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顺德商圈调整进行时

2015年01月30日04:58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顺德商圈调整进行时

天佑城集购物、饮食、娱乐为一体,是居民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戴嘉信 摄

  春节将至,本是各大商圈传统意义上的旺季。但现实却是弥漫着丝丝寒意。

  如今在顺德的各大商圈游走,过往人流如织的场面恐难再现。在乐从、龙江等地,甚至出现部分商户因生意惨淡,集体罢市要求减租。

  但在藏富于民的顺德,民众的消费需求依然庞大,过去一年,顺德区内各大购物中心遍地开花,已形成以大良、容桂两大中心城区为主,其他镇街为辅的商业布局。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1月,顺德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750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500万零售额以上企业数量超700家,可见市民消费势头强劲。

  对于国内大的消费市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有过这样的论断:电商购物模式对“提袋消费”的冲击最大,但这只占了中国消费市场的1/3,另外2/3是电商无法替代的旅游、文化、餐饮等体验式消费市场。

  为了留住更多线下的消费者,顺德本地的各个商圈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从主题购物到提高餐饮、娱乐等体验式消费比例,再到全场覆盖免费WiFi,提供网购服务……都在致力增强传统商圈的客户体验和粘度。

  “未来,随着集观光、餐饮、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商贸功能华侨城项目的落成,将像鲶鱼一般进一步搅活顺德的商业江湖。”有业内人士如是研判。

  “一镇一中心”的商业版图

  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工业的高度发展对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三产也会带来溢出效应,由此带动与工业配套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业的需求。

  在拥有庞大制造业体量的顺德,商贸业的版图也颇具区域特色。一是为传统制造业服务的零售和分销,如乐从塑料、钢材专业市场向制造业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乐从家具市场提供成品销售等,以本土为起点辐射珠三角地区。

  另一部分则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数据显示,去年1月—11月,顺德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750亿元,同比增长13%,商品销售总额接近3000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500万元零售额以上企业数量超700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2.2%,较2013年全年持平,可以发现其市场消费正稳步回升。

  在区域布局上也形成鲜明的“一镇一中心”的商业版图,自2004年顺德区政府编制的《顺德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原来“顺德商贸业盛景看大良华盖路”的一域独大格局被打破,永旺、新一城、大润发等大型购物中心在顺德中心城区陆续崛起。

  目前,除了大良、容桂两大中心城区拥有大型商业综合体外,顺德其他镇街也进驻了不同的大型商业项目,形成各自的商业圈。

  “顺德是典型的藏富于民之地,十个镇街均有其支柱产业,市民可支配收入高,消费能力强,若不是购买高档商品,他们都希望尽可能在当地消费。”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政府和民间资本的投入下,如今的陈村顺联广场、龙江盈信广场、乐从天佑城等镇街商业中心与大良中心城区呈现分庭抗礼的态势。

  对此,相关人士也表示,顺德商业正处于平稳发展阶段,除中心城区品牌商家进驻基本饱和外,其余镇街仍具有一定的市场空白。“镇街电影院、餐饮品牌、商品等类型少,档次较低,与中心城区有一定差距,当前来顺德投资的商家更多关注镇街市场的发展潜力。”他说。

  电商冲击零售业增速大减

  尽管顺德各大商圈历经多年积已基本成型,但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来袭,电商渠道对线下的疯狂侵占,也让线下商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子商务减少了很多流通中的环节成本,所提供的产品能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价格优势也会促使市民更多地倾向于网上消费。”业内人士表示,电商对顺德商圈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数据显示,近两年,顺德大型超市营业额增速放缓,已从原来的20%下降至10%左右。

  日前,记者走访发现,午饭时间大良嘉信城市广场内仅有十几个客人来往走过,除了一楼商铺开门迎客外,二、三楼除了娱乐场所、电影院和餐饮外,几乎无零售百货布局,让人感觉冷清。

  “嘉信广场是顺德最早期的大型商场,以前常常和家人过来看电影,但自从家附近也有同类型商场后,来嘉信的次数就越来越少。”家住容桂的林颖欣说,嘉信广场对于十年前的顺德人来说相当吸引,不仅有知名服饰品牌,还有观影效果好的电影院,朋友聚会也会选择此地。

