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6日04:57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陈龙
候选达人:谷卿
谷卿,字恕卿,号存簠。古皖宜城人氏。80后作家,暨南大学古典文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少年时代博览文史书籍,文笔深沉老辣,获得首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接力赛全国总冠军。以诗词为业,兼习书画金石之学。著有《失语着行吟》、《赵朴初书法精神探论》、《檀屑集》、《赵朴初传:行愿在世间》、《缀昵集》等诗词和研究著作,主要从事转型时期中国文学与文化及其间关系的研究与批评,主编有文化生活类微刊《禅机》。
◎阅读史
读书得老成
不负少年时
“古人读书首先是为立德、事功,其次才是诗词文章。至于琴棋书画,则又是文章之末流。”谷卿谈及自己对古典文化的爱好时,如是说道。对于一般人而言,一个出生于1987年的年轻人有这样的胸怀,颇有些让人惊讶。但对于谷卿而言,这一切都源于他那诗书满腹的童年。
安徽省安庆市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也许谷卿的才华诠释了“钟灵毓秀”的古典含义。他的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先后担任过数学教师和会计员,对古典文化都谈不上有什么高深的修养。但小学时常常陪伴在外公左右,却使他从京剧、越剧的种种戏文中听出了许多忠义侠气的传奇故事,《鸿门宴》、《三国》、《隋唐英雄传》、《说岳全传》,这些英雄传说无不在谷卿的脑子里构建成一个神奇的世界。
“那还是一个‘文风炽盛’的年代,小伙伴们互相借阅家里的藏书,以知道历史多的人为上。”《古典文学启蒙读本》、《郑渊洁童话集》、《男生贾里女生贾梅》都属于他的基础读物。除了阅读家里的书和借书来读,谷卿经常拿出压岁钱买一些珍贵的书籍。小学三年级,他就读了任继愈的《中国道教史》和卿希泰的《道教文化新典》,这两本大部头著作给他的影响非常大,书中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的故事让他对中国思想史有了初步的了解,直至十多年后还在发挥作用。四年级他又买来绿皮本的《史记》,“直接跳过前面的年表,读后面的世家和列传。就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
谷卿记得,每当穿越安庆的大街小巷,花数百元从旧书店里买到了珍贵的图书时,总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欣喜。而更让他欣喜的,则是从书中获得的各种历史知识和思想史谱系。初中时他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还从一个偏远的书店里购得一套精装的《甲戌本脂砚斋石头记》。好在父母当时对他宽容,并不拘束他读书。正是这样自幼浸淫于古典书籍,谷卿的思想才从很小时就奠定了深厚磅礴的根基,写文章的立意和涵养都大不同于同龄人。
金庸武侠则是谷卿平生另一大所爱。千古文人侠客梦,但谷卿废寝忘食地读完金庸的一本本小说,看到的却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想象和宏大政治情怀的世界。高中时,他试图写出《“射雕”三部曲中的真实历史人物》一文,但只考据出了张十五、全真七子、黄裳、王重阳等人,直到多年后上了大学还在续写。在安庆一中,谷卿还买了厚厚的精装本《资治通鉴》,司马光的历史观念让他对历史的认识再为之一变。
◎古典文化
诗词书画
道德事功之余事
目前,谷卿在暨南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南宋词学。谈到这么多年的古典文学研究,他最看重的就是诗词修为和书画艺术的陶冶。尽管这些不过是道德之下的“余事”,但却是进入传统文化堂奥的不二法门。
由于从小就对古代文史了然于胸,又在传统思想史中别有会心,谷卿写一些评论文章,结为《失语着行吟》一书。他善于以历史思想的眼光来观察世态,因此也会看一些中外当代的社会经济类图书,“因为我对理解社会和了解别人充满了兴趣。它们对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门径。”
