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0日04:56 来源:南方日报
□邓江年
日前,珠海市委全会报告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摆在重要位置,可以说,这将是珠海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抓手。在多项部署中,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是一个亮点,按照计划,珠海将从今年开始实施新型研发机构三年发展规划,投入上亿元的资金扶持发展,这样的力度在地级市当中并不多见。
为何珠海对新型研发机构如此重视?这是因为新型研发机构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新型研发机构是指采取院校与政府、企业共建或者企业自建等多样化模式组建并实行企业化机制运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从事研发及其相关活动,投管分离、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型法人组织。其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特性有效克服了科技和经济“两张皮”,代表着我国科研机构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功能定位新。与传统科研机构往往定位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产业发展中的某个环节不一样,新型研发机构坚持“产业化的科研导向”,定位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三者的结合。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团队往往具有三重身份:科学家、技术家、企业家,且大多是将企业家作为第一身份,而把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作为第二身份。
二是运作模式新。新型研发机构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民办官助”、“企业创办”、“国有新制”三种。“民办官助”以民办非企业身份登记注册,采用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在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和土地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企业及产业联盟创办的新型科研机构是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的新型科研机构或以产业联盟为主创办的科研机构。“国有新制”虽然仍是事业单位,但被市场和产业环境“基因重组”,采用全新的管理、激励和运行机制,成为高校技术延伸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三是管理机制新。新型研发机构不再采用传统科技研发机构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而是根据自主科技创新、核心技术控制、产业化应用和社会资源整合的需要,按照企业化的管理方式,自主实施以科技研发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国际化、标准化运营管理体系。这种机制摆脱了科研中“政府是投入主体,领导是主要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的旧模式,有效地推动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广东省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研发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强烈,新型研发机构能在其中承担起“尖刀连”作用。新型研发机构撬动产业化的一般运作过程是:在某个新兴技术领域取得基础性或原理性的科学发现,之后通过工程实验和技术开发取得相关技术发明的知识产权并快速实现对该领域新兴产业底层技术的专利覆盖,在之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新产品研发和新产业孵化的二次开发创新,最后建立产业联盟、产业基金和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当中,企业与高校的结合是全过程的,但各有所侧重。企业在开端身影较淡,但之后会越来越浓;高校在开端身影较重,但之后越来越淡。珠海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就必须重视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珠海是全省仅次于广州的高校集中地,高校人才和科研资源较为丰富,有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良好条件。珠海要在新时期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争取取得突破。
要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创新。充分利用珠海的特区立法权和横琴新区自贸区在政策上的优势,允许新型研发机构与国有科研机构同样享受采购进口科教仪器设备及实验用品免税的政策优惠;允许民营非企业研发机构开展经营性活动并开具增值税发票,团队核心可以在所孵化的高技术企业兼职和占有股份;允许对毕业于国内高校的海外高层次人员认定为海外人才并享受相关政策优惠,通过海外公司为海外专家代购海外社保。
要强化新型研发机构的公共平台配套服务。珠海市可以为新型研发机构搭建“一硬一软”两个公共服务平台,“硬平台”是珠海科技创新成果综合展示交易中心,集成果展示、产权交易、股权融资于一体,成为公益化、常态化、个性化的成果应用与市场推广公共平台。“软平台”是建设“珠海科技云”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对各类新型科研机构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整合集聚能力,提高各类科研机构与产业企业的对接产出水平。
要“借鸡生蛋”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瞄准珠三角产业转型需求和珠海“三高一特”产业发展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集聚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具有国际一流研发条件和水平的创新平台,向国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发布产业技术需求对接信息,引导新型科研机构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跨国公司合作,组织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技术转移和共建创新平台,梳理技术创新方向,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