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整治档案造假要动大手术

王孺

2015年02月27日15: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根据全国统一安排,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直接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亮剑”。(2月26日 新华网)

档案对于干部来说,既是身家清白的证明,也是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是不可或缺的“底子”、“根子”。如果连档案都造假,那么干部的真伪就无法分辨,各种底细也无法摸清,更别谈工作能力、清正廉洁等其他因素了。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会让一些“带病干部”浑水摸鱼,滋生歪风邪气、贪污腐败,动摇干部队伍的根基,不可小觑。

干部档案造假现象屡禁不止,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上存在漏洞,给了一些违规者可乘之机;二是主观上,档案管理部门不仔细、不认真、马虎大意,甚至一些管理人员内外串通,档案造假成了权钱勾结的戏码。对客观上的制度漏洞,可以通过加强监管、落实审查、开放查询等方式完善,如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就是很有力的举措。但要从根本上整治档案造假,还必须要动“大手术”才行。

一是要“动刀子”。对于档案造假的违规者,绝不能心慈手软,要狠狠严惩,将他们打疼、打怕,甚至剔除掉,其他干部才不敢动歪心思。一些干部敢于档案造假,就是侥幸心理在作怪,认为就算“东窗事发”也不过是批评警告而已,故而胆子越来越大。比如,轰动一时的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档案中除性别是真的外,姓名、年龄、履历均是假的,其档案中90多枚公章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假的。

二是要“挖底子”。“底子”是否清白、是否符合要求,往往关系着干部的选拔任用,有些条件不够的干部为了“占位子”、“争帽子”,将档案造假当成火线上位的“捷径”,于是留下不少“顽疾”。而由于管理人员马虎大意,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干部档案缺少刨根问底的过程,一些造假的档案被暗藏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被曝光,不得不引起警惕。对于一些已经“洗白”的档案,不去深挖是发现不了问题的。

三是要“斩黑手”。档案造假的过程看似很简单,只要将公安户籍和人事档案部门疏通好,涂改年龄等信息并非难事,有的干部甚至能将档案涂改“年轻10岁”。但事实上,公安、组织人事等部门是管理十分严格的地方,有些干部即便想造假,也很难蒙混过关,而往往是造假者背后有权势在施压、干扰,才导致“火箭提拔”、“带病提拔”等现象的发生。因此,不“敲山震虎”,不斩断“黑手”,不做到追责到底,就无法彻底排除外部干扰。

四是要“缝口子”。“满屋子数千份干部档案其实就一人管,管好办公室不被偷就不错了。”曾在广西担任过基层县委组织部部长的一名干部讲出了实话。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之后,关键要看落实,而落实既要执行力,也要干事的人,否则空谈“从严”、“重视”,档案造假的“顽疾”还是无法彻底根除。故而,组织人事部门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当好干部档案的“管理员”,既要守好干部档案的“口子”,还要扎扎实实从一份份档案查起,祛除一个个“带病”的“底子”,还干部队伍一片风清气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