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羊城笑星”幕后的书画人生

2015年02月14日08:13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羊城笑星”幕后的书画人生

黄俊英(左)、杨达(中)、卢海潮(右)三位老友记合影。

卢海潮的文人画《梦蝶》。

黄俊英的书法作品。

杨达的摄影作品《林中双凤》,入选香港大众摄影会24届国际沙龙。

  2月14日,在羊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著名笑星黄俊英首次在广州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共同主办的“黄俊英书法作品展”在位于中山五路的集雅斋举行,展出作品近60幅。这也是黄俊英书法作品继去年在澳门展出后,首次回归广州本土亮相。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28日。

  作为粤语相声“开山祖师”之一的黄俊英,屡屡在屏幕上为广大观众送去欢乐和笑声。上世纪90年代,他与杨达、卢海潮、张悦楷、林兆明、吴克、蔡传兴等表演艺术家并称为七大“羊城笑星”。无独有偶的是,卢海潮也在去年6月举办了个人书画展。而黄俊英的“最佳拍档”杨达,虽与观众暌违多年,却一直钟情摄影生活,近年也开始练起了大字。

  “羊城笑星”为何不约而同选择以书画自娱?他们与艺术结缘背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步入晚年,他们各自又有着怎样的一套养生秘诀?《南方日报》记者日前对三位著名笑星进行了专访,揭示“羊城笑星”幕后不一样的书画人生。

  闲趣:寄情书画“过日辰”

  春节将至,“羊城笑星”黄俊英携书法作品向市民拜年,首次回到广州本土举办个人书法展。本次展览展出将近60幅作品,不少还是他近年新作。“听我讲相声,我希望你大笑;睇(看)我的书法展,则千祈咪(千万别)笑!”一说起这次书法展,黄俊英情不自禁地抖起了“包袱”。

  “黄俊英也会写书法?”听说黄俊英要办书法展,就连他身边的不少老朋友都张大了嘴。无人料到舞台下的他,竟能写出一手好字。其实,早在20年前,黄俊英的作品《剧目抄录》,就曾在羊城国际艺术节“梨园丹青翰墨展”上一鸣惊人。他仅将师父罗品超演过的戏名,用楷书誊写一通,就被广州博物馆当场“相中”,购藏入库。

  “广州博物馆只用了500块钱就把我的作品收走了,现在想来还是有些心痛。”自家手笔遭人误解,黄俊英说来还有些“愤愤不平”。老家罗定甚至还有人当面告之:原先以为这些作品都是请名家代笔,再署上“黄俊英”的大名,想不到黄俊英是真的会书法。“有时,就连我自己也觉得自己是在冒充书法界。”他不无风趣地说道。

  正所谓“退而不休”,卢海潮退休后也学了几门“细艺”。除了在本土电视剧偶尔客串外,他的业余时间大多用来寄情于书画。去年,卢海潮还在广州荔湾区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与戏迷们分享自己的作品。“我学书画纯粹是出于兴趣,就是希望让观众们知道:卢海潮退休以后,还有点别的寄托。”如今,提笔练字习画已成为他每天最期待的一项节目。

  卢海潮从小就迷上画画,手中的书本总被他折腾得像只“花面猫”。“当时常常要学抄《毛主席语录》,耳濡目染之下,让我有了解书法的机会。”虽然没有正式拜师,卢海潮也善于取法乎上:他的书风追随卢有光,已经小有所成,其画作则以钟馗闻名。笔下正气凛然的钟馗别开生面,有大侠之风。“正所谓‘曲不离口’,唱得多功夫自然到家。书画也一样。”他说。

  提到黄俊英,自然也不能不提到他的“老搭档”杨达。与两位钟情书画的老友不同,他背着满袋子的摄影器材,遨游大好河山,醉心捕捉光影。早在退休之前,杨达的摄影功夫在圈中便已小有名气,还常常为同事开坛论道,传授专业知识。上世纪90年代,他还率先在文化公园办起了个人摄影展。不少作品从拍摄到冲洗都经由本人“一脚踢”。

  “玩摄影最过瘾就是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说到摄影,杨达似乎就有说不完的话。随着时代进步,摄影也早已进入数码时代,但他始终还是对全自动相机情有独钟。为了收尽天南地北的美景,六出新疆已经写进了杨达辉煌的战绩里,但年近八旬的他还“未够喉”,仍在孜孜不倦地打探如何适应藏区气候,欲向高原挺进,一偿多年夙愿。

  艺缘:歪打正着“发烧友”

  “我的人生有几个‘歪打正着’:我不会当掌板,却为马师曾、红线女伴过奏;我不善拉中胡,却在悉尼歌剧院代表国家演出;我不是书法家,我的作品却进了博物馆。”台上让观众捧腹大笑的黄俊英,台下的艺术生活也是充满了各种巧合和错位。不过,他与书法之间的情缘却是其来有自,甚至比接触粤剧的时间来得还要早。

  “我的书法都是哭着练出来的!”谁曾想到,这满纸的铁画银钩背后,竟还藏着“羊城笑星”的一部“血泪史”。从认字开始,黄俊英就学写毛笔字。由于父亲管教很严,子女们都不敢偷懒。纸张匮乏,他们就将过期的易撕下,在背面练字。晚饭过后,兄弟姊妹常常围成一桌,展开书法比赛。写家书的情景却让黄俊英至今“心有余悸”。横竖撇捺稍有差池,便会招来父亲一顿呵斥。

