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清远文化的三种风味

2015年02月28日05:25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清远文化的三种风味

  ●清远市史志办 高常立

  受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风味。研究和彰显清远文化的地域特色,对于提升清远的地区形象,扩大清远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清远文化就其地域特色而言,有三种风味:一为山水风韵,二为通衢风流,三为民族风情。

  一、山水风韵

  山水风韵是清远地域文化的第一大气质特点。这一特质由清远的自然环境条件所赋予。具体而言,清远的山水风韵可分为山韵、水韵以及由两者升华而成就的神韵。

  所谓山韵,指的是清远地处南岭山脉南缘,崇山峻岭,溶洞遍地。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清远地区成为古人类的理想家园。经考古调查,清远境内有以英德牛栏洞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遗址达10处之多。而位于阳山境内的广东第一峰景区及英德英石等一系列以山石为元素的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杰作,则将清远现代山韵之美推向极致。

  所谓水韵,指的是清远地处北江中下游,河网密布,水流纵横。秦汉阳山关,为天下第一水关,书写清远水韵的古代风采。建市后清远荣获的国家级名片温泉之城、漂流之乡、龙舟之乡,奏响清远水韵的现代乐章。

  所谓神韵,指的是清远乃跨越古今人类精神的皈依之乡。山不在高,十九福地清远山、四十九福地抱福山福泽千年;水不在深,北江女神曹主娘娘庇护一方。

  二、通衢风流

  通衢风流是清远地域文化的核心特质。这一特质的形成源于清远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南北通衢的地理位置,因此成为古代人流(人口迁徙)、物流(货物往来)和名流(名人辈出)的集结地。

  所谓人流,是指现今珠三角人口的一半以上,其先人自秦汉始,南宋为盛,由中原,越南岭,沿北江,入珠三角腹地。其中,以南宋初年罗贯带领33姓97人由南雄珠玑巷出发,乘坐船筏沿着浈江(北江上游),转入北江,经清远地域,最后到达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团队南迁事件,最为引人注目。

  所谓物流,是指北江乃连接陆海丝绸之路的古代高速通道。据考证,明初阳山县生铁产量占全国8%,可谓古代的宝钢,赖有北江支撑其北送南输。又,唐代杨贵妃所啖荔枝,乃由快马穿越骑田岭古道(连州境内)所进奉。

  所谓名流,是指北江流域乃古代精英人物南来北往的集散地。张九龄、刘瞻乃南人北上之翘楚,更有刘禹锡、韩愈、苏轼、米芾等北人南下之“大咖”。

  三、民族风情

  民族风情是清远地域文化的特有气质。清远是广东省内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壮族风情和瑶族风情是清远地区少数民族风情的两大代表。而清远作为广府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接地,汉族的客家风情也独具特色。

  所谓壮情,指的是广东第一大少数民族——壮族的人文风情。壮族是古南越人的直系后裔、岭南的土著。壮族先人之于中华文明,有两大盖世功勋:一是发明水稻人工栽培法,人类从此告别饥饱无定的狩猎和采集生活,步入农业文明的新时代;二是发明陶器,变生食为熟食,人类从此不再茹毛饮血,进化过程大大加速。清远境内连山壮族的风情大戏首推七月香戏水节。每年农历七月七,壮乡人一概下河戏水、沐浴,好不热闹!

  所谓瑶情,指的是广东第二大少数民族——瑶族的人文风情。瑶族是上古九黎部落酋长蚩尤之后,有“东方的吉卜赛”、“中国大陆的高山族”之称。瑶族虽然属于东方民族,但却非常崇尚民主与自由。瑶王的地位不是由继承来获得,而是由瑶族民众共同推举。瑶人不仅恋爱自由,且婚后若心中另有所属,也可自由选择离开。此等宽容之族风,时至今日,也为汉民族所不及。清远的瑶族,大多聚居在连南、连山两个民族县。谈到瑶族的风情大戏,当推“耍歌堂”这一盛大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十六,八排瑶胞必齐集庙堂,舞起长鼓,唱起欢歌,欢乐复欢乐!

  所谓客情,指的是清远市境客家人文风情广布。北江文化,就其族群归属而言,客家文化的权重远超广府文化。从人口分布来看,清远8县(市、区)中,除连山外,其他县(市、区)均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世居。而人口过百万的英德,客属更是超过九成。以语言论,不但客居地通客话,且连山、连南的壮胞、瑶胞也操客家话与外地人沟通联系。市中心区(原清远县地)虽有深厚的广府文化背景,但建市后,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渐渐演变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这乃是清远客情的新篇章。▉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