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中国原创漫画 闪耀世界顶级漫画节

2015年02月06日04:57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中国原创漫画 闪耀世界顶级漫画节

第42届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中国馆”宣传海报。

  p43

夏达作品《子不语》(上)、《长歌行》(下)。

参展漫画家、中国国际漫画节“金龙奖”获奖者夏达、姚非拉、本杰明。

李双的漫画作品《印象法国》。

欧洲观众在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中国馆”专注地欣赏中国原创漫画作品。

  核心提示

  1月29日至2月1日,世界最大漫画节之一——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迎来第42届庆典。本届漫画节不仅特设“中国馆”,同时还特邀中国国际漫画节落地城市——广州作为主宾城市。这是继2008年文化部组织中国漫画代表团参加昂古莱姆漫画节以来,又一次由中国官方推动的、规模庞大的中国原创动漫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今年的昂古莱姆漫画节举行期间,“中国馆”内连续4天举办了“中国动漫金龙奖”和“过去·现在·未来”主题展览,亮相的金城、聂俊、李昆武、姚非拉等10位漫画家和百余幅作品均代表了中国当代原创漫画与连环画的最高水准。今年,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最重要的奖项“文化遗产奖”更是花落法文版《三毛流浪记》,向这部在世界漫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致敬。

  与此同时,由中国漫画出版龙头企业漫友文化与欧洲动漫行业领跑者法国达高动漫集团合作组建的巴黎“城市中国出版社”,为推出的首批漫画举行了全球首发仪式,这标志着一条面向世界的中国原创漫画“海上丝绸之路”正式扬帆起航。

  中国原创漫画是怎样出现在法国读者的视野里的?这条全新的文化交流“海上丝路”将通向何方?南方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回顾了整个过程。

  亮点

  80岁“三毛”法国获“加冕”

  在第42届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举行地——昂古莱姆市中心圣·马尔夏尔(Place Saint-Martial)教堂广场上,人们可以看到一座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国馆”。在名为“新古风”的场馆内,随处可见象征中国的红色装饰元素,以及错落有致的漫画作品。在“中国动漫金龙奖”优秀作品展区,一幅幅精品力作显得非常抢眼。

  据悉,出席本次漫画节的画家有不少是通过中国国际漫画节“金龙奖”而被欧洲读者所熟悉的,其中包括李昆武、聂峻、夏达、姚非拉、姚巍等中国原创漫画的代表性人物。李昆武的《从小李到老李——一个中国人的一生》,曾于2010年入围法国昂古莱姆漫画节大奖;聂峻《向日葵男孩》以浓重的色彩向梵高致敬;本杰明、寂地、阿梗等一大批中国原创作者,都曾在“金龙奖”的推动下“走出去”,搭上通向欧洲的“直通快车”。

  另一特色展区则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主题,以“经典连环画、当代连环画、当代漫画”为主线,串起一系列不同时代的代表作品。参展作品包括了被称作“小人书”的经典连环画。连环画从20世纪初开始萌芽,到上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中国馆”特别遴选了三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顶级连环画名家的代表作,其中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王弘力的《十五贯》均为作者的成名之作。而贺友直作为中国公认的连环画大师,其参展作品之一为全彩色的《小二黑结婚》,是他83岁时一鼓作气完成的短篇作品,每幅画的脚本文字均由作者用毛笔书写,令作品增色许多。

  据“中国馆”策展人金城介绍,为了筹备本次展览,他曾在著名连环画家詹忠效引荐下,专程到上海登门探访了已经93岁高龄的贺友直。贺老认为《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是其本人至今最为满意的创作。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则是由中国美术馆借出展品,由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张慰军亲自来现场布展。

  在今年的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上,这些中国漫画经典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据介绍,漫画节最高大奖“文化遗产奖”对《三毛流浪记》的“加冕”更是一个极大的肯定,表明中国漫画是达到了世界级水平的“第九艺术”。

  同时,这份迟来的荣誉也令人唏嘘。众所周知,《三毛流浪记》是张乐平创作于1935年的作品,诞生80年之后它才被欧洲读者“看见”,并得到这份来自业界对其艺术价值的肯定。“这一切来得有点晚,看着张乐平前辈已经退休的儿子张慰军在昂古莱姆代父领奖,我们百感交集。”金城感慨地表示。在他看来,尽管中国原创动漫参与并融入国际市场起步较晚,但“总算迈出了这一步”。

