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4日07:05 来源:新华日报
28.07亿人次,40天,史无前例大迁徙。今天,2015年春运大幕拉开,无数人背起行囊,回家过年。为了让他们“走了走好”,从火车站到客运站、飞机场,有无数人在幕后忙碌。春运前夕,记者跟随他们的脚步,记录这些“春运螺丝钉”的24小时。
1:02 他为列车“喂水”忙
“啪!咕咚咕咚……”水管和水箱的撞击声打破深夜的宁静。昨天凌晨1:02,从淮北开往江山的K8371次列车刚在南京火车站站台停稳,加水组管更生师傅稳稳将水管插入列车水箱接口,打开上水阀,等水箱上满水后关闭水阀,提着水管走向下一节车厢。
此时,管师傅顶着寒风,在股道里跑了近5公里,插拔水管上百次,双手、脸颊冻得通红,给水时迸出的水花打到身上瞬间结成冰豆子,袖口、裤腿都结了冰。“一分钟一吨水,一趟车停五六分钟,加5吨水没问题。”一节车厢25米,他就这么来来回回,一个班要走20公里。
凌晨到早上4点,是加水组师傅最忙时,南下、北上的列车都要在南京站加水。夜已深,路过的火车窗帘紧闭,大多数旅客还在梦乡。天亮后,他们拧开水龙头,汩汩清水流出。
在南京火车站,管师傅和同事每天给154趟普速列车加水。这样的忙碌,一直持续到早上7点一刻交班。“春运加开临客,我们会更忙。”他抖抖身上冰粒子站直,广播里传出列车进站信息。
200米外,管师傅的妻子黄克勤在车站安检区忙碌着,为了方便照顾家里,他们常常一个上班,一个休息,一周只能见几面。到了春运,都满负荷上班,见面时间更少。“为了乘客平安到家,也为了我们这个小家,再苦,再累,都值得。”黄克勤说。
6:00 “花站”的第27个春运
昨天清晨6点,南京小红山客运站一楼大厅,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子正在忙碌。“花站,早班车一切正常吧?”“目前一切正常。”
“花站”是南京汽车客运站副站长花友梅。大厅、安检、候车……车站的每个角落都有她的身影,她即将迎来自己的第27个春运。
“我想去玄武湖看看,行李怎么办?”准备回盱眙老家过年的耿卫国,买到昨天下午的车票,离发车还有七八个小时,身旁摆着巨大的编织袋和油漆桶。“我带你去寄存行李,别忘记发车时间。”花站顺手拎起油漆桶,带着他往寄存处走去。
“很多出门打工的乘客不会提前查车次,拖着行李来车站现买现走,有时买不到车票,连个落脚处都没有。春运期间,候车室打足空调24小时开放,让他们舒舒服服候车。”花站说,长途车站去年从中央门搬到小红山,考虑部分旅客习惯跑到中央门坐车,今天起车站开行中央门到小红山的接驳车,不管有没有车票,都可以免费坐。
“10日到15日,南京开往汉中、宜昌、西安、郑州等地,超长途班线车票紧张……”她提醒想买票的旅客,“抓紧买票啊!”
10:00 她一天剥3.3万枚硬币
“师傅,我的票卡在11号机器了。”昨天上午10点,南京火车站自助售票厅,赶着出差的吴兵着急万分。开机、检查,宋红霞飞快排除机器故障。排障,只是她工作的一部分。每天,她大部分时间用在“侍候”车站30台自助售票机和6台自助取票机。
随着自助售票机普及,加上网络购票比例逐年上升,自助取票机每天至少出票2000张,最高峰时一台自助取票机一天出票2900多张。人工窗口排长队的场景已看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自助设备的火爆,这背后离不开宋红霞们的付出。
带着藏青色套袖,娇弱的宋红霞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从上午8点到次日,24小时一个班,3.3万枚重达300公斤的硬币剥、放,36卷重达45公斤的票卷放置到位,都由她手工完成。熟悉宋红霞的人都知道,她的手特别粗糙,“一个空的硬币箱2公斤多重,装满硬币后大概五六公斤,搬到1.5米高的机器里,一个班至少重复90次,一天下来手基本使不上劲。春运来了,更忙。”
16:00 “国庆、春节都在路上”
“春运期间容易出现雨雪天气,我们得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保障道路安全。”昨天下午4点,记者拨通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总队连徐支队二大队杜祥永手机时,他正在路上巡查。
“中秋、国庆、春节,我基本上没在家里过过,都在路上。最关注的就是天气,如果路上积雪很厚,再加上夜间视线不好,一旦出现事故,稍不注意,后方来车就会撞上横在路面上的事故车辆,造成二次事故。作为路政人员,要做的是在事故现场疏导交通……”
两年前春运期间,在二大队辖区发生事故,杜祥永硬是在风雪中站了一整晚疏导交通。回来后,他发起高烧,几天不退。问到这里,他笑笑说:“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这样做,这是责任!”
23:00 “徐医生”保飞机健康
飞机起飞、降落是一种风景,每个航班的安全出发、到达,背后需要庞大的专业团队维护。2日,时钟指向晚11点,东航江苏公司飞机维修部内灯火通明,徐志强像往常一样,在飞机“体检中心”对这些庞然大物进行“诊疗”。被大家亲切称为“徐医生”的徐志强已从事飞机维修22个年头。
“机务就是飞机的‘医生’,我们要精心呵护飞机,让它们安全翱翔天空。”“徐医生”对飞机的检查标准非常严格,对组员们的要求也很严格。
“春运是航空旺季,飞机执行任务多,我们更忙,更要注意不能忙中出错,因为很小的疏忽也会对飞机安全带来影响。”多年的维修经验,让他练就一套“望闻问切”的本领。“不久前,一次检查接近尾声时,飞机尾部有个很小的角落,我反复看,觉得有些异样,便和同事打开盖板做测试,最终找到一个肉眼几乎看不到的漏油点。”他说。
“只要飞机有任何状况,我们都随时出动。”飞机飞到哪,“徐医生”和他的团队就跟到哪。 本报记者 吕 妍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