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好医生”史明:援医半年接诊1400余例 用青春年华守护患者健康

2015年02月12日08: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标题:援医半年接诊1400余例 用青春年华守护患者健康

38岁,大好年华,本是要大干一番的年龄,却因为劳累过度突发疾病,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他叫史明,在陕西支医时倒下,把生命献给了最爱的事业。

他钻研提高医术,敢于挑战自己,是医院妇产科的“骨干”。

他随叫随到,有问必答,是患者最信赖的朋友和“私人医生”。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办公室,走进门第一个座位就是史明的办公桌,干净整洁。电脑、绿植、资料、照片、排班表,还有披挂在椅背上的白大褂,看上去似乎他只是短暂走开。“总觉得在办公室看资料累了一抬头,‘大叔’还会在座位上写手术报告;或者走在走廊上往病房赶,会与‘大叔’在拐角打照面。”同事们都说,史明走了,却似乎没有离去。“我们的教科书要多看,细细研究每一句话,都有新的收获。”“休息可以推后,但病人的病情等不起。”“病人不容易,我们医生能帮就多帮帮他们。”“手术台上,医生看到血就要兴奋起来,再累都要打起精神,病人多出一滴血,都有可能影响术后恢复。”……史明曾经做过的事历历在目,说过的话也在回响,同事们总在不经意间从中汲取正能量。这些朴实而真切的话语,给了医生去挑战一个个医学难题、完成一个个棘手手术的勇气,也让所有人懂得了为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使命与信仰。

1.10分30秒纪录片还原白衣卫士38载短暂人生

2014年11月11日清晨,史明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靖边县医院举行。送行的人群中,除了医护同仁外,还有曾经被他治愈的患者和自发聚集的群众500多人到场沉痛哀悼。图片来源:城市商报

他的行医笔记有20多本,大大小小摞起来近半米高,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病例资料、手术要点,有的还用红笔蓝笔划下来做标识;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患者占了一大半,有时半夜他还会和患者通话;支医期间,他负责陕北医院妇产科疑难患者诊治、危重病人抢救的重任,即便感觉身体不舒服,依然坚守岗位……由苏州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使命》——追记江苏“最美医生”史明,将通过网站、微博、微信、视屏等同步推出。

纪录片《使命》片长10分钟30秒,用影像还原了38岁的苏大附二院妇产科原副主任医师史明的感人事迹,将通过文明苏州网、苏州新闻网、苏州市卫生局官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官网等网站;苏州市卫生局、苏州发布、《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苏州新闻网官方微博、微信,及城市视屏等同时推出。

《使命》是苏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自2014年9月底成立以来摄制的首部纪录片。为拍好纪录片,全媒体中心记者详细采访史明生前领导、同事、家人、救治过的患者等20多人,收集他们记忆中的史明“影像”,整合写成脚本。摄制团队曾担纲国内首部官方城市形象微电影《苏州情书》及其续集《时间里》等摄制工作,为最大可能再现史明生前工作状态,他们特别采用了情景还原、特效等表现方式。

摄制人员在拍摄过程中被点滴小事感动:病情属个人隐私,但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史明,他的患者主动要求出镜,还特别请假前来拍摄;他的同事将已存放好的史明门诊号牌小心拿出来,用纸巾擦了又擦,说起“大叔”讲过的笑话,不禁笑了出来,只是眼里闪动着泪花;他的笔记本写得满满的,红笔、蓝笔、黑笔交错,有的还中英文对照,同事们捧在手里不住抚摸……史明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精神不仅感染着他身边的人,也让全体摄制人员感动,他们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制作好纪录片,向好医生史明致敬。

2.援医半年接诊1400余例开展手术79例

史明(右)与导师钱志红主任(左)同台开展腔镜手术。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苏州站

2014年6月9日,苏大附二院选派了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相关临床科室专家,组成第三批医疗队奔赴陕西。史明因综合素质表现突出,被选派担任这次援陕医疗队队长。他带着江苏省、苏州市及全院的重托,带领6名医疗队员,将江苏先进的医学理念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带往陕西榆林地区,以造福当地百姓。

