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24日03:03 来源:北京日报
春节期间,右安门街道的文明引导员在发放文明燃放倡议书,劝导居民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本报记者 邓伟摄
本报记者 袁京
天刚擦黑,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
家住开阳里社区的陈玉枝有点儿坐不住了,她紧着往嘴里扒拉几口饭,“今儿‘破五’,放炮的人一准儿多,我得赶紧出去看着。”她撂下碗筷,抓起棉服,戴上“巡逻队”的红袖标,出了家门。
来到右安门街道的集合地点,“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健步走巡逻队”的红旗已经立起来,老伙伴儿们到了20多位。今年60岁的陈玉枝是巡逻队第三组组长,“今儿是大年初五,又一个燃放高峰,大家都警醒着点儿,有事儿别忘了报警。”陈玉枝嘱咐了几句,就和伙伴儿们开始巡逻。
“小伙子,别在这儿放炮,往前多走几步,到燃放点放去。” 在开阳里社区,陈玉枝看见一个年轻人拉着炮仗进了街心花园,她赶紧扯起“大嗓门”提醒,“这离居民楼太近,万一有个火星儿崩上阳台,可是大灾祸。”小伙子不好意思地答应了一声,陈玉枝指着他手指间夹着的烟卷又喊起来,“你抽烟也得远着点儿,别点着炮仗崩着自己……”
这个春节假期,陈玉枝每天都和伙伴儿们在社区中巡逻,提醒大家文明燃放。不仅仅是她们,在右安门街道还活跃着另外两支文明燃放劝导队——街道安全员和公交车站文明引导员队伍。这“三员”劝导队,从腊月二十八就忙开了,贴标语、挂横幅,街道辖区1000多个井盖周边,都贴上了安全燃放的警示语。他们还督促检查花炮售卖点的安全经营情况,在人口密集地区设点儿劝导市民正确燃放、少燃放或不燃放烟花爆竹。
除夕当晚,由300多名居民组成的“三员”劝导队从19时一直忙活到凌晨1时许。他们最担心“未封闭阳台无人户”的安全,生怕放炮火星儿崩到阳台,引起火灾。
节前,街道提前摸底,从272栋居民楼中摸排出12个联系不到户主的无人户,专人盯守。街道安全员郑肖云负责盯守玉林社区7层的一户人家。整个除夕夜,这位刚30岁的小伙子一直仰着头死盯着楼上。21时许,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过,不知打哪崩来的火星儿上了楼,点着了阳台上堆放的纸箱,火苗直往外蹿。郑肖云赶紧掏出手机拨打119和派出所电话。几分钟后,民警带人打开房门,消防员迅速灭火,把损失降到最低。
鞭炮声声辞旧岁。这过年放炮的老年俗,今年的确有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少放或不放的队伍中。
张凤珍和赵永青老两口儿今年已近70岁,家里两个儿子最爱放鞭炮。今年春节,老两口儿提前发了话,“谁也不许买。”他家一个炮仗都没放。“花钱是小事,放炮影响空气质量,对咱自己身体不好,而影响北京的蓝天,这是大事。咱过年想热闹可以唱唱歌儿,变个新方式。”张凤珍说。
新晋“奶爸”彭东蔚今年春节不仅没放花炮,还在微信朋友圈里当起文明燃放劝导员。“以前我也爱放炮,每年过年大小花炮的买不少。直到有了孩子,忽然意识到,那响动以及燃放后的烟尘可能会使一老一小深受其害。”
除夕,彭东蔚在朋友圈里发出“绿色倡议”:“春节咱能不放炮就不放了,谁家还没个老人孩子;能少放咱就少放,说大了是为了北京的蓝天,说小点儿就是为了咱们明天能呼吸口儿新鲜空气……”这条“倡议”获赞无数,朋友和同事们纷纷转发。“为了蓝天,咱自觉少放、不放,只要大家能意识到这事,就是进步!”彭东蔚捧着手机,笑个不停。
少放不放的新年味儿,使这个春节烟花爆竹销售量锐减。据市烟花办统计,截至2月23日18时,全市累计销售烟花爆竹170800箱,同比去年的194817箱减少24017箱,减少12%。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