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冰山上的来客》台上演员台下观众话共鸣 永恒的花儿 不褪的红色

2015年02月12日03:13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冰山上的来客》台上演员台下观众话共鸣 永恒的花儿 不褪的红色

唱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古兰丹姆与阿米尔重逢。

■本报记者 诸葛漪

“参与歌剧《冰山上的来客》,让我与老朋友重逢,又结识了新朋友。”上海歌剧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昨天在文化广场登台。他扮演的杨排长身边,有多年搭档、维吾尔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有歌剧新人、维吾尔族男高音艾尔肯·阿不杜热依木,女中音努尔古丽·艾沙。台下观众有上海市民、援疆干部,还有在沪新疆籍学生。舞台两侧字幕屏上,汉语与维吾尔语台词并列出现。

戏里戏外演员很合拍

2010年,杨小勇与迪里拜尔联袂演出歌剧《爱之甘醇》。迪里拜尔在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由上海歌剧院伴奏。作为芬兰国家歌剧院终身独唱家,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迪里拜尔已功成名就,但在杨小勇眼中,她依然爱较真、一丝不苟,“迪里拜尔在剧中扮演真古兰丹姆,为了角色名字发音,她和主创团队反复讨论,每个音都不愿意将就妥协。”
与杨小勇、迪里拜尔相比,扮演阿米尔的艾尔肯·阿不杜热依木、扮演假古兰丹姆的努尔古丽·艾沙,还是歌剧界新人。杨小勇评价,“导演陈薪伊对他们着重强调了表演部分:歌剧要有忘记自己、演出角色的感觉。”尾声处,维吾尔族艺术家联袂“秀”了一段欢快的新疆舞,将气氛推向高潮,“这大概也是剧组选角用意所在,演员们扮演本民族角色,对身份有天然的亲近感,入戏很快。”
排戏间隙,除了讨论表演,两族演员聊天话题相当合拍——父母经,“努尔古丽的女儿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我的儿子也快高考了,得向她讨教经验。”

手鼓激起新疆学生乡情

“在家乡,婚礼上都要打手鼓庆祝。看《冰山上的来客》,一听到手鼓声,感觉很棒,特别想家。”坐下不到十分钟,在上海读书的新疆学生伊丽·米努尔和阿迪拉·米立克,被《冰山上的来客》乐声触动思乡情,她们分别就读于上大附中、奉贤中等专业学校,“想爸爸妈妈,想告诉他们,我们在上海过得挺好。”听到杨排长鼓励阿米尔,唱出那句著名台词,“阿米尔,冲”,席间爆发出会心笑声,这是“90后”、“00后”观众对经典的理解。

冲天杨带援疆干部“回家”

“大幕一拉开,感觉很亲切,那是我工作过的地方。”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副指挥长王琨,刚回到上海的家十多天,歌剧又把他带回到新疆的家。第七批援疆干部蔡国良2010年到2013年在喀什工作,“喀什下辖叶城就是《冰山上的来客》故事发生地,感觉很亲切,尤其是南疆冲天的杨树,其他地方极少看到。”喀什3年,蔡国良对新疆各民族人群有了更深刻认识,他甚至还向记者推荐了维吾尔族古典长诗《福乐智慧》,“增强民族之间的认同感,需要相互包容和尊重。”
“为了亲人的安宁、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尊严,用生命筑成坚强屏障,”这段唱词,让喀什巴沙公路建设者过震文深有共鸣。“我们援疆的人,和边防战士都有一种自豪之情。”被触动记忆心弦的,远不止过震文。除了在沪新疆学生、上海历届援疆干部、喀什巴莎公路建设者、银龄行动医务志愿者走进剧院,歌剧还受到上海市民追捧,开演前一周,演出票几近售罄。
大幕虽已落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依旧在文化广场久久回荡。

(来源:解放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