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1日04:44 来源:南方日报
坪山新区举行劳动关系评价体系企业座谈会。
2013年,坪山新区举行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揭牌仪式。
转变劳动管理角色定位,推动劳动管理关口前移,实现劳动管理角色由“灭火队”向“防火员”转型。
在产业升级转型中,面对劳动管理形势日趋复杂、劳资纠纷不断增多、劳动管理部门疲于应对的现状,当前,深圳市坪山新区借助科研机构力量,依托智慧城市“织网工程”平台,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进行劳资关系“柔性服务”,建立了一套劳资矛盾风险发现、评估与处置的闭合模式,推动劳资矛盾解决模式从传统的“重事后处置、略事前预防”转化为“防患于未然”的“预测、预警、处置”一体化系统。
据坪山新区社会建设局统计,去年全年坪山劳动关系问题来信来访宗数比上年同期下降11.2%,30人以上劳资纠纷信访数同比下降54.7%,50人以上重大集体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同比下降75%,创新做法推进了新区产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开发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
实现从“救火”到“防火”的转变
如何研判一个企业的运行是处于良好还是敏感状态?
通过劳动者、企业、政府三方的调查,用基础数据分析的方式,深圳市坪山新区摸索出了一套评判企业运行状况的指标体系。
两年前,坪山新区社会建设局通过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圳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劳动关系观察点,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他们构建了“六三一”模式的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
所谓“六三一”,就是分别向员工、企业和政府三方收集数据,按照员工60%、企业30%、政府10%的比重,量化分析生成简易评估报告并给予评级,对区域内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程度进行科学评估,为领导决策和企业管理提供量化依据的做法。
2014年5月起,新区社会建设局在辖区范围内全面推行评价指标体系,日前已完成“织网工程”评价体系信息系统5005份员工问卷、154份企业问卷和154份政府评估问卷调查,生成了覆盖新区五大产业的154份企业劳动关系调查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根据企业的劳动关系评估总分,坪山新区将企业划分为绿色和谐、蓝色安全、黄色敏感、橙色预警、红色危险五种类型,为相关企业致力改善劳动关系发挥了基础性的预警作用。
“以往,劳动部门总是在发生劳动纠纷后去处理矛盾,现在有了这套评价体系,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数据,监测企业是否在合理的区间运行,假如发现了苗头,我们会及时去处理问题。这样一来,劳动部门从救火的角色转变为防火的角色,更利于区域的和谐。”坪山新区社会建设局局长杨勇说。
大数据实现预警、处置一体化操作
信息化筑牢劳资纠纷防控体系
如果说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反映的是企业的运行情况,提供给政府企业劳动关系的评判标准,那么坪山新区在智慧城市“织网工程”建设中“和谐劳动”模块的运用,则是在劳动关系中提高了政府的反应效率和服务能力。
当前,坪山新区是全国智慧城市的试点区域之一,在大数据下,坪山新区开发了一套公共资源信息库系统,并整合了社区巡防员队伍,对社区的事项进行动态的监测和录入。在信息库的“和谐劳动”专门模块下,坪山设立了“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劳资纠纷预警”、“劳动事件处置”三个子目录,以实现预测、预警、处置全流程信息化的一体化操作。
对于一体化操作,坪山新区相关工作人员给笔者进行了演示。用管理者身份登录综合信息平台,辖区企业的地图便显示了出来,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其用工、每月的纳税、用水用电等情况都会收集在信息库中,根据各种数据指标,系统将主动生成企业的评估报告。
按照系统劳动关系的五级分拨响应机制,处于“红色危险”得分的企业信息,将会自动送至“劳资纠纷预警”中并报告给相应的劳动部门。这套劳动关系预测、预警、处置的资源互通共享和全流程一体化的操作,实现了政务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劳资矛盾的“早发现、早处置”,既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能力,也筑牢了劳资纠纷防控体系。
目前,除基层劳动站窗口处置的劳动事件外,“织网工程”系统的信息采集员录入的32宗劳资纠纷案件,已全部实现网上实时流转并得到点对点的实时有效处理。
专业力量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生成
引入社会组织实现多元共治
纠纷之外,对于那些还没有达到预警程度,但确实存在小问题的企业,政府部门应该有何作为?
在政府业务部门不能介入企业运营的前提下,坪山借助了社会组织的力量去帮助企业更健康地发展,实现了多元共治。
2013年,坪山新区社会建设局发动新区辖区企业、社会团体中热心公益的律师、学者以及有关专业人士,依法成立了全市首家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特聘了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为顾问,并聘请了10名兼职调解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劳资纠纷调处。
如今,针对劳动争议,坪山劳动部门则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调解劳动争议案件。根据统计,仅2014年8—11月,促进会共调解案件33宗,涉及金额4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达100%,社会组织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针对“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报告中的“软问题”,如企业文化不够浓厚、法律意识不够强、员工幸福感不高等问题,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组织专家学者、律师、社工等专业力量为企业劳动关系进行“柔性服务”,发挥了“润滑剂”的作用。
除此之外,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还开展了和谐劳动关系社工服务坊试点项目,引入专业社工服务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社工运用专业理念和手法,深入社区、企业开展文体娱乐、心理辅导、员工关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舒缓员工情绪,引导员工理性表达诉求,发挥了“减压阀”的作用。
笔者了解到,2015年,坪山还将设立劳动者网络咨询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网站三个端口服务企业和员工。
根据设想,咨询中心将引入百名律师团队,为劳动者搭建一个专业化、精细化、便民化的在线咨询服务平台。为了让企业更好地了解用工的法律法规,咨询中心还会搭建企业在线学习平台,以加强企业与市场监督局的部门联动,督促新企业在线实时、全面、详尽学习企业用工管理政策和法律知识,树立企业预防先行、规范管理的法律意识。
除此之外,咨询中心还将构建劳动法律法规库。拟构建容纳20万条法律法规的知识库,可通过关键词模糊搜索到同类词义的关联法律法规,体现不同于普通检索引擎工具的全新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撰文:刘婷婷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