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28日05:22 来源:南方日报
●莫自省
《清远日报》在报道二广高速广东段通车时,在“二广高速清远段吃喝玩乐全攻略”中,将“福堂出口”的莫朝玉将军纪念馆作为该地的“招牌景点”来推介(见《清远日报》2014年12月30日)。该馆所纪念的莫朝玉将军是何许人也?笔者在此做一番介绍。
被明朝皇帝敕封的武略将军
莫朝玉将军纪念馆座落在省道263线26km东侧的鳌鱼山脚,距二广高速福堂出口3km。纪念馆北背山上的莫朝玉将军墓是连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碑记载有莫朝玉将军的生平事迹:
公之曾祖讳明森,前朝籍居开(建)封(开)。祖讳安卿,生公父讳郭显,自开建莫罗寨来程,承耕勤谨,历代积德,故川岳钟灵,于正德五年庚午岁十月二十三日亥时降神生。公乃唐状元宣卿公之裔,其品貌非凡,年当十六,受仙授腾空驾雾、神奇莫测之术。因流贼猖狂劫掳,公特奋勇救民,平剿荡寇,除龙南杀其贼首,除英梅灭其贼党,除鲩鱼岭流寇数百,东除西剿,而贼乱遂平。公忠贯于天,义感于廷。嘉靖四十年七月初一,帝下诏爵公父职,召公赴阙赐爵,敕封武略将军,兼理连阳、怀、贺、英、清七属地方。嘉靖四十三年,依官作证,将上赏银,始创九村田产,分十甲耕输。致此一乡各姓,君子四民思其德,于程山立庙塑像,咸奉祀焉。溯公享寿五十七岁,于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十月初九酉时而卒……
笔者近期协助上海图书馆在连山进行《中国家谱总目》课题调查,查阅了1988年我下乡收集少数民族古籍时所复印的福堂镇花罗村《韦氏族谱》(韦星斋编修手抄本,其孙韦益元收藏),内有如下文字:
……嘉靖元年(1522),里排会议赴县具呈乞详。督抚两院准以陆父诞为土官督率乡夫,遇贼堵剿并免差使,出兵萑苻,遂得稍静三年。而父诞身故,至五年(1526),贼又四起,众举莫讳环字翠峰为千长,遇贼堵御有功,为众所服。至十年(1531),十甲里长联名呈请督抚两院,扎给莫环为土官,镇守连阳怀贺诸境廿余年,遇贼堵剿,连报三百卅六捷,厥功伟矣……
广东民族宗教研究院研究员陈摩人所撰的《明代壮族土官莫将军》一文,谈及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粤北壮区进行社会调查时,在吉田太阳村的《韦氏家乘考》上摘抄过的一段有关莫将军的记载文字,对照花罗村的《韦氏族谱》所记载的基本相同,陈摩人在文中还写道:
此族谱为韦姓,为什么记到陆姓和莫姓呢?抄录者于末尾有跋云:‘此考略乃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二十四日始得家中断简残篇中,撮而序之,喜其有王号、年月、人物,知非不经之谈也。’凑巧的是永丰区圆珠村覃氏族谱亦有类似的一般内容……(下略)。(见陈摩人、郭凤祥著《风雨同歌赋》,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119页)。”
民国十七年版的《连山县志·卷十三·人物》载:“莫朝玉,字翠峰,宜善肖村人。秉姿颖异,博学多才。嘉靖六年,流寇为患,程山官兵不振(程山,旧邑名,今司城),玉奋勇倡导乡团,龙南、英梅、鲩鱼岭诸贼次第剿平。总官兵闻于朝,授武略将军,捍卫闾里。命甫下,无疾而逝。乡人感其功德,立庙程山,至今祀焉。”
综合其墓碑、民间谱牒和地方志的记述,我们得知: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第19代莫朝玉,公元1510年出生于封开县莫罗寨,10岁随父莫郭显到连山定居。17岁娶土官陆父诞(陆氏族谱记为父站)之女为妻,18岁起组织乡团剿平地方匪患,21岁继任土官,因维持地方安宁有功,47岁被嘉靖皇帝敕封为武略将军。
备受壮区群众尊崇的莫公老爷
连山壮区群众为莫朝玉将军塑像立祠,不仅是为了纪念他的功德,还把他当作神明供奉。在永丰司城街、福堂班瓦村北侧、小三江圩建有武略将军祠,分别供奉莫将军的塑像,尊称他为莫公、莫公老爷、莫公老客,其本姓子孙则称其为“公客”。“客”(粤语读音),在壮话里是“官”的意思,壮语语法是将修饰性名词放在主语后面(倒装),“公客”的汉义意为“当大官的祖宗”。在连山壮区,自明代至今,不论壮族、汉族、瑶族,不论是莫姓还是其他姓氏,对莫将军都十分尊崇,认为他是一个有求必应的尊神。
苏明老人说:“莫公老爷不仅是莫家的,也是我们壮族其他姓氏的,我小时候就知道莫公老爷了。”古稀老人孔庆沛也即席讲话,表达他对莫公老爷的敬仰之情。莫将军第18代后裔,已迁徙连南板洞定居的莫乃林、莫简端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每年都回来拜祭莫将军,因为他的老祖宗是从这里搬迁去的。
除了到将军祠、纪念馆拜祭莫将军外,连山壮族还把莫将军的功绩写进道书中传唱。2001年冬,韶关学院曾汉祥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谭伟伦副教授到连山进行民俗调查,我陪同他们下乡搜集资料,见到过壮族道士提供的道书,其中有“莫公唱”“莫公感应科(上下卷)”等经文,最古老的版本是清嘉庆四年(1799)的手抄本。这些道书经文记述了莫朝玉将军的一些生平事迹,为研究莫朝玉将军提供了一些史料佐证。
载入地方历史文献的历史人物
除了前面提及的民国版《连山县志》外,连山的地方历史文献也有莫朝玉将军的事迹记载。