  虽说如此,黄俊英对书法的热衷却与日俱增。不少老友看到他功力提高,都感到非常惊讶,他的作品清秀自然,“没有卖字者的匠气”。就连他的妻子都不禁感叹:“平时都不见你练字,怎么就一下子变成书法家了呢?”黄俊英解释道,尽管平日忙于演出,只要一有时间,他便会花时间浏览书法作品,有时捧着一本书法集就能津津有味地看上一两个小时。

  尽管自称“冒充书法界”,黄俊英对书法的口味却同样挑剔。他最喜爱的字体是小楷,最欣赏的书法家当数麦华三。他认为,写好字的关键在于谋篇布局,行文要留有空间,才能让人感到舒服。不过,黄俊英从来不会刻意练字,往往随性而为。“有时纸笔都准备好了,心情不好,我也不会写。心情畅快,写起字来才有行云流水的快感。”他说。

  黄俊英、杨达这对活宝,虽是粤语相声脍炙人口的“梦幻组合”,但无论台上台下,两人的性格却大不相同:黄俊英反应快,多做捧哏,捧得恰如其分;杨达表现稳重,多做逗哏,逗得不落痕迹。“业余爱好也是要讲性格的。杨达耐得住性子,能对着一朵花半个小时不按快门。要是我的话,一下子就把36张菲林拍完了。”黄俊英说。

  “我一直在发高烧,烧得一直退不了。”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杨达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摄影“发烧友”。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从出娘胎开始就是玩摄影”的。当时摄影器材尚未普及,杨达就到处问朋友借相机,过过手瘾。黄俊英还告诉记者,每逢到港澳登台演出,大家总是兴奋地四出“血拼”,唯有特立独行的杨达,躲在摄影店里半天不出来。

  说起摄影器材,杨达更是如数家珍,家中珍藏的不少“宝贝”,让许多行家都望洋兴叹。其中最让他津津乐道的,便是7000元从日本进口回来的幸福牌彩色放大机。“当时全广东只有两台,一台就在我手中。”提及当年的“威水史”,他的话里还洋溢着几分自豪。

  不过,在杨达看来,要成为“摄影达人”始终还得靠作品说话。他在国内外赛场也屡有斩获。他的《玉瓶梅》在中国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展出,而《林中双凤》则入选香港大众摄影会24届国际沙龙。“我不会为了参赛而拍照,参赛只是让评委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他说。

  养生:

  百无禁忌“养生经”

  黄俊英、杨达、卢海潮,三位“羊城笑星”聚首一堂,畅谈往事,无不神采奕奕,让人忘记了他们的真实年龄。寄情书画摄影之外,他们“宝刀不老”究竟有何秘诀?三位笑星各有妙招。卢海潮就喜欢不时到桑拿房去“蒸一蒸”。他一边蒸桑拿,还一边做做俯卧撑、扭腰等小运动,保持身体的活力。卢海潮还有钓鱼的爱好。他认为钓鱼可以使人修心养性,不管有无收获,在鱼塘边上蹲一个上午都不成问题。

  而身为“摄影达人”的杨达,还练就了一项“神技能”,那就是走路。他不仅路走得多,而且脚步飞快,堪称“神行太保”。有一次,他与朋友一路畅谈,竟从天平架走到了第十甫,依然面不改色。杨达最近也开始玩起了书画。他说,写书法就等于练功:一边扎马步,一边写大字,还能改善血气运行。

  自从离开舞台以来,性格低调的杨达行踪数度成谜,竟有港媒一度传出了他的“讣告”。“我很少去医院,要去医院的话,那恐怕就是‘站着进去、横着出来’了。”但说起自己的身体状况,杨达还是一如既往地开朗豁达,百无禁忌。虽然每年都做身体检查,他却从来都不去医院拿体检报告:“其实呢,人只要放松,不用太执着,一切都会好起来。”

  年近耄耋的黄俊英同样精神矍铄。他白发不多,也无眼花,还十分新潮,还爱K歌、爱自拍、爱刷微信朋友圈。“有人看见我,说:想不到你现在还这么好!什么叫做‘还这么好’?我现在难道应该不好吗?”这位“老顽童”竟“卖萌”地跟人较起劲来。

  黄俊英也有他自己的一套“养生经”:不吸烟,不喝酒,多和年轻人交朋友。“我最喜欢和年轻人一起玩,可以让我不断接触新鲜事物,保持年轻人的心境。不像与老年人聊来聊去都是吃药、买菜,越聊越容易得病。”虽说如此,黄俊英也不怕妻子吃醋,因为只有太太做饭最合他的“心水”。在演艺圈中,黄俊英素以清淡、挑食闻名:鱼不吃,山珍不吃,野味不吃,生冷不吃,火锅不吃。“老婆炒菜,四碟都是猪肉。”他不无风趣地比划道。

  不变的除了吃饭的口味,还有对广府文化的眷恋情怀。几十年来,黄俊英也搬了十几次家,却从来也没有离开过西关。他一直在坚守:坚守西关、坚守粤语、坚守粤语相声、坚守粤语文化:“因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广府人,有广府人的地方就有粤语,也就有粤语相声的土壤。”

  年近岁晚,黄俊英也进入一年最忙碌的时节。尽管演出地区路途遥远,他仍然坚持随团上山下乡,乐此不疲。他认为,相声既是一种需要文化底蕴、也需要与时俱进的艺术。相声演员要常常与观众互动,才能抖得出新的“包袱”。“从心里真正笑出来的,才是好的相声。”黄俊英总结道。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实习生 林莹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