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广东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啥?

2015年02月11日04:4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广东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啥?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广东的广州、东莞、惠州和深圳市光明新区列入试点范围。广州试点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2020年前让150万外来工市民化,享受和广州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据初步测算,这需要1490.7亿元。

  外来工哪些需求最为迫切?子女上学难、社保缴费高、退休后社保难补缴、劳资纠纷解决慢……南方网不少网友一一道来盼改变。外来工的关切也得到了正在参加省两会的人大代表的回应,代表们感同身受,为解决外来工的民生问题出谋划策。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赵琦玉 曹斯 张学斌 实习生 郭悦 策划统筹:张学斌

  上学问题

  建议政府扩师资

  不过度“迷信”公办

  @南方网网友“胡歌666”:在广东工作12年,孩子却无法进入公办小学读书。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采购部副总监米雪梅:对于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来讲,最希望子女能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和广东的孩子一样上公立学校。民办幼儿园、小学师资力量不好,不利于外来工子女的成长。

  一些地方需要积分入学,有社保、居住证、本地工作一定年限是常规要求,有的还要求对当地做出一定贡献,他们的子女才能上公立小学。有的外来工已经打工很多年,只能夫妻双双辞职回老家,就为了让孩子上公立学校得到良好教育。

  省人大代表、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营下村党支部书记李金东:子女入学问题是外来工最挂心的问题。像广州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学位资源非常紧缺,虽然每年政府都提出要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但是目标还不够具体,战略也不够明晰。

  要不就是政府提供更多的公立学校学位,要不就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办学,深圳政府为外来工子女购买教育券的做法值得学习。而当下最大的矛盾不是政府不给学位,是没有学位。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依靠政府扩大师资配置,充实公办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政府购买服务,让民办教育发挥更大作用。外来工也得转变观念,不要过度“迷信”公办教育,在本来就短缺的公办学位中挤破头。

  政府也要解放思想,给这些为城市出力费心的建设者更实惠的政策,不能只欢迎建设、纳税,而不提供服务。

  社保问题

  盼实行弹性扣费

  处理办法更灵活

  @网友5366042324:社保在异地交不满十五年,又不给退,又没工作,转老家又没人接受。

  省人大代表、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企业社工余雪琴:如今社保年度缴费工资下限标准是2408元,个人就要缴200多元,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感到“压力山大”。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瑞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曾香桂:不少外来工朋友都跟我“抱怨”,加班加点工资也就2000多元,扣了社保还要租房,生存都困难。可我们都到东莞十几年了,有感情了,家乡的人际关系也陌生了,希望在这里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能否实行弹性扣费,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扣费比例?

  省人大代表、经国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海涛:现在早一批外来工陆续到了退休的年龄,广州出台了利好的外来工待遇政策,但是他们在补缴社保的过程中又遇到追溯时效的难题——外来工和企业提供了相关合同、入职表还不够,还需要通过仲裁进行劳动关系确认。然而,同时还有2年行政追溯时效的关卡在等着他们。很多外来工最后无法补缴社保,多是因为过了追诉时效。

  米雪梅:有外来工到了退休年龄却缴社保不满15年,一些地方可以退费,但只能退个人缴纳的部分;外来工想续交但又不被允许。

  希望相关部门采取更灵活的社保办法。比如到了退休年龄但仍有足够的工作能力,可以让其继续工作直至缴满15年。或按比例发放退休工资,比如只工作了10年,那就发放三分之二的工资。

  高海涛:希望相关部门在外来工补缴社保的问题上,除了依法行政,还能够考虑历史遗留问题这一因素,依法从宽,让更多外来工享受到政策实惠。

  维权问题

  劳动部门不应缺位保障外来工合法权益

  @网友“小清”:工伤维权,几万元的赔偿,从开始申请执行到现在半年多,还没有拿到一分钱。

  高海涛:我处理过大量劳动纠纷,此类纠纷涉及金额并不大,但解决的时间成本却很高。一旦经济出现下行趋势,劳资纠纷数量就会上升。

  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家具协会会长袁世豪:员工有压力,企业也有压力。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就我所在的家具行业而言,出口和内销都在下降,很多企业都开始撑不下去了。

  高海涛:劳动部门在面对劳动纠纷时,应该扮演主导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否则就是缺位。相比时间漫长的诉讼、仲裁等司法救济途径,劳动部门行政执法最快速、最高效。

  劳动纠纷虽然需要劳动部门、仲裁、法院、法律援助等部门通力合作、综合处理,但劳动部门可以先对一些重点单位或上了“黑名单”的单位进行事先检查,从严执法,减少纠纷,效果事半功倍。

  外来工住房也是一个问题。给所有外来工提供保障房的做法难以一步到位,可以先从给环卫工人提供宿舍入手,比如利用废弃场地建宿舍,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