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9日04:48 来源:南方日报
“新常态下,龙门要实现赶超计划,助推惠州市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效率尤其重要。”日前,龙门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洪在接受媒体“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提高效率抓落实”访谈时表示,龙门在去年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突破的基础上,将以产业园区、城镇扩容提质和交通建设为抓手,依托旅游、文化产业推动经济能快则快、又好又快发展,力争今年实现GDP超过168亿元,人均GDP达到5.29万元的经济增长新目标。
保增长 三大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据了解,去年,通过转作风、抓干部一线工作法、抓项目落实等措施,龙门各项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速。2014年,龙门实现了“三个突破”的目标:GDP增长速度全市第一,总量突破140亿,增幅14.97%,此外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29.64%;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过百亿突破,同比增长42.6%,增幅同样在全市均位居前列。
“龙门这几年的发展势头起来了,但是工业依然是短板,所以龙门把工业强县作为龙门加快发展的第一方略,在严守生态底线的基础上补工业短板。”林洪介绍,目前龙门已经构建起“一园四区”的工业格局,一区即惠州产业转移园区,四园即在平陵、龙江、龙华和永汉4个镇各打造一个产业园区。经过一年的努力,2014年龙门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2.8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28%,二产占比首次超越三产,实现最大占比,工业强势破局。
2015年,龙门如何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四次会议精神,在新常态下加快龙门经济社会的发展?林洪表示,龙门作为一个后发的地区,市委、市政府给了龙门加快发展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最近几年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有了较大的改变,具备了赶超发展的条件。接下来,龙门要坚决摒弃那些“新常态”就是增速“慢下来”、就是“弱化发展”等错误认识,将产业园区、城镇扩容提质和交通建设作为龙门实现赶超的三大抓手,切实增强发展定力,力争在2015年实现全县人均GDP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促发展 打造“一主一副”城镇化发展格局
城镇扩容是龙门实现赶超一个重要抓手。在新型城镇化方面,龙门规划建设“一城两街三区”和“一主一副”城镇化发展格局,即到2017年县城面积由目前的106平方公里扩展至260平方公里,主中心城区要打造成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发展中心。县城东区作为先行示范区,当前已有200多亿元的项目聚集在此,超亿元的项目就达22个。
“在推动县城扩容提质,拉开‘一城两街道’县城架构的同时,我们也全力抓好永汉-龙华沙迳区域副中心组团建设。”林洪介绍,副中心城区依托永汉温泉养生资源和南昆山森林旅游资源,计划打造成占地40平方公里旅游产业集聚区。目前,S119沿线永汉至龙华沙迳段10公里内集聚了10家五星级酒店,投资规模达到200多亿元,已经建成的有3家,正在建设的有5家,即将动工建设有2家。同时,南昆山也吸引了多个投资规模超100亿元的高端旅游项目落地。为完善配套设施,龙门将按照“3+2+2”的交通建设模式,推进3条高速公路(大广高速龙门段、武深高速龙门段、惠龙高速)、2条省道和2条县道的建设,以交通先行推动龙门进位赶超。
提效率 深化“治庸、治懒、治散”行动
“龙门作为后发地区,当前我们正凝神聚力推动加快发展,努力赶超,实现与全市同步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目标。要实现这个跨越,需要破解一系列深层次难题,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就如何提升效率,林洪表示,今年龙门将深化推动“治庸、治懒、治散”行动,敢于先行先试。如树立起“五个论英雄”的工作和用人导向,即坚持以工作成效论英雄,以项目引进、项目落地、项目投产论英雄,以协调解决问题论英雄,以完成交办任务论英雄,以指标完成论英雄,对不能适应工作、消极怠工的领导干部坚决进行调整,促进思想的解放、发展效率的提升。同时,全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并通过召开项目现场会、工作评比会、实地协调会,以及明查暗访等形式,切实推动领导和干部精力下沉。
“去年,县领导班子在乡镇、项目现场开了60多场项目推进会,取得良好效果。接下来,龙门的各级领导干部也都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去抓工作落实。”林洪介绍,今年龙门还将推进“四个年”的建设,分别为改革全面深化年,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产业发展提升年,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扩大总量规模,使经济总量有明显的提升;新型城镇化推进年,抓好县城提质扩容、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能力作风优化年,打造敢于担当、敢于落实的干部队伍,转变作风,继续推行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的措施。
南方日报记者 林文通
通讯员 郭文斌 陈建清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