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1日04:48 来源:南方日报
民营企业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燃料
电池汽车核心技术的企业。 资料图片
际市场展开布局;通过科技创新,抢占行业制高点,争夺国际话语权,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到高端的转变,西南海“走出去”的内容更具高质量。
《南海西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文旅、健康、新材料三条全产业链具备较强
的国际竞争力,“文翰樵山·渔耕粤韵”文化品牌深入人心,涌现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企业“走出去”,如何更深更广地参与国际分工,既是西南海的新命题,同时也是西南海的新蓝海。
●撰文:吴晓芳
2
抢占产业链高端:西部重筑“走出去”新价值
当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低产能的产业色彩逐渐褪去时,南海西部提出未来坚持文旅、科技“双轮驱动”,部署“一街三园”的产业发展主框架。传统专业镇向极具产业价值的“蓝海”挺进。
“新能源汽车”则成为南海西部对话国内、国际市场的新产业之一。在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上的突围,为这片土壤“走出去”参与全球市场产业分工,重筑起迈向价值链高端的新蓝海。
2014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报告会在佛山南海召开,这里逐步成为释放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信号的高地。民营企业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的企业,其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即“心脏”部位的关键部件。4年前,上海世博会上亮相的50多辆上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中,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正是由广顺研发提供。
报告会上,广顺与上汽集团签订战略协作协议,并将最新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空压机交付给上汽集团,该空压机技术水平与国外持
平,下一步将量产,应用于上汽集团生产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上。空压机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之一,国外公司一直严密封锁相关技术。广顺与上汽集团合作,经过3年研发,终获成功。
在全球价值链上,谁掌握了技术、设计、渠道、品牌等战略环节,谁就是产业链上的王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广顺成为南海西部一批具备创新力并抢占产业链高端的企业之一,其将为新能源汽车配上最关键的“芯”技术。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驱动力正发生新变化,从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在装备业发展中重要性凸显出来,甚至会因为科技创新力量的注入,支撑区域在某些产业抢占制高点。
广东珠三角是全国汽车制造业的重要一极。应汽车大项目的落地,这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也逐步加强。在产业配套链条中,南海西部瞄准机遇,聚焦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丹灶新能源汽配产业基地,通过多年的积累,相继引入了广顺、科先精密机电、科顺自动化设备
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氢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佛山市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望成认为,“广州整车、佛山汽配”的发展格局,或进一步发生变化。他向南海西部提出发展“新汽配”的新理念,即按照“强化优势、填补空白、挺进前沿”的发展思路,着力技术提升和自主创新,建设独具特色的汽车零配件产业基地。
在新汽配产业抢占产业链高端的带动下,南海西部五金产业同样瞄准了新转型升级,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分占汽车产业链中的一环。更多中小企业家希望,通过主动升级,五金产品能够配入全球产业链的更高端,欲借汽车产业,走向新的发展蓝海。
为填补产业服务的空白,争取产业链分工中更高端的地位,南海西部丹灶特别引入了中检南方检测有限公司,形成了从生产到检测完整的产业链条,还扩大服务范畴,辐射江门、肇庆等周边地区,进而树立南海西部产业生态圈的新价值。
3
争夺话语权:冲刺标准化的“走出去”探索
“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勇于在国际竞争中发声——蒙娜丽莎陶瓷,一直都是站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陶瓷品牌。”五年来,蒙娜丽莎集团执行董事张旗康常常作为中国陶瓷行业唯一代表,参加陶瓷标准化的国际会议的研讨。他认为,冲刺国际标准化,争夺国际话语权,是决定企业全球化格局的关键。“‘走出去’,标准化是王牌。”
2006年底,国内第一片大规格瓷质薄板正式在科达机电的中试线上,由蒙娜丽莎与科达机电共同携手试制成功。翌年4月,大规格瓷质薄板下线。为了将薄板产品推向市场,蒙娜丽莎集团从最基础的产品标准入手。
标准化,是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掌握行业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掌握着行业话语权,市场竞争的先发优势。意大利陶瓷产业群,正是通过国际标准的制定主导了国际陶瓷业的竞争,优势经久不衰。
截至2013年,蒙娜丽莎集团连续4年共6次参加世界陶瓷薄板(砖)标准的国际会议,最终赢得其他与会国家代表的认可,并打破了长期以来意大利、西班牙垄断陶瓷行业国际标准制定修订的局面,成为国内少有的能够以技术创新、
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陶瓷品牌。
这片土壤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大健康产业也逐渐成林,形成国内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健康企业重视标准化工作,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成为行业引领者。其中,必得福主持编制了《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机械术语》,并参与起草医用非织造布防护产品的标准。无纺布产业链下游的应用企业昱升,它参与起草的《拉拉裤(训练裤)》省地标,已经进行了预立项。
企业主动围绕标准化之战,重构价值链,形成新的竞争力,这是争夺话语权的新尝试,这也为企业“走出去”铺设更宽广的道路。
而空调制造商西屋康达,同样热衷于通过科技创新抢占行业制高点。其通过与广州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产学研的合作,成功开发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空调,奠定了企业在该领域的王者地位。“轨道交通节能空调系统”新技术的研发,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该技术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较传统轨道交通空调系统节能约20%。
■沙龙
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由世界工厂的打工者向全球资源整合者转变
西南海产业“走出去”要微笑起来
嘉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佛山市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望成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南
著名城市战略专家王志纲
九江酒厂总经理关正生
西南海各产业与国际联动一直非常紧密,如何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由世界工厂的打工者向全球资源整合者转变,成为各界关注的共同话题。
针对传统纺织产业,杨望成提到,走出去应注意提升参与全球分工深度和广度。“一是支持企业的国际并购重组,整合全球产业链优势资源,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鼓励企业到国外资源及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巩固和提高国际竞争优势。三是支持品牌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化设计、品牌经验和营销渠道,力争引领国内面料潮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区域品牌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而针对五金产业,他提出,可以通过在周边省区探索建立“五金产业园”,鼓励不锈钢、电动工具等传统优势产业“走出去”,实现原产地多元化,提高生产效益。
“经济新常态下,西南海产业及企业,要从微笑曲线的底部向两端去发展。首先,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其次,‘走出去’通过抱团实现规模聚集效应。这两点,可以增强企业‘走出去’的实力。”杨望成说。
西南海提出区域发展目标,到2020年,文旅、健康、新材料三条全产业链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中文旅产业被视为最具特色的产业。
以“岭南文旅第一极”为旗帜的西南海三镇加强联合,走文化主题引领的路子。
“南海西部要整合资源,打造一个岭南名镇。”国内著名的民间智囊团“王志纲工作室”日前在南海开展调研后,著名城市战略专家王志纲鼓励说,南海西部名人众多,旅游资源丰富,需要有个抓手、平台、载体,把内容往里面放,抢占制高点,成为整个广东岭南文化的代言。
“与侨胞维系着那样一种难以言传的故乡情怀,九江双蒸酒名声在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九江双蒸酒。南海整合资源,通过抱团走出去,有利于企业更好开拓国际市场。”九江酒厂总经理关正生称。
张光南提出,“走出去”的产品可以考虑技术层面上的转型升级,也可以考虑文化附加值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文化附加值的提升更值得重视。因为,岭南文化,既区别于国内其他地区,又区别于西方文化,有独特性,是不可替代的,具备更高附加值。‘走出去’,可以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也可向文化与创意密集型转变。”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