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夏斐
把“一号工程”作为适应新常态、推进新发展的关键之举,作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中之重,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两区”创建的核心支撑,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特别要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加快信息化、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为杭州争先进位提供新动力。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龚正
“一号”,象征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新年伊始,杭州市委、市政府第一次召开的大会主题就确定为“一号工程”——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
“这凸显了‘一号工程’的一号地位,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
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的开场白,言简意赅地解释了决策层对会议安排的良苦用心。这是继去年7月杭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以来,6个月内关于“一号工程”召开的第四次领导小组会议。
与前三次不同,此次会议把更多议题落实到“未来要干的事、怎么干成事”上,其中“六大中心”建设、“智慧应用三年行动计划”悉数上会送审讨论。龚正多次强调,实施“一号工程”是杭州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选择、最佳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一号工程”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与许多城市一样,杭州近年来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面临发展空间狭小、自然资源短缺、经济转型艰难、社会矛盾凸显、环境压力加大、综合成本上升、竞争优势弱化,以及发展思路纠结与焦虑等挑战。
如何以一种新的发展思维和模式,破解杭州发展面临的挑战,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2014年7月,中共杭州市委召开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部署,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全力推动杭州高起点上的新发展。”
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被杭州定义为“一号工程”。
坐在家里,用鼠标点点,就能控制葡萄大棚的卷膜,还能定时给农作物浇水。用上物联网,杭州的智慧农业实现了智能化监测和远程控制。
快递员把快件寄放在“E邮站”的柜子里,收件人凭验证码就可以领取。在杭州的众多小区里,800多个智能E邮站投入使用,化解包裹投递的“最后100米”问题。
还有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旅游护照”、“智慧医疗”手机APP等,一大批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应用项目,未来将覆盖杭州城乡,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全民共享的民生服务体系。
从三墩、海创园到转塘、滨江,从富阳、建德到桐庐、淳安,六大中心、一带多点、众星拱月,“一号工程”的版图轮廓变得清晰。
目前,杭州排出了第一批300多个信息经济发展项目,制定信息经济“六大中心”和智慧应用三年行动计划。
去年前三季度,杭州信息产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17.6%,高于GDP增幅9.6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17.18%,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数字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一号工程”在这座城市无以比拟的产业地位。
当然,在杭州决策层看来,这更是一种世界发展趋势,必须主动顺应、紧紧抓住。世界互联网大会和阿里巴巴“双十一”,是杭州的城市管理者思考的两个具体实例。
“中国为什么要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什么短短几年,就形成了‘双十一’的网购热潮?”龚正认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经济已经做到了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生产与生活“一网打尽”,必将进一步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5年的宏观经济走向定下基调。杭州的战略选择就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中央和省委的精神高度契合。
“一号工程”,必将成为助推杭州未来的有力引擎。
“六大中心”要在全国领跑
如果你是个钟情杭州山水的外地游客,大可不必大包小包地背回一大堆的杭州特产、旅游纪念品,只要在“杭州特色馆”里动动手指就能买齐所有想要的。去年12月29日,功能强大的“淘宝特色馆?杭州馆”正式上线,500多家杭州网店进驻,800余件杭州农特优产品、中华老字号、手工艺品以及旅游商品入馆售卖。
淘宝特色馆?杭州馆由杭州市政府与淘宝网联手打造,旨在促进杭州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拓市场,这是杭州全力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推进“电商换市”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强势崛起的过程中,杭州一次又一次快跑,电子商务的全球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
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与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物联网产业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六大中心”建设,是“一号工程”的主攻方向。
今年1月刚刚召开的杭州市“一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对《杭州市建设“六大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编制情况进行了研究部署,进一步瞄准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精准发力——
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电商换市”工程为核心载体,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全面拓展电子商务服务和应用领域,成为国际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总部,不断增强杭州电子商务的国际内涵和全球影响力。预期到2017年,网络零售要从2013年的1524.12亿元增长至3000亿元。
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到2017年,拥有中小型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200家,带动信息技术业新增营业收入1000亿元。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水平位居国内前列,成为全国主要的云计算规划设计、云平台提供、运维与服务的输出地,形成在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全国领先、具有突出能力、产业推进效果显著的运营服务和协同创新体系。