先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连山知县郑天锦〔《莫氏族谱》记为“康熙丙申年(1716)”,今从《县志》记载〕颁布训谕,要莫姓人据实具呈详载入志。继而道光十年任连山直隶厅同知蔡天培,亲自到武略将军祠拜谒,写下了一篇铭文,除了记述莫将军生平外,还写道:
其殆宿学深思,高人逸士之为乎!正未可以区区介胄尽之也。夫天命无常,成功者退易。曰:天德不可违也。又曰:观我生进退。将军有传,惜其著作不传,而亦所未乐受。至其身后灵异,此正龙德若隐若现,又与程山白云悠然无尽。村人士生,值升平之世,仰止高人逸士之庐,其必有以自然其身而体将军,亦尽之怀也欤,是为志。
蔡天培还为将军祠题匾题联。匾曰“捍卫闾里”,联曰:“边圉绕烽烟,幸有奇勋重往代;孤城靖旭日,惜无善政负兹乡。”光绪戊寅年(1878)宣善司主金振声也为之题联: 武功光世业,略绩奠程邦。司主高维翰(任职时间不详)亦有联:“草莽未平,百载但凭三尺剑;乡邦既奠,千秋永赖一戎衣。”
1997年第一版《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志·卷二十八·人物》,也载入莫朝玉将军传(该书789页)。2001年版《广东省志·人物志》也载有莫朝玉传(该书上卷第62页):
莫朝玉(1510—1566),字翠峰,广东连山宜善村班瓦寨人,壮族。生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二十三日。幼时天资聪慧,勤习汉文。于十六岁又苦练武功,善骑射。嘉靖六年(1527年)两广连结部山区多流贼,为害这一地区的社会治安。是时程山(连山旧邑名)官兵不振,莫朝玉倡办民防,组织峒丁捍卫闾里。其时,当地壮族地区土官(土巡检)陆父诞于嘉靖三年病故后,土官职位一直空缺。壮族甫老商议推荐陆父诞女婿莫朝玉为千长(千夫长)。朝玉亲自督率民防乡夫绥靖地方,奋勇救民,平剿寇盗。
嘉靖十年(1531),因莫朝玉绥靖地方有功,经壮族甫老及里长、甲长联名呈请广州督抚,札给莫朝玉继承陆父诞为土官,随邑带兵,“镇守连阳、怀(集)贺(县)诸境二十余年,遇贼堵剿,连报三百六十捷,一方有赖,四境皆治”。对壮、汉、瑶民族关系的改善与加强起到积极作用。
嘉靖三十六年(1557)由程山县丞详情申奏朝廷后,钦赐莫朝玉为奋勇云骑校尉。嘉靖四十年(1561)七月初一加封为武略将军,巡导英(德)清(远)、怀(集)、贺(县)及连阳七属。莫朝玉遂将朝廷赏赐银两购置大批田产,分给宜善九村十甲黎民百姓耕种,造福乡梓。
莫朝玉卒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终年五十七岁。在他去世后,乡民感恩戴德,为其立庙塑像,在班瓦、司城街等地均建有“武略将军庙”作为纪念。壮乡尊其为“莫公”“莫将军”。“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及塑像被毁,1990年部分修复,并新建一座莫朝玉将军纪念馆。
除了地方典籍记载外,莫将军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据现今已86岁的杨作洲老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局退休干部)2002年所做的田野调查记录,他走访了小三江镇来自19个自然村的38位50岁以上的老人,有韦、黄、谭、莫、陈、杨、赵、罗、郑、梁、植、甘等12个姓氏。他们都不约而同讲述了关于莫公老爷的神威故事。这些故事已载入新编《广东民间故事大全·清远·连山卷》(岭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由于莫朝玉将军生前除剿贼寇,维持了地方安宁,又将朝廷赏银购置田产分给百姓耕种。莫朝玉将军之后,连山壮族实现了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吸纳了汉文化,连山壮族地方社会安宁,文化、生产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又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良好自然环境,外地居民沿北江支流绥江、洊江逆流而上,迁徙到连山定居,和连山的主壮通婚融合,形成了大量的客壮,推动了连山社会、经济发展。因而莫朝玉将军不仅受到本姓氏、本民族的敬仰,同时也受到别的姓氏、汉族和瑶族的敬仰和爱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1991年把莫朝玉将军墓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由莫将军后裔发起,各界群众捐款集资,自治县政府先后拨款13万多元,于9月建成1482m2主体工程的莫朝玉将军纪念馆,2006年、2010年又先后续建了牌坊、围墙、东西回廊,第二、第三期配套设施工程。现在,莫朝玉将军纪念馆既是各界人士缅怀纪念莫将军功绩的活动场所,又是该地的招牌旅游景点。平时有前往纪念馆瞻仰参观的,有前往许愿祭拜的,终年不断。每年农历十月廿六莫将军诞辰之日,纪念馆都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届时不但有本地的各界人士,也有来自相邻外县、外省的人士前来参加,每年都有千人以上自发前来参加,体现了长久以来形成的对莫朝玉将军的敬仰之情。▉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