰车天线发生故障,装备无法使用。装备技师检测后建议干扰车返厂维修。可演习即将拉开帷幕,要是返厂维修,光是路途就得耽误半个月。“让我试试。”杜洪强查看装备后,大胆提出尝试进行手动解锁的想法。随后,他带领几名战友通过手动操作,使天线恢复正常,演习顺利进行。
胸怀梦想勇担当,带着使命再出发。作为“兵代表”,杜洪强说,他很关注军队士官长制度,希望广大士官挑起肩负的重任,为战斗力建设添砖加瓦。
人大代表贺源——
新岗再吹新号角
■本报记者 王雁翔 通讯员 李翔宇
贺源:2005年入伍,现任广州军区某机步旅教导队队长。荣立二等功1次,2012年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岗位变了,但梦想不会变。”两会前夕,刚从连长升任旅教导队队长的贺源,眉宇间透着果敢与坚毅。
去年3月的一天,桂北某战术训练场上,暴风雨打得人睁不开眼,一些战士准备回营休息。这时,贺源吹响了集合哨。
“什么是实战化训练,就是战场环境是什么,我们就在什么环境下训练。”说罢,贺源顺势在泥泞里卧倒,匍匐、出枪、射击……一招一式,稳、准、狠。
抓训练,贺源常跟自己“过不去”。旅里组织激光模拟实兵对抗,贺源带领战士每隔两天就组织一趟负重强行军,并要求速度每小时不低于8公里。为啥要组织这么累的训练?贺源说:“战场上的生死较量,不光比米、秒、环,还得有钢铁般的意志力。”
在一次演习中,红蓝双方激烈对抗。贺源所在连队班长曾登林带领尖刀班观察地形,果断命令全班低姿匍匐,在沼泽地段爬行2个多小时,成功迂回至蓝军侧后,一举端掉蓝军4个碉堡。事后曾登林感言:“如果没有贺连长平时组织的意志力训练,那么长距离的低姿匍匐前进根本无法完成。”
去年6月,贺源所在连在红蓝对抗中担负旅防卫任务,当部队机动集结至某地区时,一场具有传奇色彩的“包围与反包围”突然打响。贺源立即根据地形地貌组织战士构筑工事,分组挖“陷阱”。凌晨4时许,蓝军侦察小分队接连掉进了“陷阱”。
新年有何新打算?贺源说:“当好教导队长,为塔山英雄部队培养更多的‘追梦人’。”
政协委员卢中南——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邹维荣 洪文军
卢中南:现任军事博物馆展陈设计部研究馆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个时代大课题,要做好并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我们坚守下去的责任和方向!”全国政协委员卢中南说,我们应该有这份自信与担当,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在当前全球化的语境及多样化的文化选择面前,我们今天需要应对很多新情况新挑战,比如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与传承。”卢中南去年5月下旬参加了由全国政协组织的赴安徽、福建有关调研活动,既看到一些令人欣慰的新举措,也发现不少亟须解决的问题。
回首过去的一年,卢中南更多感受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的魅力。去年,他参加全国政协考察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活动并赴辽宁、黑龙江送文化下基层,欣喜地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生根、开花。这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为雷锋团等基层部队创作多幅书法作品。
“只要作品有筋骨、有内涵,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就能吸引更多人包括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卢中南深感,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更好地继承与发扬,需要更贴近年轻人,需要更多送到基层。
涓流赴海,诚心屡竭。卢中南说:“我们军队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心上,踏踏实实地把每件小事做好,才能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这个大课题作出更大贡献。”
人大代表马伟明——
马不停蹄志在创新
■熊 峰 本报记者 徐叶青
马伟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动力与电气领域著名专家,海军工程大学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各2次。
2月20日,农历大年初二,像往年一样,马伟明又一头扎进了办公室。有人对他去年以来的工作时间进行统计发现,马伟明的工作真是马不停蹄。
拼,是为了把手上攥着的重大关键技术早日变成实装。一天上午,他刚刚组织完某试验平台技术设计方案的评审,下午就飞赴某演示验证试验场地,晚上听取项目组关于试验的情况汇报。
“强国强军的成果是拼出来的!”正是凭着这股拼劲,马伟明和他的团队收获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两大成果和一个预先研究项目的重大进展。
长期从事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马伟明不单把视野放在军队科研创新上,还对整个国家的创新体制进行了很多深入思考。为了让某重大装备早日工程化,马伟明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装备的性能优化、技术状态固化,并协助制造企业开展工艺和制造流程的规范化,助力中国企业打造世界精品。
去年11月下旬,马伟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作“科技创新的实践与体会”报告,与基金委的领导和专家探讨科技体制改革。他提出的关于改变我国各类科技计划重复、分散、封闭、低效,应统筹配置科技资源,完善绩效评估体系的建议,得到基金委的高度重视。
“愿我们科研团队30多年来探索的创新经验,能对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所裨益。”马伟明的话语里,透露出一名军队科技工作者的情怀与担当。
人大代表刘国龙——
梦里犹闻硝烟味
■杨 健 本报特约记者 李明日
刘国龙:现任第二炮兵某旅一营营长,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基层干部”、第二炮兵“十大砺剑尖兵”,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官兵们说,用“天天在施工、时时谋打仗”来描述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炮兵某旅一营营长刘国龙的工作状态,并不为过。对此,刘国龙说,军人生来为打仗,军人就该谋打仗。
过去的一年,刘国龙的工作充满了硝烟味:一营担负某阵地工程掘进任务,每天消耗大量炸药、雷管,他带领官兵钻孔、装药、爆破、出渣,循环作业。用刘国龙自己的话说:“晚上做梦都梦到炸药的爆炸声!”
