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6日05:04 来源:南方日报
2015年2月11日,广州火车站广场人头涌动。李细华 摄
周·重磅
解密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晨
2月4日起,广东的春运大幕拉开——今年春运人流发送量预计继续上升,仅广州火车站发送旅客量就达千万人次,广州火车站以40岁的高龄再次“决战春运”。
广州火车站是中国的南大门,也是外来者南下谋生的第一站。从改革开放至今,一批又一批的外来寻梦者涌入广东,火车站是他们迈向新生活的起点,也凝聚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她是城市的地理地标,也是一座精神坐标。也是实现心中梦想的流动公民的“终极码头”——40年来筚路蓝缕,广州火车站在每年的众生喧哗中,讲述了时代的沧桑变幻,也闪耀着城市的精神之光。
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1974年4月10日,26岁的刘广德驾驶着广州站始发的第一趟列车,一路北上前往韶关。时隔40年之后他仍然记得,那一趟列车足足花了七八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这一天也是广州火车站启用的“良辰吉日”。1974年4月10日上午8点半,历时16年最终建成的广州火车站正式开站迎客。
新的火车站位于环市西路159号,其周边有流花宾馆、友谊剧院、东方宾馆坐落,组成了一片巍峨时尚的建筑风景群,俨然一副“东方小巴黎”的派头。
新的火车站气象不凡,吸引着整个广州城的目光——
这是一座典型的苏式风格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主楼有四层高,其巧妙地利用了岭南传统建筑的室内庭园布置,左中右三部分有庭园相隔,车站内设有绿化景观、金鱼池和小桥,小花园里种着桄榔树和竹子。火车站整饬庄严、方正简约,火车站主楼外立面的正中央,高4.5米、宽5米的大钟矗立了40个年头。
广州火车站的前身是位于越秀区白云路南端的大沙头火车站。大沙头火车站始建于1911年,在流花路车站建成前一直是广州铁路主要的客运枢纽。新中国政府成立后,铁路运量逐年增大,大沙头火车站不堪重负,建立新的火车站的设想开始提上日程。
这个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广东省志·铁路志》记载,1955年广州铁路管理局对广州地区铁路及枢纽建设进行调查研究,首次向铁道部上报“广州枢纽技术设计任务书”,提及要在流花建设广州新的客运站。铁道部批复为“广州地区各站能力尚有富裕,不需作庞大扩建”。1958年5月在全国大跃进形势下,枢纽各站到发总运量较1957年479万吨增至600余万吨。在此形势下,广州铁路局复报“广州枢纽设计任务书”,经铁道部批准并立项兴建。然而1962年广州枢纽建设项目却被取消。
广州新客站工程于1963年报请复工,至1967年批准计划,因文革干扰未能开工。1971年又上报批准为大中型项目,修改设计后于1972年2月成立客站修建指挥部,工程复工,至1974年4月10日配套完成。
新的火车站客站设计能力日发送旅客3万人次,计有站内股道15股;站台、雨棚、地道各4座;客运主楼一座26173平方米;雨廊3306平方米,行包等综合副楼一座6743平方米;车站广场41536平方米。
随着新广州站建成后,广州铁路枢纽布局也相应调整:新的火车站正式命名为广州火车站。
决战春运如履薄冰
一位当年在火车站工作的广铁老员工回忆,广州火车站建成之后,投入运营初期客流不多,但参观的市民、团体接踵而至,一度成为广州城中的热门“景点”——最受欢迎的无疑是当年安装在车站候车大厅内全广州唯一一台电动扶梯。火车站承担“景点”的功能持续了一到两年。老火车司机刘广德记得,一列火车坐半车人那时是常态,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看见全车满载的盛况,一票难求甚至滞留等场景极为罕见。
1980年2月16日大年初一,南方日报刊发《记广州火车站除夕的盛况》一文,记载港澳同胞回乡欢度新春佳节的情形。文中提及,“广州火车站人群熙熙攘攘,笑语声喧,各种车辆穿梭来往,好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在广州火车站正面的大广场,不仅设有‘的士’、旅行车、机动车的出租站,还设有各种食品店等。”
