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似曾相识燕归来

2015年02月12日05:03    来源:河南日报

原标题:似曾相识燕归来

  □本报记者董学彦

  尽管燕振昌已经去世了两个多月,但在水磨河村村民心中,他还活着。他们说,村庄在,他就在,永不会离开。

  在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燕振昌留下的93本日记里,村委会副主任张万顺似乎能触摸到老支书呕心沥血的一生。从1972年起,燕振昌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村里当天的工作安排,父老乡亲们操心的大事小情,他都写在日记上。日记上的一句话他记忆犹新:要让村民过上有房住、走好路、能读书、有玩处的安生日子。

  2014年12月12日凌晨,他伏在案上,像往常一样记着头一天的工作和当天的安排,第四条只写了一个开头。一支摘掉帽子的笔,静静地躺在日记旁边。随后赶来的医护人员证实,燕振昌因突发心肌梗死,于凌晨4时去世。

  93本日记,浓缩了燕振昌一生的奋斗史。每一个字,都饱含他的心血。这些日记,摞起来有一人多高,像一座无言的丰碑。

  坐在自家宽敞明亮的楼房里,村民赵国义一直觉得,老支书还会走进来和他拉家常。他说,1976年,有一天下雨,他向燕振昌倒起了苦水:“我家两间破草房天天漏雨,啥时候能住上新房啊。”

  那时,全村到处都是低矮破旧的草房。但为村民盖房的愿望,从此在燕振昌心中萌生。

  当时村里一穷二白,盖房谈何容易!但燕振昌勉励大家:“那林县人啥都没有,不都敢挖‘人工天河’么?”

  没有石灰,燕振昌带领全村人拉着架子车到相邻的禹州拉石头,自建石灰窑。没有砖瓦,燕振昌就发动各生产队建砖瓦窑。1986年,水磨河村历时10年的旧村改造终于胜利结束,全村1000多户村民基本都住上了新房。

  站在机声隆隆的厂房里,和燕振昌搭档了40年的老伙计张汉卿仿佛回到了和老支书筚路蓝缕共同创业的时光。

  张汉卿说,燕振昌就像一只最早嗅到春天气息的燕子一样,总能在第一时间感知政策的信号。从1973年起,

  燕振昌就领着社员创办集体企业。1986年,“股份制企业”刚在沿海萌动,燕振昌就动了追随的念头。

  “当时哪儿有钱呐。”张汉卿说。老哥俩磨破了嘴皮子,才说动了村里另外三个有点“毛毛钱”的人,办起了长葛市第一个、全省第一批股份制企业——水磨河村造纸厂。1992年,燕振昌又给“两委”班子和村里党员下了“死任务”——都得有个厂。几年间,村里就冒出了50多家私营企业。

  这些企业,成了水磨河村人的“第一桶金”,水磨河村也因此成为许昌市第一个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的村子。如今,水磨河村年产值已超过4亿元,从贫瘠的村落一跃成为闻名全市的明星村。

  2015年2月11日,记者在水磨河村采访时,刚注满水的幸福湖波光潋滟。村民们说,没有老支书,就没有今天的幸福湖。

  水磨河村自古不缺水。因盛产水稻、莲藕、菱角、鱼虾,水磨河村素称长葛的“小江南”。但2008年12月31日,水磨河村村民发现:村西的幸福湖水“莫名其妙”地没了,仿佛是一夜蒸发。附近3个乡镇、近4万人的吃水和灌溉出现严重困难,4000多亩庄稼地多次绝收。

  经多方考证,燕振昌才得知,湖水凭空消失,缘于平禹煤矿的透水事故。

  这一年,燕振昌已年近70,但老人向村民保证:湖里还得有水。

  燕振昌先后用了6年时间,不断向上级写信反映情况。苍天不负苦心人。2013年10月,长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正式得到批复——通过引平禹一矿矿井排水入长(葛),注入幸福湖,村民们奔走相告。

  在为他送行那天,村民们特意选定了一条线路,让老支书再看一眼他付出一生心血的地方——

  送行的队伍经过了村中学、小学。村民们说,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从1985年开始,村里每年8月28日都举行学生欢送会,为新考上的大学生披绸戴花。从恢复高考制度至今,水磨河村已有460多名学生考入大学。孩子们感谢他。

  送行的队伍经过了文化广场。这是燕振昌领着村民建成的全省第一个村级文化广场。广场里小桥流水,点缀着亭台楼阁,还有篮球场、滑冰场。在日记里的承诺,燕振昌做到了。村民们信服他。

  送行的队伍经过了养老院。养老院建于1981年,是全省第一家村级敬老院,全村孤寡老人在这里颐养天年。老人们怀念他。

  送行的队伍来到了祭祖园。园门上的对联由燕振昌亲自编写。横批是四个醒目的大字:德泽犹存……③12

(来源:河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