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河北省军区原政治委员曾美同志(按副大军区职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31日4时36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101岁。
曾美同志1914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曾昭泰。受革命思潮和进步思想影响,1930年2月参加了当地的农民暴动,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美同志历任红四军特务营战士,江西瑞金红军学校学员、班长,公略学校测绘员,总司令部参谋,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亲历了遵义会议。1937年1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他勤奋好学,刻苦认真,取得了优异成绩。
抗日战争时期,曾美同志历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特务团政治处组织干事,晋察冀军区二分区四大队一营政治教导员、政治处主任、六大队政治委员、十九团副政治委员、崞(县)代(县)(五)台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二十六团团长、四区队区队长。1944年5月入中央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同年10月任冀晋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等战役战斗。1937年秋,根据组织安排,到山西省五台县创建革命抗日根据地,发展游击战争,积极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发动贫苦农民奋起抗日,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了百余人的游击二连,为开辟壮大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39年4月,任二分区六大队政治委员时,单独率一个营在当地对日寇开展小规模的游击战争,他巧妙用兵,灵活指挥,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40年春,任二分区十九团副政治委员时,日寇向根据地扫荡,因团长负伤,指挥该团在五台县与日军激战,军事指挥才能得到锻炼和展现。1940年8月,因革命形势需要,组织扩充晋察冀二分区崞县、代县、五台县支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逼退了数个日军据点。1941年10月,任二分区四区队区队长时,独立指挥该区队与敌人周旋,利用敌人扫荡的空隙整顿和扩大部队,开辟了根据地抗日新局面。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任冀晋军区二分区司令员时,积极研究新的战术战法,成功指挥三个团的兵力进行破击战。
解放战争时期,曾美同志历任热河纵队第一旅政治委员,北岳军区独立一旅旅长,三兵团一纵队一旅旅长,1949年2月任二十兵团六十六军一九六师师长,1949年8月任二十兵团六十七军参谋长。参加了古北口、平汉、保北、察南、同蒲、平绥、石家庄、张家口、太原等战役战斗。1946年1月,国共停战协议签订前,率部队在古北口组织了两天三夜的保卫战,英勇顽强击溃敌军。1948年,组织运动战、攻坚战和攻夺城市的战斗,屡战屡胜,成为华北军区三兵团一纵队的主力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任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1951年7月任京津卫戍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1953年6月任京津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1955年3月任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56年10月任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1957年8月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1年4月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1963年9月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65年5月任河北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72年5月任河北省军区政治委员。1981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按副大军区职待遇离职休养。
离职休养后,曾美同志一如既往地关心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支持国家和军队的各项改革,拥护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关心青年一代成长进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曾美同志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回忆录《在敌后之敌后》。
在八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曾美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政治信念坚定,始终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执着追求。他军政素质兼优,具有很强的运筹谋划、军事指挥和开展政治工作的能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执行上级命令指示坚决,作风深入扎实,工作极端负责,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他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为人宽厚,平易近人,作风正派,关心部属,在部队官兵和社会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严于律己,生活简朴,清正廉洁,对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曾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崇高思想、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他的革命业绩将永载史册!
曾美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