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坚 叶慧
在庆元县采访时,记者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乡镇干部除了有自己的驻村联系点,还有一块产业实践基地。19个乡镇出现了一批“西瓜干部”、“茭白干部”、“灵芝干部”、“灰树花干部”等群众认可的产业干部。他们用自己的技术示范,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上述做法是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在当地已坚持了10年并被省内外广泛借鉴应用的制度,至今仍然围绕着新时期、新使命、新要求不断深化。
庆元、云和等地的乡镇干部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既有一张职权清单,明确自己服务领域;又有一张技能清单,懂得怎样服务群众。
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刚启动时,记者就曾到庆元进行过采访,10年后再次关注这个主题,仍然感到历久弥新。其内涵和功效,已从最初要求干部掌握一两门农村实用技能,发展到以技能建设为主线,不断提升干部农村工作本领;以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不断增强密切联系群众实效;以机制创新为根本,不断增强乡镇党委政府调控能力等范畴。
山高水长
十年坚持一脉相承
冬日的一个早晨,隆宫乡党委书记余兆云又来到莲湖村,和村干部商议项目建设的事。此时,温暖的阳光洒遍村前巷尾,随处可见劳作的村民和忙碌的工人。
村东的大片竹林边,卧着一块鱼型巨石,镌有赤红的“渔乐”二字。沿着石碑往里走,是一个30亩大小的鱼塘,长廊半围,上架蓝色栈道和亭台,远处是一排正在兴建的房屋。余兆云说,这是村里在建的最大规模的农家乐。目前莲湖村已注册了15家农家乐。
隆宫乡是庆元县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的发源地之一,干部学技能用技能蔚然成风,并成为一种习惯和责任。“但与早些年相比,学习内容、服务水平和技能层次都有大幅提升,必须适应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美丽乡村建设。”余兆云说。
莲湖村过去一直以竹木加工为主,产业相对单一。2011年,结合旧村改造,乡里积极谋划利用莲湖村的山居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打造集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养生和特色农家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在乡里的支持和指导下,村里成立了大和种养专业合作社,并在2012年底流转土地2620亩,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为稻田套养、观光鱼塘、水果基地和特色养殖基地等。同时引进工商资本1000多万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莲湖村民委员会主任胡光火说,现在的乡干部都是多面手,懂的技能真多。他举例说,比如农家乐特色村项目,从规划、报批、招标到包装宣传都是由乡干部牵头完成,既为村里节省了成本,又少走了弯路。
2003年,庆元县江根乡通过乡镇干部示范引导和技能服务,在偏僻山乡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高山蔬菜种植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县里及时总结江根乡的经验,从2004年5月起在各乡镇全面推行“培养技能型干部,打造技能型政府”工作。
乡镇政府的功能、职能和机构设置也因此发生巨大变化,乡镇干部从分室办公集中到开放式行政服务大厅,从机关化坐班“冲”到乡村建设最前沿,从服务群众身手单薄变成技能多样有求必应。
近年来,这项工作又通过推行乡镇干部履职“百事通”继续深化和提升。
庆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诸葛春杰说,干部需要掌握的技能不仅包含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专业技术知识,更强调领导和指导当地经济发展、加强社会治理、抓好基层党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各项农村工作技能。
他告诉记者,各乡镇普遍列出了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和基层组织工作三大类50多项“技能清单”,并建立了乡镇干部技能学习考核和服务档案,促使干部“人往下走、人往下沉”,切实提高服务群众、推进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本领。
情真意长
服务群众没有上限
乡镇干部依附和生长在农村这块土地上,最知土地的丰歉和冷暖。
黄嗣进是庆元县贤良镇党委书记,对农村工作很有心得。他认为,技能型政府建设最突出的成果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实惠。
只有这个“实”体现在干部办实事、尚实干、重实绩上,“惠”及百姓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现在贤良镇干部到村里去,都习惯带着一个“暖心包”,里面放着螺丝刀、体温计、风油精、救心丸等小物件,遇到村民有事,能临时救个急。
青林村有个叫林海的小年轻,在宁波做电子商务,规模挺大。回村里探亲时,发现外婆对驻村的乡干部比对自己还亲。
外婆说,是干部经年累月地帮忙,让她把他们当成了亲人。林海很感动:“有这样的干部,就会有好的干事环境。”于是他把主要的电商业务迁到了庆元,并筹划在贤良镇投资民宿业。
记者发现,在乡镇干部的技能清单里,有一项没有明文写入,但却始终被干部们坚守着,那就是对服务对象的一片真情。
2013年11月,庆元县提出建设“中国避暑胜地”的构想,为了提升乡镇干部的发展理念和规划技能,专门请来台湾辅仁大学叶美秀、林鉴澄两位专家,办了一期生态旅游产业培训班,重点讲述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以及台湾民宿经典案例借鉴等内容。
黄嗣进等贤良镇的干部也去听了讲座。“林教授在讲课过程中,不停地咳嗽,咳得我心疼。”下课后,黄嗣进赶到村里找来止咳的中药,连夜送给林鉴澄。乡干部的纯朴和厚待让林鉴澄很感动。之后,林鉴澄几次来到贤良镇,帮助规划设计富有山乡特色的民宿和旅游景观。
目前在贤良镇,由台湾学者规划设计的10多家民宿正在建设中。虽然还没建好,但已有外地的市民定下了来年夏天的房间。
而邻近的张村乡,则鼓励干部穿好“三双鞋”,走好为民路。
穿好“胶鞋”进村入户,把群众的事办起来;穿好“跑鞋”扎进一线,抓好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穿好“雨鞋”赶赴前线,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张村乡党委书记全长荣解释说,“三双鞋”实际上就是对干部的素质和职业要求,在多重角色的转换中,干部对做好“三农”工作的自信心因此增强,成为新时期合格的乡镇干部。
