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2015年02月07日07:3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张爱玲的小说《十八春》开头一段有这般的记叙:“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于年青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段时间跨度在三年五载的难忘时光,比如大学生活。最近热播的《何以笙箫默》,就是通过一段大学时光的爱情童话,牵出主人翁恰似一生的情感纠葛。勾起80后一代关于青春的青涩回忆,更让很多当了妈妈的女人感慨好想重返大学时光,去寻找纯真浪漫的爱情。

  其实,即便不去寻找纯真浪漫的爱情,能够重返大学时光,也能勾起人们无数美好的回忆。

  隔着17年的岁月,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大学第一节写作点评课的场景。那一次,我们的写作题目叫《走进兰州》,写作老师要求大家根据自己走进兰州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一篇文章。

  于是我们听到了各种细致有趣的观察与表述,比如有的同学说兰州的碗好大,跟南方的锅一样大,让人简直不敢下筷;有的同学说,到了兰州发现自己的普通话还是方言,老师和同学们还是听不懂;有的同学说,到了兰州发现这里竟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缺水,水龙头一拧开,哗啦啦跟其他城市一样;有的同学说,到了兰州,发现这边的师傅做面条像织渔网,打打弹弹,越拉越密……

  而有一位同学的“奇葩”表述让我们哄堂大笑:“兰州的四周,竟然不是沙漠,是高山。我奶奶跟我说,在兰州是要骑骆驼的,因为出了兰州去哪都是沙漠,然后我妈妈给我准备了好几条耐磨的厚裤子……”我们边听边笑,但都不觉得这位同学的家庭闭塞无知,因为17年前网络还不普及,获悉远方的详细资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其实在进大学前,我也一度以为到了兰州,就可以看到了沙漠。那一年的暑假,也有一部风靡的电视剧名叫《红十字方队》。电视剧的结束画面,是那个名叫丁慧敏的女孩背着行囊向着沙漠深处走去,极其唯美,而背景交代是她去了大西北。于是我们都认为,到了大西北就可以看到沙漠了。

  事实证明,兰州离沙漠还真不近,最近的腾格里沙漠在兰州以北300多公里处,而敦煌的鸣沙山更是离兰州还有1100多公里。

  虽然离沙漠还远,但到了兰州,确实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大西北神奇瑰丽的地形地貌,草原、沼泽地、戈壁滩、雪山……当然也包括跟大海一样,看似宁静祥和,却随时可能会“暗潮涌动”的沙漠。

  人们对于沙漠的情感,也跟沙漠的特质一样,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沙漠化让人意识到那绵软如丝绸的细沙,其实可以吞噬草原与绿洲,淹没文明与繁华;而另一方面,沙漠的美却又让人迷恋,若你置身其中,会觉得天高地远,四周一览无遗,那景象让人豁然开朗,一切忧愁烦恼在那都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果真能听到驼铃声声,即便那不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不过是游客片刻的体验而已,但沙漠如海,沙纹如涛,那无边无界、连绵起伏的美,确实让人不禁想起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贴士】

  1.我们所能到的沙漠,大多是已被商业开发的景点,要寻找一片较为原生态的沙漠用于创作,就要勇于离开游客密集的地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地向沙漠深处走一段,距离以能远远望见景区沙丘顶端的旗帜为度(沙漠景区都有这种旗帜),这样既可能有新的发现,也不至于走失。

  2.拍摄沙漠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不拍摄出主题空白、画面无味的照片来。毕竟,只是拍摄无尽的沙子很难让照片脱颖而出。因此一定要寻找一些点缀,比如驼队、灌木或者斜进镜头的阳光等,并通过它们来讲述沙漠的故事。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