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未来三年内,将培育规模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以上,发展“专、精、特、新”重点企业200家以上,孵化创新创业企业500家以上,全市物联网产业主营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以智慧城市和两化融合为载体,重点推进一批工厂物联网等示范应用项目,并为民生工程、城市管理等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提供物联网技术支撑。
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规划和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集聚区或产业园、孵化器、专业楼宇,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力争在互联网金融产业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力争到2017年,互联网金融业增加值达200亿元以上。
全国智慧物流中心:以“智慧物流公路港”和“智慧物流信息港”为着力点,推进智慧物流体系构建和综合实力跃升,为杭州率先成为全国领先的智慧经济创新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到2017年,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智慧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占全市物流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左右。
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坚持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三位一体”,以数字娱乐、数字传媒和数字出版为主攻方向,积极培育数字游戏业、数字动漫业、数字影视业、互动娱乐业、数字电视业、数字报业、新媒体广告业、移动通信媒体业、数字阅读业及数字印刷业等10个细分行业。到2017年,全市数字内容产业增加值超过1200亿元。
“三镇三谷”带来全新生产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杭州云栖小镇在会上大放异彩。
这个每年能够吸引全球8000多位创业者聚会的小镇,并非是地理意义上的行政小镇,它只是基于创新业务“云计算”之上的命名,这个地处杭州西南远郊转塘的科技园区,已经打破传统地理界限,向世界传递了互联网中创新创业的声音和力量。
在2.28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最大的公司有2万人,最小的公司才3人,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创造力。一个叫于佳文的90后学生,“玩”出了一款叫“超级课程表”的客户端产品,现在正被中国3300万大学生热衷使用。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是此项目的主导者:“因为有了互联网上的云计算,使得几个人的企业跟几万人的企业,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他们服务的是全国的创业者,这些创业者真正覆盖的服务却是全球的。”
一个小镇正在改变全球,你能想得到吗?在此背后,是小镇对人才要素的吸引,云栖小镇(转塘科技经济园区管委会)主任吕钢峰说:“我们深刻感受到互联网创业浪潮的波澜壮阔,人才经济、草根经济将是这个城市创业创新的中坚力量和未来基石,所以要把全国、全球的优秀创业青年吸引过来。”
不仅仅是云栖小镇。在杭州,还有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谷、西溪谷和传感谷,这些立足于创业创新的小镇被城市管理者统称为“三镇三谷”,开始崭露头角,声名在外,并悄悄转化为这座城市作为“一号工程”的全新生产力。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独特优势在于“软实力”,“车库咖啡”、政府性产业母基金、金融家俱乐部、基金研究员等配套一应俱全,吸引了70余家金融类企业入驻,管理资金规模超300亿元。
位于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的梦想小镇,“先生态、再生活、再生产”的理念得到企业共鸣。阿里巴巴淘宝城、中国移动4G研究院、奥克斯研究院等项目已入驻,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创新极核。
紧靠浙江大学和西溪湿地的西溪谷,40多万方楼宇已建成投用,支付宝总部、江南布衣慧展科技等项目正在推进。以互联网金融产业为核心,电子商务、研发与技术服务、信息软件、股权投资、旅游休闲为配套的“一大五小”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变为现实。
三墩板块的云谷,是一个以云计算为核心的超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建成后,预计将集聚云计算及相关产业人口5万余人。云谷的梦想是,通过环境改善和生态优化来带动区域价值提升,打造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发源地及核心产业带。
依托先进的传感技术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一个集研发、认证、应用、生产、检验、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和产学研合作一体化的国际传感器产业化基地在钱江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这里将着力发展红外技术为主的红外传感产业。
“三镇三谷”建设,只是杭州“一号工程”中重要一环。事实上,在过去一年,杭州已全力迈开步伐: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思科(中国)总部和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落户,创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奔跑在智慧大道上。
点 评
抓准若干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研究员 郭占恒
杭州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既需要相关的规划、改革、立法、政策来推动,更需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尤其要抓准若干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统筹信息经济与智慧应用“一体化”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信息设施、信息产业和信息应用“三位一体”发展,以建成“六大中心”为目标推进六大重点领域的发展。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执行秘书长 钱朝霞
杭州建立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创造条件加快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可以解决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发展信息经济是必然选择
浙江大学政府与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柳宏志
发展信息经济是杭州应对发展新挑战、落实发展新要求的必然选择,“三镇三谷”是很好的样本,接下来可以在“硬实力”方面作些探索。
破解制约发展问题的现实路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陈畴镛
杭州把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部署,着力推进政务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利用、着力推动信息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着力推进信用杭州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为破解制约杭州发展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的主要问题找到了路径。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