去年初,刘国龙刚当上营长就接到一个“大活”:承担上级“掘进光爆样板工区”试点任务。
光爆,是掘进施工的最高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凿岩台车钻孔技术、炸药爆破技术等,都是实践操作中必备的本领。
“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试点展开后,刘国龙严把每一个作业环节,查看石质、钻孔位置、装药方式等,每天往返于几十个作业面之间。
在某段掘进时,凿岩台车钻孔效果不太理想,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光爆样板可能就功亏一篑。为此,刘国龙连续跟随凿岩台车班组施工3昼夜。每次凿岩前,他都研究炮眼痕迹,认真分析炮眼位置和深浅度;每个作业循环后,他都与爆破组、测绘员一起总结分析……
连续3个昼夜的奋战后,刘国龙召集技术骨干开会,研究他提出的缩减钻孔数量、扩大周边孔距等建议。建议经过论证予以实施,成功解决了难题。
今年初,一营圆满完成试点任务。上级在工区召开掘进施工规范化现场会,几十家兄弟单位前来观摩取经。
人大代表江勇西绕——
追求最佳不停歇
■许建峰 本报记者 郭丰宽
江勇西绕:藏族,1998年9月入伍,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
雪域高原,冰封雪裹。
2月16日夜,经过一天强行军的西藏军区某旅官兵和衣而睡。而此时,全国人大代表、副旅长江勇西绕,仍在中军帐里分析战备拉练的数据。
这次检讨式演练的方案,江勇西绕“折腾”了5次。拿着近乎完美的演练方案,旅长张家林叮嘱参谋们,一定要从江勇西绕副旅长的方案里淘出“宝贝”来。这份方案里,“宝贝”还真不少,单就一个中途调整点的选定,江勇西绕就否定了3次。否定,是为了最佳。在追求最佳的道路上,江勇西绕从未停歇。
去年,江勇西绕到海军某部代职,跑遍了该部所属海域岛礁。代职期间,江勇西绕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行,积极借鉴海军训练中的先进理念和好做法,对不少山地部队的传统训法研究创新。
春节前,该旅按照上级要求圆满完成年度大拉动任务。任务完成后,江勇西绕发现,部队在“防”“藏”“走”“打”等方面,依然存在实案化不逼真的问题。走下演兵场,江勇西绕撰写的问题调研报告,得到旅党委一致认可。报告中,他除了指出高原部队指挥编成、兵力运用、指挥通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外,还对进一步改进训风演风提出了意见建议。
军人永远走在谋打仗的路上,这是江勇西绕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虽然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使命的模范军官”荣誉称号,但他常讲,打赢对每个军人都是高要求,无论哪个岗位,未来战场上只有敌我之分,没有身份之别。
政协委员徐洪刚——
英雄彰显铁军风采
■本报记者 洪文军
徐洪刚:现任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政治部副主任。1993年,被军区授予“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荣誉称号。1994年,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作为政协委员,一定要拿出有质量的提案或建议。我来自铁军,更要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全国政协委员徐洪刚今年拟提交提案《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编写及选定的意见与建议》。
为了写好这个提案,他去年以来利用探亲休假、到驻地学校作报告、辅导授课的机会,深入细致地在师生中进行调研,期间很少休息,师生们称他是彰显铁军风采的钢铁汉。
“我在和一些新兵交流中发现,他们对古典文学、党史军史内容掌握得不多……”徐洪刚深感,应改进义务教育阶段相关环节,包括教材,“这份责任是沉甸甸的,不容我懈怠。”
“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一路走来,20多年血性不减。今年1月2日,他休假回乡,在路过云南省广南县珠琳镇以兔村时,发现民房失火,他不顾危险爬上屋顶,组织大家灭火。
“习主席提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深深激励着我。”徐洪刚说,“这就需要我们全天候彰显铁军血性,关键时刻要能豁出去战,平常要能坐下来练!”
在部队,起床号还没响,徐洪刚早已来到体能训练场热身。去年,在组织新任排长集训中,他和那些比自己年轻近20岁的新任排长一起练。年底,师里组织机关干部军事技能大比武,他参加一体化指挥平台、通信指控装备操作、轻武器射击等6个课目考核,取得4项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