  但随着德顺广场和容桂天佑城等大型商场的开业,嘉信广场的优势不再明显,如今林颖欣几乎不到嘉信广场消费。“商场人流不足是老问题,我们主要做熟客生意。”在该广场经营服装店的刘小姐发现,嘉信广场近年来不断加大儿童消费项目和餐饮服务比例,购物的人群通常是聚餐后散步到此的。

  对此,合富辉煌市场部经理廖德源表示,为了保持商圈活力,聚集人气,顺德区内商场正不断增加餐饮、电影、职业培训、早教培训等体验式消费的比例。“商品零售已不再是市民进入商圈的最大引力,而体验式消费正是电商无法取代的,也是商场集聚人气最关键的部分。”廖德源称,体验式消费将成为未来五年顺德商圈发展的趋势。

  实际上,新一城购物广场从2013年便开始对场内业态进行调整。从早期的负一层和首层主要经营饮食和零售百货类,二层以服饰销售为主,三层偏重餐饮和早教、游乐设施,转变至如今的负一层集中小品牌自营小商家,一二层缩小服饰销售面积,增加餐饮比例,引进休闲餐饮,吸引年轻人聚会消费,三层则继续吸纳教育培训等机构,以此增强零售百货的吸引力。

  “不再是为了单纯购物而进入商场,更多是带孩子上课或者看电影。”在走访的过程中,不少市民也表示,在商场内的餐饮和培训消费占了总消费的八成以上。

  用不可替代体验感对抗网购

  面对电子商务的不断挑战,城市综合体也在增强网购不可替代的线下体验感,以吸引顾客。

  1月11日,令人瞩目的顺德西南片区首个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宏汇城率先开放了项目销售中心。据介绍,宏汇城项目定位为集艺术欣赏、自然风景、时尚购物、美食餐饮、休闲娱乐、五星酒店、高档办公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城市商业中心。项目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综合体拥有5万余平方米的商业中心、5万余平方米的豪华酒店与甲级写字楼、8000余平方米的风情商业街区。目前喜来登五星级酒店、大地数字影院已准备进驻,众多国际知名商业品牌也在意向洽谈中。

  “杏坛将是顺德再次腾飞的根据地,未来5至7年,顺德经济的增长潜力一定在杏坛。”对于选择杏坛,顺德区宏汇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武生说,相信宏汇城将与杏坛共成长。

  “这个项目最大的特色是艺术。这是市民在网购时享受不到的。”王武生表示,宏汇城最大的特点是除了满足购物、办公等物质需求外,消费者还能拥有精神上的享受。

  “与一般商业广场只是单纯设购物、办公区不同,宏汇城还将提供文化艺术服务。我们将引进国内先锋艺术顶尖人物作品前来展示,整个综合体的设施也将更多地偏向艺术化,让市民进入宏汇城后,立刻可以感受到与众不同。”王武生说。

  王武生介绍,宏汇城内还将设置艺术展览馆、行为艺术区、乐队舞台等文化休闲场所。由内而外地将项目打造成跨界商业。未来这里还将成为城市生活的体验区,能为消费者组装他们所想要的城市时尚生活,将兼顾市民的物质消费和精神追求。

  “采取这种形态,还是为了能够与线上购物错位。”王武生坦言,他们希望增强不一样的艺术体验感,与线上购物,以及大良商圈已有的城市综合体错位。

  “为了保证这种特色的延续,每个月都会对综合体内的艺术品进行更换。甚至这些艺术品是非主流的,定位为先锋探索,做另类的文化思考。”他说,项目注重特色才有根,才能找到价值的原点。

  他还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前几年的亏损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坚持特色先行,项目才会有出路。他们对这个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信心十足,将只会对部分商铺进行销售,其余大部分只是用于出租,由企业自行管理。“这才能真正保证综合体的特色延续下去,及更好的对它进行运营。”

  ■纵深

  商贸新趋势

  华侨城项目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随着一批商业综合体的扎堆涌现,顺德的商业格局也在重新“洗牌”,尽管业界普遍认为,顺德尚未如禅桂中心区遭遇过剩的风险,但如何引导不同商圈之间错位竞争依然备受关注。

  作为老牌商业中心,容桂宏骏广场的发展近年曾一度陷入停滞,然而,自从旁边的富丽阳光城开业后,却似乎为其带来转机。

  富丽阳光城总经理张庆介绍,阳光城定位为佛山首席潮流智慧商城。该商城率先引入专用光纤,市民进场便可使用免费WiFi。同时,阳光城开创了实体店、网店、微店三店合一的商业经营新模式,并投入体感游戏等年轻人互动性较强的娱乐设备,打造年轻人喜欢的休闲购物广场。