支医期间,史明吃在医院、住在医院,全身心投入到支医工作中,每天都穿梭在医院病区、门诊、宿舍和食堂之间,甚至不分节假日。而为了方便就医,他的宿舍就安排在医院急诊的二楼。半年来,他累计接诊门诊患者1400余例,住院70人次,教学查房113次,会诊83人次,开展手术79例。据靖边县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史明对妇科各类炎症、肿瘤和高危妊娠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平日里工作踏实,为人谦和,深受患者信赖。

他不仅主持参与全院危重患者病情讨论和大抢救工作,还主动举办了较大规模的专题讲座达10余次,在他的带动下,靖边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微创术渐趋成熟,已能独立开展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等多项突破性新技术。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他在支医期间深受患者和家属的赞誉。

2014年8月在靖边手术中的史明(左二)。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苏州站

2014年11月8日,尽管当天史明有些感冒不适,尽管他即将完成支医任务返程回苏,但他还是像往常一样早起上班。8日早上8点,一个怀有双胞胎高危妊娠且心功能差的孕妇被送进医院,情况十分危急。考虑到产妇已经快临盆,稍有不慎就会出大问题,史明当即果断决定对其进行剖腹产手术。上午9点50分左右,产妇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产妇及新生儿安全返回病房。手术结束离开手术间时,史明几乎虚脱,衣服早已湿透。然而大约10分钟过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史明,又接到了产妇出现急性心衰症状的报告,他马上和其他人员一起加入紧急大救治,前后历时7个小时。直至下午4点,产妇病情逐渐平稳,其间史明也一直坚守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直到晚上6点,在同事的催促下,史明才吃上了第一顿正餐,随后回到宿舍也就是医院的急诊二楼房间休息。

11月9日早上8点左右,史明起床后,同事让他再多休息一会,他却心系前一天救治的产妇,还说洗漱后要赶紧去病房看一看。然而不到2分钟,他突然倒在了宿舍楼卫生间内,当地医院迅速组织最大力量投入抢救。不过,史明最终还是于11月9日上午9点07分被宣布临床死亡,由于过度疲劳,突发心脑疾病猝死。他留给队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要去病房看一下病人。”他把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榆林人民,永远留在了革命老区……

3.”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他把38岁生命永远留在靖边

在本该是史明结束援边回家的日子,一家人已天人相隔。图片来源:名城苏州网

史明医生生前与家人的合影。图片来源:名城苏州网

“鹅毛大雪!天气寒冷啊!”这是2014年11月1日史明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条信息。与文字呼应,他还配发了一张雪花满天飞的照片。这个时节的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已经格外寒冷。史明站在窗前,视线穿过飞舞的雪花,极目千里之外的家乡。他打开手机相册,回味着11岁的女儿送给他的38岁生日礼物——亲手画的一幅画,上面还有她的祝福:“祝爸爸生日快乐,永远年轻。”史明支医近半年,这期间只回过两次家。

经他救治、守护的危重患者已经转危为安;而千里之外的家人,却再也无法等到这位38岁医生平安归来的身影。“本来史主任早已买好13日回苏州的火车票,过几天他就能见到妻子和女儿。”靖边县医院院长陈庆忠哽咽地说道。据医疗队的同事回忆,史明支医半年来,只回过两次家,一次是岳父生病需要手术回了苏州,还有就是“十一”国庆期间回了一次家。

“一生善良忠厚,终身辛劳勤俭”,在史医生家的客厅里,摆设着简单的灵堂,挂着这样一幅挽联。遗像中的他神态温和,似乎要以这种形式,再看一次这个家。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有同事同行、有患者、还有许多听闻史明事迹而被感动的社会各界人士,满面悲伤。灵堂一角的沙发上,坐着的都是家人。

翻看着儿子生前的照片和一张张奖状,史医生的母亲泪水夺眶而出:“能有这样的好儿子,我也感到自豪,可是他走得太早了,走得太早了。”

“他总是说,妈妈你放心,你老了我就是你的依靠,我就是你的银行。孝顺得不得了,百依百从,生了病,茶水都送到你床头,这样的好儿子到哪找啊。”老人痛心疾首,她说从前家境不好,举全家之力才把史明供上了大学。儿子事业成功后,也始终没有忘了对家人的承诺,是家里的顶梁柱。在母亲眼中,史明是孝顺的好儿子。在妻子张帆眼中,他更是好丈夫,是女儿的好爸爸。

