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24日05:45 来源:重庆日报
他是一个笑呵呵的慈祥老人,74岁仍是工作狂;他笔下的戏曲人物熠熠生辉,他的作品屡获大奖,并被列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材。然而,就在2月23日凌晨6时,他因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辞世,留给世人诸多遗憾。他便是著名剧作家、川剧《金子》的编剧隆学义先生。
他是一个玩命的人
“他根本就是一个亡命徒,一个工作狂!”谈起心爱之人,隆学义的妻子——马老师眼睛一红,轻轻叹了口气。
推开隆学义先生家中的书房,里面还是他生病住院前的样子。书桌上堆着几摞封面发黄的旧书,最上面的是一本《元曲选外编》,桌子上摆着几支红笔,一张白色的便签上有几行潦草的字迹。
“那时,他正在给市曲艺团创作《刘姥姥进大观园》,还在为广州汉剧团修改剧本《金莲》。他说,等过了年,就把几个传统的戏曲本子改编成新戏。”马老师声音哽咽说。
“很少看到这么大年纪还这么认真的人!”隆学义先生家的保姆张素芬声音激动,“隆老师每天六七点钟就起床了,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有时候,我睡了一觉,时间已经凌晨2点,隆老师还在书房写东西。我提醒他该休息了,他头也不回,摆摆手,说晓得了,但过了一个小时,他还在那里写东西!”
他最大的爱好是泡茶馆
“我从娘胎里就开始坐茶馆,坐了70多年了。”前几年,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隆学义先生曾这样对媒体调侃说道。
虽是一句玩笑话,爱泡茶馆,却是隆学义先生最大的爱好。
昨日,在南岸江南殡仪馆,隆学义的好友顾先生回忆,每隔三五天,隆学义便邀约大家喝茶,有时候约好了茶友,老隆却要参加会议,无奈之下,老隆便在会上抢先发言,择其要点,简要发言后便向与会者客气告辞,声称自己“有事,有事。”
“隆学义先生爱到茶馆喝茶不是为打发时光,而是为自己创作积累素材。”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矿说,隆学义的两部著名作品川剧《金子》、方言话剧《河街茶馆》都是在茶馆里创作的,其中《金子》里面有两句经典台词:“起来早了,得罪老公;起来晚了,得罪公婆”,“假感情要钱,真感情要命”都来自茶馆或茶友。
他是一个好老师
“他没有中国传统老艺人身上的那些气息,但有他们身上的执着品质。”昨日一早,隆学义的徒弟,市曲艺团评书演员袁国虎赶到南岸江南殡仪馆,俯身跪在师傅灵前,失声痛哭起来。
就在10多天前,在春寒料峭的午后,隆学义敲开了袁国虎的家门。打开房门,袁国虎见是师傅,先是一楞。隆学义将手中的一叠资料放到袁国虎手中。袁国虎仔细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剧本。原来,当天下午,隆学义坐在七星岗“桂花阁”茶楼外的大门坎(当时,“桂花阁”茶楼没有开门)上,将袁国虎创作的川剧大幕戏《清风亭》剧本进行逐页批注。随后,隆学义又亲自将自己批注的内容送到徒弟手中。
“稿件资料上有隆老师亲笔题写的批注时间,当时他双手冰冷,一个74岁的老人竟然在寒风中,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辈仔细点评稿件,还不辞辛苦送到家来。当时,我差点落泪了。”袁国虎说。
链接>>>
隆学义
生于1941年,原重庆市川剧院文学总监、国家一级编剧,重庆剧协副主席,作品《金子》、《雷雨》等曾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曹禺戏剧奖、文华奖、中国戏剧家学会奖、首届中国川剧节金奖等。
讣 告
中国优秀的国家一级编剧、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重庆市剧协副主席、原重庆市川剧院文学总监隆学义先生于2015年2月23日06:00时在重庆逝世,享年74岁。
为了寄托我们的哀思,兹定于2015年2月24日14:30分在重庆江南殡仪馆福净厅举行告别仪式。谨此泣告各位亲朋好友。
重庆市川剧院治丧小组
二0一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