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上海“星期一典型”引发共鸣 

——2014年度典型报道研讨表彰座谈会侧记

李晔

2015年02月27日08:45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上海“星期一典型”引发共鸣 ——2014年度典型报道研讨表彰座谈会侧记

每逢星期一,申城干部群众都要期盼和关注一下媒体上又报道了哪位好干部。自去年以来,上海推出了“中国梦·申城美”系列宣传,其中“基层好干部”专题共报道汤庆福、梁慧丽、邹碧华等80余位先进典型的生动事迹,形成了“星期一典型”宣传机制,呈现了一批真实可信、具新闻感染力、时代影响力、社会推动力的典型报道“高峰之作”。昨天,市委宣传部举行2014年度典型报道研讨表彰座谈会,中央驻沪和本市主要新闻单位的55篇优秀作品获奖,21个集体获评先进集体。

上海题材做出全国影响

社会转型期,总有先行者、燃灯人,他们满足了时代期盼甚或是弥补了时代缺失,从而成为典型。在昨天的表彰座谈会上,与会者对于典型报道要“紧扣时代”高度认同,“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一位典型人物背后,都有时代的投射,他们也都是在直面社会矛盾中演绎其精彩人生。如对已故原市外经贸委副主任汤庆福的报道,正是切中了“为官之道”这一时弊,树起赞歌背后的批判“暗靶”,从而达到引发共鸣、引领思想的效果;又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之所以能引起全国上下共同关注,正因为其言行很好地诠释了“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的典型定位,关于他的典型报道体现出思想性和深度,从而让上海题材做出了全国影响力。

将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

如何将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考验的是记者的专业与诚意。解放日报的汤庆福报道在已经没有“第一落点”的情况下,依然“掘地三尺”,寻找典型人物的独特性,梳理出汤庆福的家书,捕捉到事迹报告会上汤庆福儿子的几次偷偷拭泪,还有汤庆福退休那年的3次掌声等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而关于梁慧丽的报道,上海广播电视台的记者通过这位基层干部保持十年、一丝不乱的独特发型这一细节,表现她面对日复一日琐碎重复工作的“精气神”;文汇报记者对华东政法大学刘宪权教授的深度挖掘,则是从他爱在课上传递麦克风提问这个独特习惯开始发问的……一篇采访札记写得好,“不要把你的采访对象当成柠檬,期待在短时间内榨干他,把镜头交给生活吧,把真实交给时间吧……”

持续深入推进典型报道

典型宣传是主流宣传的传统手段,在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老兵器”如何焕发新光芒?沪上媒体积极把握受众需求,早就开始了表达和传播创新方面的探索。如去年举办的“中国梦·申城美——追梦人的故事”微电影大赛,共征集作品700余部,许多微电影还通过看看新闻网、新浪网、土豆网等新媒体渠道实现更广泛、高密度传播;上海广播电视台“为好人点赞”通过2500万盒牛奶走进了千家万户。

根据中央要求,上海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下一步,上海的典型报道工作将持续深入推进,将进一步完善典型发现机制、联动宣传机制、组织推进机制和表彰激励机制,尤其是要发挥新闻、理论、社会、文艺“四宣联动”的独特作用,切实将上海的典型“高原”筑好,把上海的典型“高峰”树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