1984年广州火车站与香港聚利发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利用广州站可腾出的部分贵宾候车室、会议室等改建,成立多功能、综合性的广州站旅行服务有限公司。公司于4月18日开业,设酒楼、商场、旅店、快速冲印彩照等业务。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是当时一句响彻全国的口号。务工者如潮水般涌入广东,广州火车站成为直面潮水的第一道闸门。务工潮的来临使得广州火车站客流量大幅增加,广州火车站的平静被打破。
进入1990年代后,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更大,这也意味着压在运输枢纽上的压力更大。1994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发送的旅客人数多达1.8亿人次,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2000年后,广东的流动人口已经激增到一千多万。原广铁集团路风建设办公室主任李伯阳记得,广东春运一直是全国重心的重心,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春运看广州铁路局,广州铁路局的春运看广州站。
从这时开始,每年春运期间都有数百万人从广州火车站离开广州,而设计于上世纪60年代的广州火车站日常发送客流数只在数万人左右。这意味着,广州火车站就如一辆炙热的火车头行驶在薄冰之上。
在30多年的“春运”经历当中,广州火车站遭遇了两次客流急剧增加的大事件。
1998年春运时正逢湖南大雪,北上线路被断,广深线塌方又使得南下列车无法通行,数十万乘客滞留广州火车站广场。好在3天后线路修通得以疏散旅客。十年之后的2008年,突如其来的“南方雪灾”使得超过50万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广州火车站如汪洋人海里的一片孤舟,挺过了惊心动魄的“春运”的广州火车站不吝于经历了一场惊心大决战。
即便现在到了春运,超负荷运作的广州火车站仍然“如临大敌”。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广州地区春运人流发送量预计将达2937万人次,仅广州火车站发送旅客量就将达到1100万人次。已经身经百战的广州火车站将再一次迎来春运的考验。
蜕变和改造
2000年春节期间,摄影师梁文祥来到广州火车站拍摄例行的春运图片,却被触目惊心的“脏乱差”现象震惊。多年“民工潮”涌入之后,火车站广场地区成为复杂的生态场,各色人群聚集在此,广州火车站成为闻名的“小江湖”。在随后的12年里,梁文祥用镜头记录下广州火车站从乱到治的蝶变过程。
2000年到2005年之间,广东省和广州市多位领导视察火车站,各部门多次发起“整治风暴”。相关部门开展地毯式清查,派警车24小时巡逻,增设派出所等措施,在长期的整治中,相关部门出动了上万人次,展开了火车站史无前例的整治。
多年整治让广州火车站这块曾经的“伤疤”渐渐愈合,然而运力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州火车站,这个供需矛盾在春运到来时尤其明显。
2000年之后,广州火车站的酒店、旅馆、商场全部拆除,目的是增加候车面积;2005年,广州火车站再次进行大规模候车室扩容改造和装修,但仍然无法满足连年增长的客流需求,这个问题在2008年的雪灾中暴露无遗。
如今,运行了40年的广州火车站正在酝酿一次“大修”。在广州市下发的规划中提及,至2016年,广州计划投资超过8295亿元建设283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广州火车站改造工程位列其中,项目包括广清、广佛肇、广佛江珠引入广州站线路及站场设施,站场规模将由4台7线扩建为10台20线,计划2016年开工、2019年完工。
数据显示,广州火车站目前接发列车能力日均仅为35对,设计日发送旅客能力3万人次。目前该站日均办理接发图定旅客列车113对,日均到发旅客约11万人次。春运最高峰日均接发旅客列车177.5对,发送旅客达23万人次。
按计划,改造除了要增加广州火车站的站台、股道数量外,还要将目前的主体建筑拆除并扩大重建。涉及的项目包括将目前的7个站台和7条到发线,增加至20个站台,20条到发线,而目前广州火车站北面的建筑或将面临拆迁。
需要看到的是,广州火车站的改造不意味着其使命的终结,而是一种针对未来的再出发。如同40年间,那些不断通过广州火车站来到这里的人们,通过自身的打拼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本,城市和车站也在多年的磨合之中唇齿相依,互相闪耀。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