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清流草根乐团 点亮城乡生活

2015年03月01日08:10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清流草根乐团 点亮城乡生活

  提及正月初一在清流龙津广场演出的情景,清流北里好声音爱乐乐团团长罗应鹏还历历在目。当天,这个乐团从离清流县城50余公里的灵地镇驱车到清流城关,为小城人家献上草根春晚,深受欢迎。

  在清流县,像“北里好声音”这样的草根乐团共有55个,参与人员近万人。近年来,清流县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并适当扶持民间文化组织,为群众搭建各种文化活动平台,草根乐团就是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政府搭台 城乡处处有乐声

  春节刚过,天气虽然有些寒冷,漫步清流县城龙津河西岸,你会看到,一群群市民操着各色乐器,吹拉弹唱,其乐融融。

  谢水发是“十番锣鼓”的二胡手,每逢周一、周三、周五便会带上乐器来这里。据他介绍,近年来,清流城区变美了,亭台楼阁除了给市民休憩外,还无偿提供给乐团使用,现在县里各行各业的音乐爱好者陆续组建乐团,闲暇之余以音乐会友。

  和谢水发一样,清流红歌会的黄老师也常到广场与老伙伴、老朋友一起歌唱。黄老师说,现在退休了,孩子也有工作,平日没有什么爱好,只喜欢哼哼小调,练练嗓子,使退休生活更加丰富。说着说

  着,黄老师唱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

  有了这些草根乐团的加入,清流城区渐渐热闹起来。县里因势利导,将草根乐团组织起来,由县文体局牵头,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同时还每年安排20余万元配套资金,在乐器、服装、音响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资金帮扶。该县还根据农村情况,在乡村人口密集处建设文化广场,目前,赖坊古乐坊剧团、长校校溪民俗文化队也活跃了起来。

  鼓励创作山乡遍布“文化人”

  连日来,龙津供坊三角戏团的叶团长非常忙碌,忙着用客家话编唱民间戏剧《碧玉簪》选段《送凤冠》,想老戏唱出家乡味。

  为鼓励清流民间艺人参与文艺新作品创作,县里出台政策,设立清流县人民政府文艺奖和清流县优秀文艺创作百花奖等,激励社会各界人士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十番锣鼓”是长校镇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平时主要是村民们自娱自乐的节目,逢年过节时为村民们演奏。

  近年来,“十番锣鼓”的一些年轻演奏人员根据“十番锣鼓”曲调,创作出“计生歌”“奉献歌”等,并以民乐、快板和合唱等形式,除在传统节日为村民表演外,还更多地出现在送兵入伍、庆功会、慰问军烈属等活动场所上,为这一

  民俗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此外,李家的五经魁表演队、灵地的舞狮队、里田龙灯队等,将农闲时创作的新节目搬到“文化角”,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村民们在参与活动中提升素质、享受快乐。

  曲韵悠扬 乡风民风大改善

  灵地镇65岁的村民黄祥兴爱好拉二胡。每当夜幕降临,他便拿起二胡到镇里的文化活动中心排练。老黄介绍,过去,到了农闲季节,由于没有引导、没有公共场所,许多村民都躲在家打麻将、打四色牌,常常会为了几块钱的输

  赢弄得脸红耳赤。现在,镇里的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黄祥兴所在的乐团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50多人,日子滋味更足了。

  而灵地镇法庭的罗应鹏则于去年7月组织起北里好声音爱乐乐团,搞起“广场大家唱”,目前团员已达100人左右,县里还专门安排一万元扶持资金帮助他们添设乐器。有时,罗应鹏还在表演现场安排法律法规、计生政策等相关国策宣传,通过有奖问答等形式对村民进行传达。这些年,灵地镇法庭管辖的15个村庄实现了“无讼零访”,当地民风有了大改观。

(来源:福建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