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永远的“庭前独角兽”——追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中)

2015年02月27日08: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永远的“庭前独角兽”(时代先锋)——追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中)

从去年12月10日至今,上海长宁法院助理审判员陈婷婷心里总是盘旋着3个问题。

“你希望做什么样的法官?”

“应该怎样实现你的法官理想?”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3个问题已经困扰陈婷婷好些年,“是他给了我们清晰的答案。”

他,是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去年12月10日,因突发心脏病,邹碧华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7岁。

邹碧华辞世后,网上网下哀思如潮。人们称赞他,“一个真正的法律人”“燃灯者邹碧华”。

“他那么优秀,我们总想他是不是天才,是不是出身、机遇很好。”陈婷婷说,“事实并非如此。他用一生证明了,只要你加倍努力,总会得到认可。”

精益求精的学者型法官

“法官当如邹碧华”——这是自邹碧华去世后,网络上转载最多、引用最多的一句话。

1988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邹碧华和未婚妻唐海琳来到上海,开启了他26年的司法职业生涯。

“他非常勤奋,到了书店就买书,经常一摞一摞地买。看书奇快,记忆力惊人。”好友王利军说。到过邹碧华家的人都对他的书房叹为观止,几千本书密密麻麻地摆放在书架上,就连桌子底下也堆满了书,其中绝大多数是法律书。

1993年至1999年,邹碧华先后考取了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6年里获得了法学硕士、博士学位。

2000年,按照组织安排,邹碧华前往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研究员,对美国联邦法院内部机构设置及法官助理制度进行专题研究,期间还短期前往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他去了一年,受到很大震撼,回来时运回了几大箱的复印资料。”妻子唐海琳说。

如饥似渴地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审判能力,邹碧华审判业务之强是出了名的。

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他先后担任上海高院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审委会委员。5年中,他指导或参与审理了上海社保基金追索案、我国首例涉及英国皇家建筑协会JCT文本的建筑工程案、北方证券破产案、艾滋病群体诉讼案,以及涉及数千名当事人的“乐客多”超市群体诉讼案等一大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在审理上海社保基金案件中,邹碧华提出“先予执行”的方案,破解了追索38亿元案款的难题,受到上海市委嘉奖。

他曾经参与合同法、公司法等重大司法解释的起草。主编或撰写了《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中国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研究》《中国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等十多部著作。2010年,邹碧华的专著《要件审判九步法》在法律界引起轰动,连续两年成为法律出版社畅销书。

公正不仅仅体现在法庭上

邹碧华的微博和微信名叫“庭前独角兽”。独角兽是一种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的神兽,是中国传统法律与公正的象征。

专业才能公正,而邹碧华所追求的并不止于个案的公正,“一个案子的处理不仅要公平,还要让当事人能从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这是邹院长对公正的诠释。”长宁法院少年庭法官顾薛磊说。

5年前,小铭身患白血病,5岁的他被亲生父亲狠心抛弃。无钱为孙子看病,走投无路的爷爷李培亭和老伴来到长宁法院,要以小铭的名义起诉他的亲生父母。“当时,还没有未成年孩子告亲生父母的案例,所以迟迟没有立案。”顾薛磊说。

那时候,小铭已经病得很严重,只能保守治疗。得知情况后,时任长宁法院院长的邹碧华带着立案庭法官开了两天会,研究法条,最终决定立案。“法律的精神是保障孩子的权益,不要被僵硬的法条所束缚。”邹碧华说。

最终,法院判决小铭的父亲将名下房产划归小铭作医药费,小铭也坚强地活了下来。小铭的奶奶感动不已,她决定死后将遗体捐给医学院做研究,并签署了相关协议,作为对好人的报答。

邹碧华曾经说过,“当一个好法官光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专业知识如果不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就会干瘪无味。”

“他特别强调人性化服务理念。”长宁法院少年庭副庭长钱晓峰说,“法院干部能力培训,他请了虹桥宾馆的大堂经理来讲客户服务。这是我们从来没想过的事情。一杯清茶、一杯咖啡、一块毛巾,让当事人感觉到温暖,感受到尊重。”

在邹碧华看来,公平正义不仅仅体现在法庭之上,在更大范围内让人感受到公正,这是一个法官的价值所在。

推动法官律师良性互动提升司法公信力

邹碧华去世当晚,一位律师在微信圈上写下八个字:“良师益友,品行高洁”。

那一夜,网上网下,律师群体纷纷向邹碧华致敬,痛惜他英年早逝。有网友疑惑,“不知道碧华做了什么,让那么多律师怀念他?”一位律师在微博上这样回答:“因为他有一个真正法官的学养和操守。”

作为法官,邹碧华有着清醒的社会角色意识。“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个国家法治的发达程度;而法院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表明这个社会的公正程度。”这是邹碧华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中的一句话。

因为这句话,邹碧华在法庭上努力营造法官、律师相互尊重、信赖的氛围;独创《法官尊重律师的十条意见》,呼吁建立法律共同体;倾力推出律师服务平台,改善律师执业环境。

“那是2010年,邹碧华听到一些律师抱怨部分法院的法官对律师很不尊重,很是感慨。” 长宁法院监察室主任傅为高回忆。

在邹碧华看来,法官和律师之间在工作上要有距离,而平常应该是朋友,“不要以为律师都会来腐蚀你,心底纯净地看待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就能形成良性互动。”

邹碧华去世前1个月,正忙于推出他精心打造的律师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律师不仅可以申请网上立案、网上支付诉讼费,还可以根据自己代理不同案件的出庭时间,申请庭审排期。有了这一平台,全市律师可以在网上阅卷,每年减少60万个小时工作时间,节省10万次车辆往返。

2014年12月9日,邹碧华去世前一日,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试运行。当天中午11时45分,邹碧华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他生命中最后一条留言:“希望让律师执业环境越来越好。”

如今上海市1325家律师事务所的近17000名律师,都已成为这个服务平台的受益者。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条留言,成为许多律师心中的永恒记忆。(记者 徐隽 郝洪)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姚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