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26日04:09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马涛本报通讯员倪崇
2月20日,农历大年初二。一大早,家住方城县的田文运就拎着年货去看望老朋友了。老田的年货是一本他自己编撰自费印刷的《画说历史》画册。
“席地拜年、甩刷子骨朵、糊灯笼,这些都是我们那辈人过年时候的习俗,现在很多已经消失了,只能在老田的书里回忆一下。”好友杨东野指着插图说。
在方城县文化圈里,提起田文运的名字,很多人都会竖起拇指。今年67岁的老田,是该县二郎庙镇第二初级中学退休教师。退休至今,老田已手绘钢笔素描画1000多幅,并配上文字说明,汇编成册。画册详细记述了方城从新中国成立前到改革开放后各个时期的人文景观和文化习俗变迁,深受读者喜爱。
“今年春节前我加印了200多本,准备全部当成年货送给大家。”从杨东野那儿回家的路上,田文运说。
一跨进家门,只见客厅里早已是高朋满座。都是田文运老年大学摄影班的“校友”,受老田之邀,大家把去年拍摄的照片拿来相互“挑刺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是老田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记录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田文运利用业余时间扛着相机奔波在南阳段的多个施工现场,拍摄照片6000多张。
“通水时‘大黄鸭’漂过的照片挺好”……大家把2014年拍摄的成果摆在一起,相互点评。
“我还邀请了几位行家来指导我的画册和摄影集。”田文运笑着说,“这个春节,我要好好过一个‘文化年’。”③9
(来源:河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