  风波

  “漫画应体现包容和大度”

  此次漫画节上,中国的漫画家和漫画作品在得到了充分关注的同时,也遭遇了一场意外的风波。1月19日,法国幽默讽刺漫画杂志《寒流》(Fluide Glacial)在其封面上刊出一幅表现中国人“占领”巴黎的漫画,这幅“恶搞”作品火速不胫而走,引发了广泛关注。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是《寒流》创刊40周年,因为该杂志希望在一年一度的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上举办活动遭到拒绝,遂决定通过调侃担任漫画节嘉宾的中国代表团,以示“报复”。

  这样的“法式调侃”,在众多中国漫画作者的眼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幽默感”的范畴。为此,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地漫画家纷纷拿起画笔,同样通过漫画作品表达自己的“不高兴”。据《漫友》杂志社统计,目前已有10余位国内知名漫画家针对此事创作了作品,其中包括职业漫画撰稿人邝飚、漫画家大俗老张、李双等。他们在温和地表现了中法文化差异的同时,也用同样诙谐讽刺的手法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著名漫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主任徐鹏飞表示,这次《寒流》杂志封面事件,反映了部分法国人对中国了解与认识的贫乏。这个时候,漫画家就应该以漫画的艺术语言与西方进行对话。

  漫画家李双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漫画不只是嘲讽,“漫画更应该体现一种包容和大度”。于是,在他的笔下,作品淡化了冲突的氛围,只是再现了他儿时心中的“法国印象”——曾被自己误以为是电视台的巴黎埃菲尔铁塔。作品以一种机智、轻松的形式,回敬了对方的鲁莽和偏激。

  “我们彼此之间需要更多的了解,用包容和大度的态度去回应才是我们应有的自信。”在漫画作者“爆芽漫画”眼中,法国《寒流》杂志的行为更多地只是为了制造噱头,“我们应该冷静、合理地看待这个事情。”

  耐人回味的是,作为中国馆策展人的金城,始终以从容的微笑来面对一切。当事件的始作俑者——《寒流》杂志社社长杨·林丁格尔带领漫画的原作者来到中国馆的时候,金城友好地将中国漫画作者回应此次事件的创作展示给他们看。“法国漫画家有自己表达的权利,中国漫画家也是如此,但是我们并没有真的被惹怒,而是以幽默的方式来和国际同行进行交流。”金城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而这些漫画作品也让林丁格尔等人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善意、谅解和大度。最终,一场风波划上和平的句点——林丁格尔主动收藏了这批中国漫画作者的“回应作品”,并表示将在该杂志4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进行展览。

  思考

  原创漫画如何重现辉煌?

  中国原创漫画新老经典在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上的集体亮相,不禁令人对中国漫画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而与之相关的问题也悄然浮现。据悉,《三毛流浪记》法文版由法国FEI出版社发行,2014年初开始在法国专业书店和文学书店上架销售,随后在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等国相继发行。《三毛流浪记》诞生80年后,仍是海外影响最大、销量最高的一部连环漫画。中国当下的漫画作品是否能够再创“三毛”的辉煌呢?

  事实上,萌芽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连环画曾经在1949年到1980年经历过一个繁荣期,这段时间中国出版连环画达到3000余种,总印刷量达到10亿册;1983年到1984年更是达到了15亿册。

  今年,中法合办的城市中国出版社在本届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上,推出了5本漫画作品的法语版,包括李昆武的《伤痕》,夏达的《子不语》、《长歌行》,吕玻的《1937淞沪会战》和李志武的《白鹿原》,在现场销售的情况都很火爆。

  其中,夏达的《长歌行》以唐代历史为背景,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不仅得到国内市场的认可,在日本、法国也拥有大批读者;而《白鹿原》连环画作者李志武曾三次赴白鹿原采风,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作品笔触苍凉、朴拙,真实地反映了关中民俗风情。生长于黄土高原、曾多年从事报社美术编辑的李志武创作生涯超过30年,他还曾画过《平凡的世界》,并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法国漫画编辑认为其作品打破了西方卡通和日本动漫的模式,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其厚重感是其它动漫、卡通类作品无法比拟的”。