  无独有偶,位于顺德西部的龙江盈信广场也迎来了商圈发展的“第二春”。去年12月,以开放式街区商业为主的盈信二期开业。除了引进各类主题餐厅和咖啡、甜品等潮流生活元素外,该广场还计划释放一期商场近5000平方米的空间,打造儿童世界,并对原有的盈信星光影城进行升级扩容,做大体验业态。

  如今,寻找精准定位再出发,已成为传统商圈应对商业格局调整的“新常态”。据悉,为适应线上渠道发展的大势,乐从商圈内的顺客隆超市已开通网上商场服务。市民上网订货后,超市工作人员将根据订单把产品配送到小区保温柜中。

  “目前顺德各镇街商圈的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内容都以生活配套消费为主。”廖德源说,以大良东区为例,从德顺广场到新一城再到黄金商业广场,每个商场内部业态都有所错位,但总体差异不大。

  谈到顺德商圈未来的发展,有关知情人士透露,今后顺德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大良主中心,容桂、乐从副中心核心商圈版图格局。

  其中,大良东区商圈将依托顺峰山景区周边分层错位发展大型商场、星级酒店和康体娱乐网点,通过引入华侨城项目,打造游客和居民观光、休憩游玩、餐饮、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商贸功能区。

  “华侨城的入驻也会给商圈带来新气息,刺激本土休闲娱乐消费。”有业内人士分析,华侨城不仅在全国各地都有成功运营的经验,而且在整合酒店、商业、娱乐等系列产业资源的能力上具有较大优势,其对知名品牌的吸附将帮助提升商业氛围和水平。

  ■聚焦

  高端消费群外流 顺德如何应对?

  买欧美奢侈品往港澳跑,买日韩品牌可能直接出国,买中高端牌子货就会到广州和佛山,返顺德则主要买生活必需品……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家底殷实的顺德人的消费常态。

  藏富于民经济生态为顺德培育出庞大的消费力,但身处大型中心城市的包围圈,再加上对外交通便捷,也让顺德直面消费群体和商业资源被周边虹吸的尴尬。

  在向第三产业发力的过程中,如何吸引高端的商业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本土高端的消费需求,是值得顺德各界思考的重要命题。

  本土商圈主攻中低端消费需求

  据统计,2013年,顺德区人均生产总值为20.39万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万元,人均城乡居民人民币年末储蓄余额15.07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4.27万元。数据显示,顺德市民普遍消费力较强。

  “我喜欢到广深消费,享受一站式购物的感觉。”家住龙江的刘女士表示,在顺德要买到优质的产品,往往需要跑多个商场才能凑齐。

  目前顺德本土商圈主要面对中端及低端人群,高端消费群体基本到外地购物。“客源的两极分化,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顺德本土商业配套的薄弱。”合富辉煌市场部经理廖德源说,商业有人气才能发展,但留在本地的大多是中低端群体,也导致了本地商业只能以生活配套为主。

  然而,有业内人士则认为,顺德高端消费群外流是正常现象,本土商圈并不需要为此改变定位,迎合少数人口味。“顺德距离广深、港澳近,受到这些一二线城市的商业辐射,且区域交通便利,外出消费已是顺德人消费习惯。”该业内人士认为,商贸业的发展需要尊重市场规律,讲求一定的服务半径和错位分工,市民日常的需求一般可以就近本土解决,而高端需求则可以通过稍远的区域来辐射满足。

  高端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

  如何留住中高端消费者,改变其“舍近求远”的购物习惯,廖德源认为,顺德仍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来培育,其中提升顺德商业环境应该摆在首位。

  廖德源分析,顺德人口不足250万,其中大良和容桂中心城区约有100万,其他镇街人口并不算多,加上制造业在全区经济总量仍占大比例,区域真正的中层以上群体并不多。对比佛山逐步出现的白领和金领阶层,顺德仍缺乏坚定的客户群体,发展高端消费市场的机会仍然未到。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认同,“虽然说顺德富人多,消费能力强,但从全区角度来看,高端市场容量有限,加上各阶层之间差异大,难以一一迎合。”有业内人士表示,曾有国际高端品牌有意进驻顺德,但经反复调研和考虑后,最终还是搁置了原有的计划。

  采写:高绮桦 罗湛贤 刘嘉麟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