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广州“优秀城市美容师”刘秋生

2015年02月05日05:2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广州“优秀城市美容师”刘秋生

  刘秋生曾在环卫工人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图为他和环卫工交流清扫绿化带树叶的诀窍。

  宋超 摄

  每年广州的雨季,环卫工人刘秋生在路面上清扫垃圾,衣服都被淋得透湿,而到了七八月的酷暑时节,烤热的路面透过胶底鞋烫到脚底,他甚至有几次中暑。

  在广州已做10多年环卫工人的刘秋生,夫妻两人每天凌晨4点多就从被窝里起来,在天还没亮时就开始一天的环卫工作。很少广州人知道,脚下的路,是谁打扫。

  刘秋生历经广州市“创卫”、“创文”工作,曾连续数月每日“奋战”到深夜。在2014年广州登革热疫情最严重之时,刘秋生除了清理城市各个角落的卫生“死角”,还要说服居民共同参与防蚊。这年10月,刘秋生成为广州市政府认可的“优秀城市美容师”。

  这位50岁的环卫工说,他还想在广州干上10年。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宋超 记者 李书龙

  烘干衣服继续干的清洁工

  清晨,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道的市民走出家门,街道整洁,清爽干净的新一天。

  “不过,如果你起床的时间再早一些,看到的情形就不是这样了。”1月27日凌晨5时许,天园街道环卫站主管刘秋生一边拽起长长的扫帚,一边指着路边的垃圾说,“你看这儿,多是昨晚的夜宵摊留下的。”

  刘秋生,广州市环卫工人,为广州美容第12个年头——初中毕业后,刘秋生从湖南衡南老家参军,在驻守湛江的某部队待了3年,期间当了班长,入了党。退伍后留在广东谋职。

  2003年,正在找工作的刘秋生看到了广州市某街道环卫工招工广告。“当时每月有700元工资,还有‘五险’,算是不错了。”于是,刘秋生带着老婆一起应聘,做起了环卫工人。这份工作,刘秋生夫妇俩一直做到现在。

  从此,两人几乎每天都是凌晨4时半起床,5时准时上班,不分寒热酷暑,风雨无阻。

  广州四五月份的雨季,刘秋生的雨衣根本不管用,衣服被淋得透湿。即便如此,清洁工作不能中断,刘秋生便在休息时找个偏僻地方脱下衣服,烧些干树叶来烘烤湿衣。

  七八月酷暑时节,刘秋生中午走上大街,炙热的路面透过胶底鞋直烫脚底。刘秋生说,他曾有几次因在烈日下长时间工作而中暑。

  “一些卫生死角,路窄人多,没法在白天清理,只能在深夜趁居民休息之后,我们才能加班清理。”刘秋生说。

  有时遇上城中村居民楼之间不足半米的隔巷,地面积满污水和生活垃圾,由于车进不去,刘秋生和工友们只能用双手把垃圾清运出来。

  2007年,刘秋生因平时表现勤恳负责,在越秀区某环卫站当上了保洁班长。当年广州市正在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刘秋生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忙碌,常常加班到深夜。

  说服居民除蚊的清洁工

  从2014年6月开始,广东多地发生登革热疫情,截至12月1日,全省20多个地级市登革热病例有4.5万多例,而广州就占了3.5万多例。刘秋生在这一年已经成为天园街道环卫站代理保洁主管。从当年8月起,刘秋生和他的工友进入紧急工作状态,每日的工作除了要清除卫生死角,还要全面清理积水、脏水。

  有一次,刘秋生带着几位环卫工到一栋9层高的老式居民楼,他们在楼顶看到整个顶层堆满了各种花盆,其中不少空盆有污浊的积水。按照当时的环卫标准,刘秋生需要将积水全部清理,并将空盆搬到一楼集中堆放处理。

  有些居民对于清理工作不理解,刘秋生说有户人家甚至放出狗堵在楼道里。刘秋生耐心地给居民解释,“现在登革热疫情比较严重,你们楼顶的污水会引来蚊蝇,这是不安全的。”刘秋生答应居民,等到疫情解除,他们会将所有空盆再从一楼搬到楼顶,居民们才最终同意了他们的清理工作。

  在疫情最严重的一段时间里,环卫站的任务十分繁重。由于人手少,工作量大,而环卫站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招到新工人,刘秋生只得发动站里所有工人去拉老乡加入环卫站的工作。

  那段时间,刘秋生和妻子两人每天都是回家倒头就睡,“顾不上说话。”刘秋生说。

  广州登革热疫情经历了两个月的防控、消杀之后,在去年11月得到控制,大范围暴发的风险已经消除。而刘秋生也因为在防疫期间表现突出,被上级准许提前结束了代理主管的考核期,成为环卫站的正式主管。在这一年年末,刘秋生成为由广州市政府评选的2014年度100名“优秀城市美容师”之一。

  亏欠孩子的清洁工

  10多年来,刘秋生夫妇一直蜗居在天河区棠下街道的城中村。出租房不过10多平方米,每月交600元的房租,从出租房的窗子伸出手去,可以摸到对面楼的墙壁。

  刘秋生夫妇在环卫岗位上勤恳工作,连过年都很少回家。工作中的苦累他们能克服,但说到生活和家庭,他们觉得亏欠孩子太多。2003年在广州开始从事环卫工作时,他们的大儿子10来岁,小女儿才7岁。两个孩子都留在老家农村,由爷爷奶奶照看。夫妻俩只在寒暑假时,才能将两个孩子接到广州团聚。

  有一年,刘秋生突然接到老家的电话,说是刚上初一的儿子突然不见了。夫妻俩因为工作繁忙没法立即回家,只能打电话托亲友帮忙找人。两人愁得一宿没睡,第二天才得到消息,儿子跑到东莞投奔表哥打工去了。最后,两人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去见儿子,儿子也因为偷跑出来不敢到广州见父母。最后,父母和孩子虽相隔一市,但还是没能见面,刘秋生在电话里将儿子劝回了学校。

  “我们的工作不起眼,但一天都不能间断。”刘秋生说。刘秋生早已习惯环卫工作的苦和累,但他仍有一些期许。“待遇不高,工作很累,但我们希望环卫工作也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这是刘秋生和他的环卫工人说得最多的话。

  对话

  城市干净整洁需要

  所有市民共同付出

  南方日报:近些年,广州已出台了不少改善环卫工人待遇的政策,还有哪些急需改善?

  刘秋生:以前不许外来务工子女在广州读书,现在早就解决了。2014年,广州市发布了入户新政策,使得我们环卫工人有入户广州的可能性。我希望能适当地提高工资,最实际的是希望能有一套公租房。

  南方日报:环卫工岗位留得住人吗?

  刘秋生:因为待遇低,环卫工人流动性大,大多数人干个半年到一年就会走掉。很难留得住人,现在基本都是50岁左右的人,年纪轻一点的都不会干。还好政府和一些热心企业时常会做一些帮助、赞助我们的事情,让我们能被越来越多的人尊重。当我们得到一些市民的感谢时,我们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南方日报:你希望广州市民怎么理解和支持你们的工作?

  刘秋生:有少数市民随手乱丢垃圾或乱倒垃圾,我们有时会当面劝阻,但很多时候都得不到理解,甚至有人说“我不丢垃圾,那你们环卫工不就失业了”。有的司机在马路开车时随手的一扔,就可能造成环卫工人的生命危险。我们希望广州市民能自觉保持卫生文明的习惯。城市干净整洁,需要所有市民的共同付出。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