床前放着的一条连衣裙,是史明最后一次陪张帆逛街时买的。张帆说,史明工作很忙,但只要有时间,就会陪她和女儿出去,不论是吃饭还是买衣服,总是先顾着她们母女俩。如今,还在上小学的女儿能否承受住巨大的丧父之痛,也是张帆最担心的。张帆说,以后有空就会带她去散心、看电影,尽量帮孩子缓解痛苦。女儿近来也表现得相当懂事,都是一个人默默躲在被窝哭。从陕西把史明遗体接回来后,张帆在孩子面前故作坚强。2014年11月14日女儿突然对她说:“妈妈,你是不是很伤心?不要因为我就不敢哭出来,不要憋在心里。妈妈,我们以后都要坚强。”

4.援医的153天成患者的“私人医生” 科室公认的“史大叔”

史医生手术笔记。图片来源:名城苏州网

史明热爱医疗事业,工作勤恳、严谨细致。是科室领导眼中最得力的助手,是轮岗时每个医疗组争抢的“香饽饽”,是科室无记名投票中的年年优秀。他为人友善、谦虚平和、作风正派,在医院内外有口皆碑。“他40岁都不到,但因为他可靠、风趣,大家都喜欢他,他成了我们的公众大叔。”同事说道,科里所有人都亲切地叫他“史大叔”。

史明医生所获得荣誉(部分)。 图片来源:名城苏州网

1993年9月,史明进入苏州医学院儿科系学习,1998年获评优秀毕业生,同年留校来院从事儿科临床。2002年3月内部调动到妇产科工作,2003年9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苏州大学妇产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由于他的认真和刻苦钻研,手术技能提高很快,早已经是科里独挡一面的青年专家了。史明是科室领导眼中最得力的助手,主任们碰到疑难杂症,就会邀史明一起手术,“大叔,一起上个台吧”,因为他扎实的功底能给科室同事很多启迪,因为他时时为病人着想的风格会让手术更加完美,因为他勇于挑战的精神会让每次手术都成为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没人记得,史明的“大叔”绰号是什么时候由谁起的,但苏大附二院妇产科的医护人员都这么叫他,而且一说起他,满眼敬佩神色。他是工作中的医学“百科全书”,大家遇到难题都会找“大叔”商量请教,他乐于当面讲解,更善于推荐专业书籍、提供文献资料;他是研究生们的“带教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方法和医术技能;他是师弟师妹们的“第二导师”,帮着他们多次修改结构、调整语句、核对数字图表,就连标点符号也有他圈红的笔迹。无论是扫地工人、实习生,还是年长的同事,都觉得他踏实可靠,有什么事情都向史明请教。妇产科主任朱维培说,“他就是医院的‘主心骨’”。

青年医生张书筠和徐珍珍不会忘记,有一次手术中,探查到患者有腺肌瘤,但因境界不清不易判断,准备放弃尝试。但一旁的史明却决定手术继续进行,因为这样可以免除病人再开刀的痛苦,又可以借此提高青年医生的医术。在他的鼓励、支持和指导下,两位青年医生成功地切除了肿瘤,顺利完成了手术。“如果没有‘大叔’的支持指导,我们无法顺利完成这样的手术。”张书筠说。

患者何娟曾是高龄产妇,多次无法保住肚子里的孩子,最后一次怀孕也被多家医院建议引产。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史明,在他的温柔关心和精湛医术下,何娟顺利生下一个健康男孩。“我还没来得及好好答谢他。”在史明的追悼会上,何娟哽咽着说,她、丈夫和儿子会永远记得救命恩人,史明医生“是一位伟大的医生”。

史明同志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存,把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老区的人民,献给了他的患者,献给了他最热爱的医疗事业。他用自己的追求和行动,充分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弘扬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无尚荣光。史明的事迹在小桥流水之畔和大漠风沙之边永远传唱,获得江苏“最美医生”。

编辑点评

史明走了,他把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患者,献给了革命老区的人民,献给了最热爱的医疗事业。他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让人动容。他没有花哨的语言,没有华丽的外表,只有不断求索的精湛技艺、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颗善良包容的仁爱之心,这就是百姓心中的好医生!“医者父母心”,在当今医患关系的紧张时刻,他的事迹释放着满满的正能量!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充分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弘扬了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无尚荣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