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河南开封禹王台公园内,64岁的张洪军在园内自费开办了“汴梁婚俗文证博物馆”,供市民免费游览。展馆内收藏了从清代乾隆年间到现代的各式结婚证2000余张,令参观者大饱眼福。张洪军从事婚俗物品收藏近20年,期间付出了几乎所有积蓄。他认为小小结婚证背后,反映着每个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内容,别具特色,但亘古不变的是人们对待爱情的认真态度。“婚姻是件严肃的事情,代表一种责任。而如今,有些年轻人却视婚姻如儿戏,结婚、离婚变得如同家常便饭。希望他们可以来此感受下长辈和古人的爱情,或许能帮助他们更加珍视自己的婚姻。”张洪军如是说。图为张洪军收藏的60年代新疆、内蒙等地的结婚证。马义恒 摄
2月3日,河南开封禹王台公园内,64岁的张洪军在园内自费开办了“汴梁婚俗文证博物馆”,供市民免费游览。展馆内收藏了从清代乾隆年间到现代的各式结婚证2000余张,令参观者大饱眼福。图为张洪军称,这张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上展现出了西方元素。 马义恒 摄
2月3日,河南开封禹王台公园内,64岁的张洪军在园内自费开办了“汴梁婚俗文证博物馆”,供市民免费游览。展馆内收藏了从清代乾隆年间到现代的各式结婚证2000余张,令参观者大饱眼福。图为张洪军收藏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结婚证,极具当时的时代政治特色。马义恒 摄
2月3日,河南开封禹王台公园内,64岁的张洪军在园内自费开办了“汴梁婚俗文证博物馆”,供市民免费游览。展馆内收藏了从清代乾隆年间到现代的各式结婚证2000余张,令参观者大饱眼福。图为游客一边参观,张红军一边为其讲解一张张结婚证背后的故事。马义恒 摄
2月3日,河南开封禹王台公园内,64岁的张洪军在园内自费开办了“汴梁婚俗文证博物馆”,供市民免费游览。展馆内收藏了从清代乾隆年间到现代的各式结婚证2000余张,令参观者大饱眼福。图为中国50时代的结婚证,制作精美如同工艺画,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对待婚姻的重视。马义恒 摄
2月3日,河南开封禹王台公园内,64岁的张洪军在园内自费开办了“汴梁婚俗文证博物馆”,供市民免费游览。展馆内收藏了从清代乾隆年间到现代的各式结婚证2000余张,令参观者大饱眼福。图为张洪军收藏的台湾地区的结婚证。马义恒 摄
2月3日,河南开封禹王台公园内,64岁的张洪军在园内自费开办了“汴梁婚俗文证博物馆”,供市民免费游览。展馆内收藏了从清代乾隆年间到现代的各式结婚证2000余张,令参观者大饱眼福。图为张洪军收藏的清代结婚的聘书。马义恒 摄
2月3日,河南开封禹王台公园内,64岁的张洪军在园内自费开办了“汴梁婚俗文证博物馆”,供市民免费游览。展馆内收藏了从清代乾隆年间到现代的各式结婚证2000余张,令参观者大饱眼福。图为张洪军收藏的清代皇帝御赐的“烈女匾”。马义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