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莫因礼尚往来而为礼所困

邹智元

2015年02月26日16: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人讲“礼尚往来”,礼节上注重有往有来,推己及人,体现出强烈的和合色彩。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交观念和方式的改变,“礼尚往来”逐渐在一些人那里演变成“礼上往来”。一项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户均礼节消费支出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7.9%,农村家庭则高达11.4%,足见多少家庭因往来“人情债”而常年为“礼”所困。

更可怕的是,现实中很多“礼上往来”明摆着就是公款送礼、行贿受贿。他们喊着礼尚往来的口号,打着民俗礼节的旗帜,虚伪地相互谦让,默契地半推半就。甚至一些单位和个人发明了许多“送礼神器”用以“礼上网来”,如利用电子预付卡等网络手段逃避监督,实现送礼与收礼的“隔空操作”,令人唯恐却之不恭。

以上种种恰是对“礼尚往来”的曲解和功利性运用,现实中屡见不鲜。人们常常“为礼所困”,又难免对人“以礼相逼”,可谓害人害己。渐渐地,“礼”的道义活生生变成利益的交易,沦落为损公肥私的工具,随心所欲,翻云覆雨。

诚然,礼尚往来本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但礼尚往来、礼亦有道,“送礼”也需讲究原则和尺度。公利不可毁,公平不可违,世风俗礼不能背离法纪,当是其中要义。作为手握公权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增强党性,带头移风易俗。换个角度看,管不住送礼的人、送礼的路,但管好了收礼的人、办事的权,送者自然也就送礼无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