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28日05:25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记者 魏金锋
2月14日,清远迎来了2015年的西方情人节。与“七夕节”相对冷清不同的是,西方情人节在清远备受热捧,鲜花热销,咖啡厅爆满。
传统文化为何敌不过西方浪漫?有民俗专家认为,传统“七夕节”缺少一个为众人所熟知和认同的“节日标识”。如提到西方情人节,大家就会想到玫瑰花、巧克力;提到端午节、中秋节,大家就会想起粽子、月饼等,这些“节日标识”能提高大家的参与热情,而“七夕节”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标识。
现状
西方情人节在清远受热捧
无论何时,鲜花都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浪漫角色。2月14日,清远各大花店早已花香满溢,一束束“情意绵绵”的鲜花在店门口一字摆开。为了抢占市场,有的花店工作人员甚至提前将鲜花搬上了街头,手捧多束玫瑰花沿街叫卖。
据一商户介绍,几天前他们店里就开始备货,希望能应对情人节之需。和往常一样,鲜花价格随着情人节的到来水涨船高。玫瑰花情人节前一天5元一枝,到情人节这一天已卖到15元一枝,有的花店甚至叫价20元一枝。该商户表示,他们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城区一般要加收5—10元的服务费,“如果是平时,我们一般会免费送货,但情人节特别一点,因为买花的人多。”
和鲜花市场一样火爆的,还有充满浪漫情调的咖啡店、西餐厅。清城区连江路一家咖啡店工作人员表示,情人节来店里消费的客人相对较多,“我们这需要提前预订,怕到时候没有位置。”
趋势西方情人节日益同质化
曾有人这么概括,“西方情人节浪漫,中国七夕节唯美”。那么,在清远年轻人心目中,这两个节日孰轻孰重?笔者针对80后、90后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超六成受访者认为中国人应该过七夕节。不过部分人坦言,由于七夕节并没有太多节日活动,在现实中还是倾向于过西方情人节。
调查显示,有过半的清远80后、90后既过西方情人节,也过中国七夕节。他们认为,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节日,都能让他们在这一天留下美好回忆。超六成的80后、90后表示,作为中国人,应该支持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认为过七夕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笔者了解到,相比七夕节缺少一个具体的“符号”,西方情人节的“符号”日益被商家们放大,并赋予更加深刻的意义。1朵玫瑰代表一心一意,11朵玫瑰代表一生一世,99朵玫瑰代表长长久久……玫瑰花语,巧克力物语,都与爱有关。然而,关于“七夕”这个中国式情人节,却缺少被大众认可的标志性符号,这也难怪人们在庆祝中西方情人节时方式并无二致。
探析传统文化为何敌不过西方浪漫
尽管牛郎织女的故事美丽浪漫,具有强烈的中国色彩,尽管有人一再提倡“不过洋节,要过就过中国节”,但想用七夕节来抵御西方情人节,显然并非易事。
部分市民觉得,现在节日太多,“过一个节就要买东西,平民老百姓哪里承担得起?有这个钱还不如去买些其他东西。”还有市民表示,七夕情人节的庆祝方式与西方情人节基本相同,并没有被赋予特别的形式和内涵,过起来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个人感觉,七夕情人节缺少内涵。”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市民张先生表示,他发现市场上有关于七夕的商品,都是千篇一律缺少个性,“你看看那些广告,绝大部分就是打个折送件东西,有的根本和七夕没什么关系,也没有文化内涵可言。”他认为,商家应该多挖掘一些传统元素,让年轻人能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民俗专家表示,西方的情人节是一个简单的纪念爱情的日子,但在中国它却充斥着复杂的含义。不少商家在情人节这一天大肆炒作、大发浪漫财:一枝玫瑰已不能代表“一心一意”,999朵才是“天长地久”;普通的红玫瑰已毫无心意,300元一枝的人工“蓝色妖姬”才是爱情的象征。各式各样的套餐价格也贵得离谱,有些电影院甚至推出了“浪漫情侣专场”,情人节变成了奢侈日,男人的荷包也“大出血”。因此,在情人节这一天商家过得比情人还要快乐,情人节已变成了“物质节”。
此外,商家渲染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的西方情人节在到来之前,商家就形成了庞大的舆论宣传攻势,推出各种各样的与情人节相关的促销活动,把情人节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社会人群把新鲜当有趣,把新奇当刺激,客观上促进了西方情人节的红火。而中国传统情人节则缺少新鲜新奇的噱头,无法构成对恋人们的吸引。▉
■延伸阅读
清远瑶寨的特色“情人节”
三排瑶寨是连南极具特色的瑶寨,它位于连南县城南部11公里处风光绮丽的三排山脉的半山腰上。排瑶“情人节”在每年春节初二至初四,是排瑶一个特别有情趣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个时候,各山寨的未婚男女都盛装打扮,兴高采烈地汇集到一个俗定的山坡上,嬉闹、对歌,无拘无束,纵情玩乐。
节日期间,小伙子可以随意用“戈帮”(一种用深山里砍来的小竹子制作的劈啪筒)追打自己相中的姑娘。一些美丽而勤劳的姑娘,往往引来一群群小伙子的追打,而姑娘则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小伙子。当小伙子打戈帮时,姑娘不喜欢他,就用头帕或花伞挡住;如喜欢,则站住让他打。两人相识后,就双双走到树荫下、花丛中,逗趣取笑,对唱情歌。
两人通过对唱了解情况,建立感情后,姑娘就送一只绣花袋给小伙子,而小伙子回送一副银质的项圈或手镯给姑娘,作为恋爱的信物。“情人节”期间,未婚男女可以不受家庭的约束,自由地到山坡上对歌叙旧,互诉思念之情,别人绝不能干扰和非议。节日过后,这种婚外恋的相会又被禁止。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为“开禁节”或“玩坡节”。这种独有特色的风俗,至今仍在排瑶地区流传。
■记者观察
“中国式情人节”何时能有“中国味”
2006年,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笔者采访得知,有市民希望过传统的中国情人节,但却不知道怎么过。从事教育工作的王小姐说:“现在过七夕情人节很流行,也是情侣们表达爱意和升温感情的一个好时机。但现在的七夕情人节无外乎还是玫瑰、巧克力或看电影,没有什么新意,更没有‘传统符号’。”
“现在很多年轻人更注重西方情人节,而年轻人又是鲜花消费的主力。”新城一家花店的老板娘邓女士说,自己做鲜花生意已经有10多年了,一直以来,都感觉七夕节生意不如西方情人节。
大部分打算过七夕节的市民,在过节的形式上大都是照搬过西方情人节那套,很少有人会做一些七夕民俗的节目。而商家们推出的七夕节活动,也大部分都是“克隆”西方情人节的活动模式,主打的商品也大都是鲜花、巧克力、毛绒玩具和钻石首饰等。
市民心中本就对“七夕节”知之甚少,所以只能照搬西方。不少专家认为,现代人对传统节日文化底蕴的了解和认同需要一个过程。政府应该做一些文化上的开发,通过各种人们感兴趣的方式,让大家更了解节日的来源和过节的意义。而商家们完全可以推出属于传统特色的商品,这对全社会民俗的还原与传承将起到重要作用。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