  李昆武则是最近5年在欧洲市场上最吃香的漫画作者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历史、现实及个体生命的思考,特别契合欧洲读者的喜好。2010年,李昆武和法国友人欧励行合作的长篇自传体漫画《从小李到老李——一个中国人的一生》三部曲,在比利时和法国获得了多个大奖。接下来,李昆武还将在法国接连出版多部漫画专辑,备受瞩目。

  “中国现在的漫画是百花齐放,和‘三毛’那时候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更自由、更娱乐、更多样化。”漫画作者笑脸兔认为,其实漫画的语言是全球通行的,只要画出打动人心的故事,哪怕没有文字,也会很快让外国读者接受,如《父与子》或《莫迪洛漫画》等。“总之,国内漫画作者多和国外的出版人、漫画人合作交流,才能获得更多的发表和出版途径。”

  对于中国漫画艺术发展前景,金城则表示,这需要作者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经典连环画上多吸收营养,也需要政府通过专项资金的方式,对创作新人予以扶持。同时,在全球互联网传播和图像速读时代,中国必须与世界连环画强国如法国、比利时、美国及日本等相互借鉴,加强交流,以创新的形式和内容来适应本时代读者的需求,大胆开拓国际市场。

  ◎文化圆桌

  中国漫画如何被

  国际读者“看见”?

  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知名漫画家金城

  扎实的剧情和精神价值不可或缺

  从2008年开始,中国漫画一直都在不断加强与国际社会和读者的接轨。据我们的观察,目前,有不少漫画作品文化上还不太成熟,更偏向快餐化,讲求娱乐和放松的阅读效果。作为漫画大国,法国同行的作品就很讲究“营养餐”,读者会去思考能从阅读一本漫画当中收获什么。

  在法国,漫画编剧是一个成熟的行当,我们的漫画作者可以和他们取得联系进而走向国际。好莱坞也是这样的,漫画编剧指导漫画作者的创作,譬如创作过程中的分镜头应该如何处理,他们不仅是编剧也是导师。

  所以,如果我们的漫画要在国际上闯荡,依旧需要扎实的剧情和丰富的精神价值。年轻作者夏达的《长歌行》就做到了这样的结合,饱满的人物、极具张力的剧情,让其作品得到了市场和口碑的共同认可,率先在国际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此外,为了推动中国动漫走向国际,我希望将来能举办更多世界级的双向展览。我们还在和法国方面进行沟通,打算今年在广州举办漫画创作“大师班”,把法国著名的漫画家、漫画编剧和出版人请来广州,为全国优秀的漫画作者进行集中和封闭式的培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国内作者的创作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针对今后开拓欧洲市场进行定向辅导。

  清华大学动漫博士、广州美院副教授叶正华

  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对话的基础

  目前,中国原创漫画作品的娱乐化倾向很明显,但如果中国漫画家真的希望作品能产生国际性的影响力,首先就需要有真正的市场意识,应遵循市场规律。过去那种部分专家说了算而大众却不买账的做法,恰恰是中国漫画难以“走出去”的原因。

  最近,另一个国际顶级漫画节——安古兰漫画节,将最高大奖授予了两位日本漫画大师松本零士和大友克洋。看到这条新闻我们就会知道,“内容与市场两手抓”才是硬道理,才是日本动漫体系能和欧美体系分庭抗礼的基础。当然,练好“内功”更为重要。就创作而言,中国的漫画要在国际上被“看见”,要有幽默或者能打动人的叙事方式;不仅如此,作品必须形成系列或流派,否则即使被关注也只是短暂的。

  现在,法国漫画界已经逐步意识到中国原创漫画所拥有的巨大受众市场和发展潜力。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是中国与法国漫画界对话的基础。首先,文化差异造成的市场冷遇是很常见的,有些在中国非常火的漫画,法国人不懂中文就一点都看不懂,因此这些作品很难受到异国读者的青睐;其次,是受众层次差异造成的误解,也会为“走出去”带来阻碍。中国的漫画面对的读者年龄层次普遍偏低,但法国看漫画的有很多是中年人,因此对某些情节就会产生误解,甚至造成成见。

  我曾经在安古兰漫画节上做过现场漫画表演,观众们都非常热情,但我觉得中国的漫画在他们的眼里还是偏向于保守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将个人的审美追求进一步加以提升。在“走出去”方面实现“开门红”是好事,但要真正长久地赢得国外读者的敬佩,我们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题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钟琳

  实习生 林莹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