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释放“电商换市”红利

潘慧红

2015年02月13日08: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4年,浙江省网上商品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增长25%,再次超过实体市场。电商平台继续保持国内领先优势,覆盖全国85%的网络零售、70%的跨境贸易和60%的企业间电商交易。可以说,“电商换市”的红利正不断释放。

换出新天地

面对国际经济复苏缓慢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相交汇的严峻形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成为浙江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

换出新市场,主要表现为总量大。2014年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5642亿元,约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20.2%;增长快,网络零售额在2013年增长88.5%的基础上,去年又增长47.6%;比重升,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4%,高出全国平均22.8个百分点,相当于浙江人每花100元,就会花33.4元在网购上。

换出新产业,开创了“互联网+”的产业格局。“互联网+零售”即网络零售方面,2014年浙江省内居民实现网络消费额3193亿元,增长41.2%。“互联网+服务业”即电子商务服务业方面,目前浙江拥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2000多家。“互联网+外贸”即跨境电子商务方面,浙江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占全国的20%,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2014年,浙江跨境电子商务出口63.5亿美元,实现倍增。“互联网+农民+农产品”即农村电子商务方面,2014年浙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8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其他还有“互联网+制造”、“互联网+信用”等产业。这些高速增长甚至每年倍增的产业,正在成为浙江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换出新模式,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早期,商业模式主要是B2B、B2C,电子商务仅仅是作为信息发布、信息搜寻的工具。随着网民和电子商务交易的迅速增长,互联网逐渐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变了原有的营销体系,在线下渠道之外开展了线上渠道(O2O模式),并逐渐从产品销售延伸到家居、餐饮、文化休闲众多领域,形成了“线上产业带”,带来了国内贸易方式的根本改变。电子商务也带来了国际贸易方式的革新,跨境电子商务产品仅需经过工厂、在线平台、海外商人即可到达国外消费者,创造了B2B2C的新型贸易链,大大降低了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门槛。

步入新空间

信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是经济增亮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中国的iGDP指数(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已升至4.4%,仅次于英国、韩国、日本和瑞典,达到全球领先国家水平。二是企业增销售。我国网上零售额在2013年1.9万亿元、增长42.8%的基础上,2014年达到2.8万亿元、增长49.7%,是世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三是社会增就业。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全国通过开设网店直接创业就业的人员达962万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720万人,有力缓解了我国就业压力。四是居民增收入。年轻草根和弱势群体依托电商平台实现了就业增收,在个人网络创业群体中40%以上曾是失业人员、大学生、农民或残疾人。

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过去占领市场靠的是企业家的市场敏感度,今后则更多依赖对数据的可控分析,特别是对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调查,2014年国内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超过60亿元,云计算产业的市场需求逐步成熟,特别是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空间很大。通过对大数据的云计算,这些企业得到了互联网端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频率和诉求以及企业营销等信息,从而决定生产哪些适销对路的商品。同时,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找到更多、更详细的商品信息,鼠标点点就能货比三家。

信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公信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交易的诚信问题。据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245.7亿笔、金额16.6万亿元,分别是2013年全年的1.6倍和1.8倍。仅在淘宝网每天就有2400万笔交易实现,也就是说至少有数千万互不相识、从未谋面的人达成了相互高度信任且有合同保证的交易。

推动新发展

“电商换市”作为变革传统流通格局、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撬动杠杆,在深入推进中应突出五大市场,更加注重浙江的市场优势、产品优势、制造优势和电子商务优势融合叠加,不断提高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扎根省内市场。浙江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省区首位,消费实力强。但是,浙江产品升级的步伐还远远落后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浙货在浙江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0%,省内消费的70%来自省外的中高端产品。因此要鼓励浙江产品向中高端档次迈进,推动浙江产品升级与消费升级同步,进一步挖掘经济实力较强、消费能力较高的省内市场,让浙江人消费更多的浙江产品。

巩固省外市场。据省商务厅测算,如果浙江有1万亿元产品通过网络零售直接卖给省外消费者,与原来总经销、总代理分销模式相比,可增加收入约2000亿元。浙江集聚了一批全国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拥有多个全国之最,这些都是深入挖掘省外市场的宝贵财富。因此,可以一手抓电商企业平台规范管理,完善业务流程,拓展国内业务,做大做强;一手抓大中企业发展,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网络销售平台,减少产品流通环节,吸引更多省外消费者来购物,努力把浙江发展成全国网络购物高地。

深耕国外市场。跨境电子商务就是“互联网+外贸”,通过跨境电商外贸净利润可能达到传统贸易的数倍,是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方式。目前,浙江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有3万多个,开设各类网店30多万家,覆盖了140个国家和地区。浙江应抓住国家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投身跨境电子商务“蓝海”,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和阿里巴巴“一达通”发展两个方面下功夫,创新通关便利化措施,构建行销全球的浙货网络销售体系,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全球外贸的制造商和服务商。

做大农村市场。农村电子商务是做大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据阿里巴巴研究院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各种类型的淘宝村212个,浙江占62个;淘宝镇19个,浙江占了6个。因此,做强农村电商市场,加快打造浙江农村电子商务新高地,是机遇所在。一是健全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推广遂昌、临安等地做法,以阿里巴巴产业带、“淘宝特色馆”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探索农产品网上批发业务,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全面扩大浙江农产品网络零售市场。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信、物流、支付等服务水平,将电子商务触角延伸到全省农村,进一步释放农民消费需求。

提升实体市场。从发展趋势看,浙江传统的实体市场渠道已不能支撑未来的发展需求,必须拓宽新的销售渠道。2014年,义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153亿元,增长35%,是小商品城成交额(857.2亿元)的1.3倍。永康五金城实现实体市场成交额386亿元,网上市场交易额221亿元,分别增长5.3%和9.7%,网上市场增速已明显超实体市场、交易额相当于实体市场的六成左右。可以推广义乌、永康的经验和做法,鼓励“互联网+实体市场”模式,积极推进专业实体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或自建电商平台,用电子商务助推实体市场转型升级。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