但诗词和书画还是谷卿的本业。邓广铭注解的《稼轩词编年笺注》一类书是他的必读、常读之书,此外,艾郎诺、包弼德、杨联陞、刘子健、方闻等西方汉学家的相关文史著作也是他的延伸读物。这也仅仅是他研究宋代词学之一影。更多时候,他与一群师生好友长相往来,砥砺学问,评诗题签,酬唱游冶,兼治篆刻、书画、古琴、收藏等雅事,形成了温柔敦厚的氛围。年长日久,谷卿在几位好友的帮助下,自印了《檀屑集》、《缀昵集》等诗集。
原广东省书协主席陈永正师承容庚、商承祚的文字学,兼治岭南文献和书画金石之学,谷卿经常与陈老师交流作诗的心得。有一天,谷卿把自己的诗集拿给陈永正老师指正,陈老师读后为他提出了几点意见,“第一,不要做禅诗,它比较伤诗的味道,第二,咏史不要多做,甚至议论的诗也不要多做。他说了之后我觉得挺有道理,后来诗风果然有转变。他经常说,年轻人不要太看得开,这对我们作诗作文是很有启发的。”
与读书文章同样对谷卿助益良多的,是对书画金石的痴迷,以及与先贤前辈的交流。多年以来,谷卿不仅在许多前辈那里得到了学识和艺术上的肯定,而且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古人治学学艺和知识分子的风范。
谷卿自幼练习书法,从汉唐的中正隶楷到宋元的写意之笔,他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现在,他的书法风格从黄庭坚一脉脱胎而出,清灵放诞,而又充满文人的优雅与谐趣。与书法专业学生的系统练习不同,谷卿的书法一向是书房案头的精神产品,或写诗咏怀,或画卷题跋,或与友人书信往还,或随意撰写对联。一言以蔽之,书法乃文人案头之性情才学。
◎士林雅韵
读书交游
师承前辈游于艺
在各大名家的学术和书法中,谷卿又特别注重安庆乡贤的文化渊源。他系统考察安庆的文脉,并自豪地说,“安庆是近代中国工业起源发展和文明的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缩影,其地更诞生或聚集了如方以智、曾国藩、李鸿章、邓石如、姚鼐、程长庚、陈独秀、张恨水、刘文典、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陈撄宁、潘伯鹰、邓稼先、赵朴初、余英时、严耕望等文史、科技、宗教、艺术大师和政治文化要人。安庆书法艺术与以安庆为中心的皖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以邓石如为中心,从包世臣、吴让之到黄宾虹、陈独秀,可以清晰地勾画出一条从‘皖派’到‘皖学’的重要革新与发展脉络。”
大学期间,他泛游艺林,广涉书海,研究了赵朴初等近代乡贤硕学的学术思想和书法精神,并撰写了《赵朴初书法精神探论》、《赵朴初传:行愿在世间》等著作和《潘伯鹰的“尘心”与“道心”》、《潘伯鹰研究资料索引》等研究文章。由于赵朴初的书法分布于全国各地,搜求考校极为不易,谷卿拜访了许多学界和书界前辈,得到了详实全面的资料。谷卿以初出茅庐的研究,在国内赵朴初书法领域开出了先河。
在研究赵朴初的过程中,谷卿结识了叶尚志、刘廼中等书法界的研究专家,并与他们交流书法研究的方法。叶、刘二先生曾与赵朴初有过交往,他们见谷卿卓有才华,在书法研究中十分用心,便为他指出了很多书画图册版本的收藏地点和借阅方法,还把家里珍藏的朴老书法、书信复印给他。老一代学者的爱才之心让谷卿深受感动。《赵朴初书法精神探论》完成后,90高龄的叶尚志先生亲自为此书作序。2013年,《赵朴初传:行愿在世间》将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时,刘廼中先生又送来书签,题字“赵朴初传 刘廼中敬题 时年周九十二”。
这些研究和交往经历不仅仅让谷卿获得了书法的眼光,更让他感受到古典传统动人心魄的力量和持久的生命力。他因此感叹道,“一个人要学好古典文化,不可没有忘年交。”他曾撰写一联:细分茶为延嘉客,漫读书如对故人。“这是对同龄的朋友而言。对于那些学养深厚的前辈,与他们交流本身就是在读一本书。”
一个未到而立之年的人,在文史、思想史、书法、金石、收藏、学术、评论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如此广阔的视野和丰厚建树,实在令人有些惊叹。记者采访时深感谷卿读书求学的范围之“杂”。问及读书方法,他无可奉告,觉得这是一个无从回答的问题,因为传统文化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和学问修养,本质上没有所谓方法。而在日常的求学之余,又能纵横游览诸般艺术门类,养成诗词书画之才情,直让人感到古典文化的恢弘融通特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