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埭溪镇举办全镇首届村歌大赛,来自全镇20个行政村的演出队,用歌曲演绎出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的创业创新和幸福生活。当村民们用淳朴的声音唱出村歌时,我的心都醉了,成就感油然而生。因为他们的村歌出自我手,是我熬了两个多月编排出来的。
2014年夏天,上强村的一位村干部焦急地给我打电话,说:“镇里马上要举办村歌大赛。村里会唱歌的人很少,祖上也没有留下村歌,怎么办?”
我赶紧帮忙出主意:我懂一点音乐,给你推荐写村歌的人吧。我把湖州音乐圈里一些较有名气的专业人士列了个清单,发给这位村干部。
没想到,几天后,这位村干部沮丧地对我说:“请专家作词作曲,再加制作伴奏录音的费用,至少得花一两万,这笔钱对村里来说实在承受不了。” 随即,他问:“王老师,你能不能帮我们写一首?”
我曾经学过一年的作曲,却从来没有真正为别人写过歌,但这次我答应试试。
我问村干部对村歌有什么要求,他的回答很朴实:“只要好听,能体现村里的特色就行。”简单的回答,让我这个外地人有些犯懵。
于是,我走访村民,了解村史村情,每天都要在村子里转上好几圈。印象最深的是蓝天白云下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干净如洗的街道,林中欢唱的鸟儿,校园里欢快的孩子……生气勃勃的上强村显得分外美丽。
心中有感,歌词的开头便有了:“在春风里,在阳光下,你秀丽端庄,春风吹绿了你的衣裳,阳光耀出你的波光……”第一遍歌词写出来后,试着哼了几句,总觉得歌词写得太文绉绉。村歌的最大特点应该有泥土味,琅琅上口,妇孺老幼都能口口传唱。这样的村歌才能传诵。
明确定位后,我把歌词又重新做了修改,用最朴实的语言来表达。
写好歌词,接下来就是谱曲,做伴奏曲了。这对我来说更不轻松,它包含了乐理、乐器编配、和声、复调、混音等知识。我不断翻阅相关书籍,并请教专业人士来帮忙,通过反复学习和尝试,终于完成了《幸福上强》的歌曲伴奏。
上强的歌做好了,芳山村、余山村的干部也给我打电话,请我帮忙作曲。写一首村歌,就是挑战一座山峰。我给自己鼓劲,更想帮村干部解难。
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都有自己的“面相”和个性,创作村歌,就要把每个村最具内涵的东西挖掘出来,而不能千村一面。
在创作芳山村村歌的时候,我每天骑着摩托车来到村里,和村民聊历史,看风景。有一天,我骑着摩托车行到村口,看到水牛悠闲地在田里吃草,这时一只白鹭飞来,落在了水牛背上。这样和谐美好的画面激发出我的灵感,我立即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句歌词:在美丽的莫干山脚下,有一座宁静的小村庄,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有的只是鸟语和花香。
那段时间,我承担了5个村的村歌改写和谱曲工作。电脑桌面的音频文件放满再删,删了很快又满了,曲子改了再改。为了尽快做出伴奏,我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整整两个月都在作曲和排练中度过了。
曲子完成,教村民传唱大有学问。村民不识谱,我想了个办法:买了耳麦把我唱的录下来,放给乡亲们听。让他们天天听,天天唱,耳熟能详后,再组织大家在村会堂排练,逐一纠正每个节拍和发音。
付出终有回报。在村歌大赛中,由我作词谱曲的村歌斩获颇丰:其中上强村村歌荣获第一名,芳山村、余山村村歌获得第二名。(王保民 吴兴区埭溪镇上强小学教师)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