全长荣说,曾有农民抱怨一位驻村乡干部年纪太轻,这位80后干部“顶撞”说,不要小看我这张娃娃脸,我种出的西瓜照样比你甜。
这引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张村乡曾盛产西瓜,但随着大量劳力外出,种瓜人越来越少。2013年初,乡里决定重振山地西瓜特色产业,但留守村民反应不大,“担心没有技术保障”。于是乡里决定建个示范基地,乡干部亲自种瓜,“与其说给群众听,不如做给群众看”。
全乡24名干部一共认领了23亩地,当起了瓜农。从平整土地、瓜苗催芽到施肥浇水,乡干部边学边干、亲历亲为。到了产瓜季一结算,24名乡干部收获西瓜2万多公斤,且个大味甜。村民种瓜热情被重新点燃,山地西瓜种植基地迅速发展到了1500亩。
全长荣说:“有技能、懂管理的‘西瓜干部’越多越好,服务群众才更直接有效。”
博采众长
方式方法与时俱进
10年前,庆元县委组织部牵头设计了技能型政府的框架和行进路径。当时的组织部长是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10年之后已成为100公里之外的云和县县长。而我们在云和县的一些乡镇,也体验到创新不离其宗、服务不变本源的新型乡镇治理方式。
石塘镇在改革乡镇机关运行模式时,党委书记陈伟忠曾率队到庆元县考察学习技能型政府建设,回来后即提出,要通过强化服务职能,使乡镇进一步转型为便民、亲民、利民的服务核心。
石塘镇把所有业务科室和职能站所整合前移到5个业务中心8个服务平台,通过“超市化自选、面对面交流、一站式办理”,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各项服务。
仅仅是机构设置改革是不够的,镇里同时列出了各中心和窗口需要重点掌握的50多项技能清单。陈伟忠说,要让干部真正掌握服务本领,打好干事基础。
记者在村镇管理中心看到,这里列出了24项必须掌握的“技能清单”,其中政策处理补偿标准、农村建房审批、“三改一拆”等5项内容,还被要求全镇干部学习掌握。
云和县委副书记、县长叶旭勇对记者说,乡镇干部的能力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应知应会的工作技能匮乏,就会没有话语权,影响谋划、决策和执行力。
云和各乡镇普遍以建设“服务型基层政府”为抓手,打造一支“三懂三善三能”的干部队伍:懂政策善宣传,能服务农民创业致富;懂民情善协调,能调解农村矛盾纠纷;懂农事善沟通,能服务农民发展生产。
安溪乡是一个畲族乡,2014年被列为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主持这项工作的常务副乡长季剑,起先对集体产权制度是什么、怎么搞一头雾水。
在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中,他们“做足准备工作、做细摸底工作、做好界定工作”,从4月10日召开全乡干部动员会,到5月5日8个行政村都召开股东代表会议,不到一个月时间,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创造了“安溪速度”。
在确权确股的基础上,安溪乡继续探索赋权活权工作,并在下武村开展股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2014年7月23日,下武村20户村民通过股权抵押,从村镇银行成功贷款230万元,真正让农民感受到了股权的价值和股份制改革的好处。
白龙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饶伟贞和记者聊起电子商务头头是道,俨然是个行家。他说,电子商务已成为街道的亿元产业、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
白龙山辖区内有各类企业400多家,街道积极引导企业将营销方式从实体营销向电子商务延伸。饶伟贞说,在推进“电商换市”过程中,街道倡导干部把实体技能向方法技能扩展,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服务。
对“个头大”的提供“拉一把”服务,对“刚起步”的提供“扶着走”服务,对“活力强”的提供组团式服务,对“技能弱”的提供“保姆式”服务。
目前,街道网店已达300多家,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企业型网店。2014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1.8亿元,成为丽水市农村电子商务示范街道。
不遗寸长
乡村建设风生水起
云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叶石玄仙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对乡镇干部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乡镇不但要有普适性的“全科干部”,同时需要有底蕴深厚的专业人才。
记者在赤石乡采访时,体会到了这一点。
村镇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是许多乡镇的重点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遍缺乏专业的规划设计人才。一味地靠上借外,一是成本高,二是容易“水土不服”。而在赤石乡,却因为有自己的专业技术力量,这项工作风生水起。
记者见到董存富的时候,他正在基本建成的“木木部落”查看细节。“木木部落”是一个民宿项目,由乡政府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12栋木屋古色古香,沿地势错落布局,山林环绕,溪水穿流,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带。
董存富就是这个项目的设计者。他的身份既是乡干部,也是乡属云和县七赤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专业的董存富,出校门后在宋城集团工作了5年,是杭州休博园苏黎世小镇、地中海别墅的景观项目主要设计者之一。2012年决定回故乡发展,考入了赤石乡政府。
对董存富的到来,乡里如获至宝。“美丽乡村建设亟需这样的专业人才。”乡长曹刚毅说。
乡里放手让董存富对赤石乡村旅游进行规划设计,相继完成了农耕园、渔村广场及“木木部落”等一批乡村风情项目。同时董存富还着手对南洞等传统村落进行主题策划,文化包装,力争打到山外去。
但显然,仅仅有一个董存富是不够的。叶旭勇介绍,云和县围绕实施“小县大城”战略,为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打造“童话云和”,要求乡镇(街道)干部把城乡规划管理列入必学技能清单。县政府为此还专门购买了一批书籍提供给他们学习。
记者在庆元、云和等地采访时强烈感觉到,乡镇干部学技能、强本领早已不是上级要求、岗位任务,而是基层政权生态链中执政能力的重要枢纽。对于希望通过有效治理获得成长空间和财富增长的群众来说,干部的责任和本领之间的默契感,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体验。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