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春节出国游“便利”小费该不该给?

2015年02月11日04:48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春节出国游“便利”小费该不该给?

陈军 摄

圆桌会议

  出国旅游去到欧洲、东南亚等国,相信大家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一定都给过小费,但作为中国游客,你有没有在落地签或“正常”过海关时给过“便利”小费?据旅行社内部消息,由于春节期间国人出国游人数猛增,某东南亚国家不仅会收取落地签便利小费,而且数额还翻了一番,从20元涨到40元,即便如此,游客仍需排队办理。有游客称,一些欧洲、东南亚国家签证官索要小费,其实是被中国游客“惯”出来的——有些国人语言不通,为了“顺利过关”,往往在护照中夹带现金,久而久之,这些海关人员就专门针对中国大陆游客收取或索要费用。有资深驴友此前愤愤表示: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办落地签的时候将白人、中国人区别对待,只收中国人的小费。事实果真如此吗?这种过关“便利”小费究竟该不该给?

  本期嘉宾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所长

  庄伟光

  辛巴达旅行网CEO 潘云龙

  游客 闫娟

  本期主持人

  南方日报记者 向杰

  实习生 曹岷

  落地签便利小费要规范

  主持人:据一些旅行社的消息,在某东南亚国家落地签也要收“便利”小费,对此您怎么看?

  庄伟光:其实这个问题已经持续很久了,我自己也亲历过,海关收取小费,从法律上来讲应该是不允许的,但游客给付小费就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形成一种习惯,通过给付一定小费获取方便,也造成一些东南亚国家认为中国人比较有钱,通过收取一定费用,来提供服务。我认为在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只要服务方提供了一些服务,就应该支付相关的费用;但是在进出海关的时候,不管人多人少,用钱开路,得到一些便捷服务,都是不应该被提倡的。

  潘云龙:首先,收取小费在很多国家都是合法的,但对于落地签便利小费来说,到底应不应该给?应该怎么给?并没有明文规定。其实在很多国家都设有普通签证通道和快速通关通道,游客可以自由选择,如果走快速通道就需要给小费,走普通通道就不需要给。所以我认为在一些国家实现落地签之后,给付小费便可以得到额外的便捷和服务,这种行为还是可以接受的。

  闫娟:我觉得这种小费的给与收应该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前提是游客愿意给,而不是被强制要求给。如果签证官收了小费就笑脸相迎,没有收到小费就故意拖延,不给游客办理,那就是“霸王条款”了,是一种不合情不合理的行为。

  主持人:据记者了解,在落地签窗口有中国游客反映,签证官只对中国游客收小费,对一些白人根本不收,您怎么看?

  潘云龙:这可能是一个误解,一方面来说,给不给小费游客可以自主选择,给了小费签证官查看的资料也更少一点,比较省时省事;另一方面,可能很多外国人的护照是免签的,根本不用办理落地签,也就不用给付小费。但也有例外,像在巴厘岛,如果签证官了解到是中国的旅行团来办理落地签就会索要小费,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有中国的旅行团比较不守纪律,比较吵嚷。另外,中国旅行团动辄几十号几百号人,签证官的工作量也是蛮大的,相比之下外国旅行团规模就比较小,大概也就几个人,这样,岛上个别签证官就开始只向国人索要小费,并且数额也越来越多。

  国人“惯”出来的小费行为

  主持人:很多人是不乐意在落地签的时候给付小费的,如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怎么做?

  庄伟光:要改变这种现状,国与国之间要有很好的制度安排,相关机构也要从上至下逐渐改变这种不好的习惯,但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在改革开放之初,攫取高额经济利益比较快速,很多人也在接受西方思想的过程中,形成了给付小费的习惯,但那时的小费思想是一种“土豪”思想,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有钱摆不平的事情,这样就容易走向极端。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没有关于小费的规定,在具体的旅游实践中,双方很多因素的叠加,经常出现一些像落地签收取小费这种不规范的行为。随着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常态化,国家之间制度安排的规范化,在一些制度限制下,这样的行为会逐渐减少。

  闫娟:我认为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签证官跟国人收取便利小费完全是国人“惯”出来的,很多时候,中国人喜欢用钱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习惯也被带到了国外旅游上,所以给很多国家一种错觉,认为中国人很有钱,并且乐于用钱来达到目的。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还得从思维观念上发生改变,不要总是拿钱说事办事。

  小费文化不同地方有差异

  主持人:国外的小费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文化?什么情况该给小费?该如何给?

  庄伟光:我认为,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者与游客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只要人家提供你需要的服务,比如住宿、送达服务和餐厅用餐,就需要付费,我们叫服务费。很多西方国家在这方面要么有明文规定,要么大都形成一种习惯。很可惜,我们国家旅游法是明确禁止旅游服务的小费支出的,实际上是把小费纳入到旅行社收费里面去了,但我认为这是两码事,在具体的旅游服务规定中,对正常的小费支出和非正常的额外费用,应该区别理解区别对待,这样才对旅游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更为有利。

  潘云龙:其实小费制最早从欧洲兴起,延伸到其他各国,各个国家对小费的定义是不同的。法国基本上都要给小费,小费也被纳入国家财政税收的一部分;意大利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也要给小费;新加坡则不提倡给小费,如果给了,说明服务的质量很差;日本虽然不收小费,但在入住酒店之前,也要给服务生服务费,金额在10%至15%之间,这样服务生增加了工资报酬,服务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现在国人还没有形成一种给小费服务费的习惯,大多数人认为服务是应该的,只有在跟团出国游的时候,旅行团才会提醒在一些小费国家该怎么给小费。我想这可能是风俗习惯的问题,随着国人知识水平的提高,或者出国增长了见识之后,这种小费意识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闫娟:我认为国外给小费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可能因为外国的小费文化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外国人在被服务后给小费是出于一种习惯或者对别人劳动的尊重。但是中国人骨子里没有给小费的习惯,觉得消费过程中被别人服务是理所应当的,无需再给付额外的费用。但是我认为在一些小费国家只要是别人给予了服务,就应该给付小费,这个费用不用太多,也不是为了摆阔,要以平等尊重的心态来给付小费。

  旅游服务不应搞特殊对待

  主持人:平日里不该给的小费在春节期间或者其他人流较多的时期就该给吗?特殊时期是否应该特殊对待?

  庄伟光:旅游是一个常态的过程,中国的国情比较特殊,人口众多,长假集中在某个时期,导致节假日人流拥挤,影响了旅游的质量和效果,有些人为了快速得到所需要的东西,秉持着钱能解决一切的思想,拿钱办事。但实际上,在黄金周出现的时候,这种方法未必能达到所需要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一些不和谐、争执甚至违法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说旅游旺季更容易出现拿钱办事的情况,旅游淡季就不会出现。人流量、游客的道德水平、文化素质、客观环境都可能会导致其产生。

  潘云龙:在一些小费制国家,给小费是一种风俗习惯,不管是平日去还是旅游旺季去,都要给小费的,只不过在春节期间,人流量较大,海关人员要付出更多的劳力,相对比较疲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费金额,但是一般都有选择性,你也可以选择走普通通道,这样不用给小费。

  闫娟:我认为不应该给,因为不论是平日还是节假日,这些机构都是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不应该有特殊对待,如果平日里不该给的小费,在春节期间给了,就会造成游客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导致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或问题的产生。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