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7日05:24 来源:南方日报
潮白
农历甲午马年就要离去、乙未羊年就要到来了。马年谈马,羊年谈羊,×年的时候谈×,最近这几年大家都非常热衷于此,伴随着十二生肖的轮回而轮回。所谓热衷,就是把关于该生肖的、那些带好意头的字眼或词语挑出来,津津乐道。即便“形貌”对不上,谐音也成,生“鸡”勃勃、“鼠”一“鼠”二什么的。在狗年,因为跟狗有关的词汇大抵都属于贬义——蝇营狗苟、狗恶酒酸、狗仗人势等等,于是有人发明了“旺旺”,从狗的招牌叫声中找到了慰藉。一时间,大江南北,“旺旺”之声四起。
羊年来了,“羊羊”得意、“羊”帆起航开始不绝于耳。记得前几年有一段时间,电视广告中用谐音乱改成语成为众矢之的,一“剑”钟情、“酒”别重逢、天“尝”地“酒”之类,弄得大家不胜其烦,被认为是糟蹋成语,以至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要颁发《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来进行规范。有意思的是,见之于生肖组合,则上上下下都表现出极大的宽容,这种“歪用”的性质与广告里的有什么两样吗?没有,但是却毫不妨碍前者大行其道。甚至兔年那年,Happy new year to you的to也被置换成了“兔”,使谐音的运用还突破了语种的界限,不失为趣事一桩。
羊年对于广州,别有一番亲切,众所周知广州的“绰号”是羊城。所以年初的时候,中国邮政在广州举办了《乙未年》生肖邮票首发仪式,所谓“羊年羊票羊城首发”,票面是一头五彩的绵羊,雍容华贵。昨天看到一则报道,对中国羊年感兴趣的老外发现了一个很纠结的问题:这个羊究竟是哪种羊呢?sheep、goat、ram?南京有民俗专家释疑了:山羊。这样一来,邮票的设计又无法自圆其说。这老外真是多事,把个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硬是给弄成了问题,暂且不理。《乙未年》生肖邮票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其小版票边饰上有一只嘴里含着麦穗的“回头羊”,这是根据广州“五羊衔谷”的传说为蓝本而设计的。因此,生肖邮票发行第三轮结束之际亦即36年来首次融入了地方元素,这是广州可赖以自豪的。然而考察广州“羊城”这一别称的由来,会发现是件挺有意思的事。
五羊的出现,开始是在唐朝。唐诗有句曰:“五羊城下驻行车,此事如今八载余。”宋初编纂的《太平广记·崔炜》中屡次提到骑着白羊来去的“羊城使者”,崔炜“后有事于(广州)城隍庙,忽见神像有类使者……是知羊城即广州城。庙有五羊焉”。崔炜是唐德宗时人。而到了宋朝钱易的《南部新书》里,五羊的得名时间向前推到了晋朝,吴修为广州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谷而来。今州厅梁上画五仙人骑五色羊为瑞,故广南谓之五羊城”。再到清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更上溯到了西周:“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广州)。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曰:‘愿此阛阓(街市)永无荒饥。’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现在我们检索五羊的相关资料,会发现采用的都是屈说。那么,考察“五羊衔谷”这个传说的演变有什么意思呢?可以印证顾颉刚先生的“层累说”理论,就是: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从很早的时候起,国人在岁首称颂时就喜欢以“三羊开泰”来互相祝福,传统的年画、摆件、工艺品也每每以之为题材,虽然古时“羊”与“阳”通,但从《易经》中“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的辞源来看,还是应该属于以“羊”谐“阳”。羊年就要到了,作为冬去春来阴消阳长、吉祥亨通好运即将降临的良好寓意,“三羊开泰”的腰板自然可以挺得更直了。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