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记者到济南军区某大队采访,恰逢他们召开“维修保障奖”表彰大会。对这个奖,记者并不陌生,该大队是个技术单位,科技进步奖项是官兵评功评奖、晋职晋衔的重要依据。但是有不少“老黄牛”式的干部,获得的“大奖”虽少,对部队战斗力提升的贡献却不小。之前在表彰科技进步奖项获得者时,他们没有忘掉这些“老黄牛”,专门为他们设立了“维修保障奖”。
大队政委张启明向记者解释道:“过去颁这个奖时往往在台下进行,往往被当成了安慰奖。今年我们大队领导参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感到,大力提倡‘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就不仅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还要让老实人荣光!所以,我们专门为这些‘老黄牛’召开了这场表彰大会。”
现场聆听主持人宣读颁奖词,记者发现这9位名不见经传的“老黄牛”其实个个不简单:助理工程师方建华历时3年担纲编写了某弹炮结合系统维修保障规程,下发部队后成了基层官兵保养维护装备的“百宝书”;高级工程师薛兰柱研制出野战雷达器材箱组并推广部队,产生了显著的军事效益,他却以“距离战场要求有差距、仍需改进”为由迟迟不肯报奖;电站室主任李健一项发明革新做了十几年,中间多个子系统可以单独报奖,但都被他一一放弃。他的理由是各个子系统单独报奖,的确能增加个人的获奖数量,但多个发明相互独立,难以形成方便快捷的整体保障效能……
据介绍,在该大队,很多像他们一样的“老黄牛”想干事多,想名利少,但大队党委一直以来没有忽视对“老黄牛”式干部的关照和厚爱。高级工程师刘志远攻关课题资金短缺,大队党委研究讨论后,决定为刘志远的专项科研单独申请经费……
“我们既从党委那里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更在全体官兵面前感受到了荣光!”走下台来,披红挂彩的助理工程师方建华激动地对记者说道。“老黄牛”得荣光,也端正了不少年轻干部的政绩观、名利观。大队助理工程师、博士孙香冰坦言,以前老想着早出成绩早进步,革新成果不成熟就想着报奖,今后要一门心思踏实工作,努力为部队建设多作贡献。(记者 周远 特约记者 张世峰 通讯员 赵振威)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