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2日00:54 来源:江西日报
有病要医治,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若有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健康形象,即使有病也不医,无异于掩耳盗铃,引得大家笑话。然而,近来坊间就出现了所谓的“反腐自黑”的谬论,认为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是在抹黑党的形象。其言下之意是,为了维护党的形象,反腐败斗争应该适可而止或者干脆偃旗息鼓才好。散播这样的错误论调,不管是出于认识浅薄,还是别有用心,都可能混淆视听,不可不察。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一旦染病,积极治疗才是正确的态度。反之,就会铸成大错。春秋时期,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听扁鹊劝告,致使疥癣之疾恶化成绝症,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同时,这一历史典故也启迪世人: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意见,认真地弥补缺点、改正错误,才能防患于未然。
党组织也和人的肌体一样,总有生疮患疾的时候。腐败现象,就是侵入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坚持不懈反对腐败、坚定不移割除腐败毒瘤,不仅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更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历史的经验也表明,任何政权若放任腐败现象蔓延,都将招致灭顶之灾。当前,面对客观存在的种种腐败现象,如果我们讳疾忌医,藏着捂着,任由腐败分子侵蚀党组织的健康肌体,就很可能养痈成患,以至于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危及党和人民的事业。
“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尽管讳疾忌医的危害十分明显,但总有人不听规劝,直至身败名裂也不悔悟。持“反腐自黑”论者,亦是患了讳疾忌医的毛病。他们要么是认为揪出一批贪腐“蛀虫”会令群众感到失望,要么是觉得曝出的诸多腐败案件会影响群众对党的信任。这一逻辑看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却经不起推敲。诚然,在一个时期内,一批腐败分子被依法查处,老百姓难免会有些议论,但随之而来的必定是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点赞”。这是因为,打击腐败,就是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谁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就会支持谁、拥护谁。这样的逻辑,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非但没有影响党的形象,反而彰显了党对腐败零容忍的坚决态度,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坚定的支持和拥护,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只要我们继续做到对腐败分子绝不手软、对腐败现象绝不姑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就能向全党全社会表明,从严治党不是口号,惩治腐败没有例外。这才是对党的形象的最有效维护。
讳疾忌医不如刮骨疗毒。当下,我们不仅要警惕有人打着“反腐抹黑党的形象”的幌子阻挠反腐工作深入推进,更要在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严厉惩处的尺度不变,做到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只要剜去腐败的毒瘤,我们党就一定能永葆健康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江西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