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幼儿天性创作 如此震撼心灵

2015年01月30日04:53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幼儿天性创作 如此震撼心灵

《树木手拉手》。

《我有一个飞行梦》

《再造城市管道之美》。

幼儿美术作品。

  1月20日-25日,作为近年来本地最大型的幼儿艺术类文献性展览“起点 首届广州幼儿美术三年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举行。

  本次展览以“起点”为主题,收集并展出作品过万件,参与单位覆盖全市各幼儿教育机构。主办方表示,本次展览首次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的学术展示计划推动广州乃至南中国区域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展览选出的优秀儿童画及幼儿美术教案,也将成为未来儿童美术发展的重要参照。“我们不希望将这次展览办成一场‘汇报展’,希望通过更轻松活泼的形式为幼儿美育擦出新的火花。”策展人龙邃洋表示,本次“广州幼儿美术三年展”正如展览的主题“起点”所言,将持续通过每三年一个主题的方式,去寻找广州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路向,将本土幼儿美术教育的理念传到更远的地方。

  ◎嘉年华

  孩子们尽情抒写心中的“小宇宙”

  如果,小朋友稚气的涂鸦作品与“高大上”的学术三年展碰在一起,将会擦出怎样不一般的火花?1月20日-25日,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的“起点 首届广州幼儿美术三年展”,就告诉市民一个鲜活的答案。在为期六天的展览中,馆方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大小朋友。步入展场,成百上千幅色彩斑斓的画作悬挂在中庭,如万国旗般映入眼帘。整个会场就像一场盛大的嘉年华,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不希望将这次展览办成一场‘汇报展’。”本次展览策展人、当代视觉艺术培训中心教学总监龙邃洋说。无论专家还是市民,面对眼前这个场面宏大的幼儿美术展,心里都不禁萌生起“震撼”这两个字。在一楼展厅墙上,就贴满了评委们从1.7万多幅作品中挑选出的100组优秀作品。稚气未脱的笔触在纸面上尽情抒写着孩子们心中的“小宇宙”。这些画作都出自3-6岁的小朋友手笔,展览结束后将成为幼儿美育研究的重要“文献”。

  除了画作,二楼摆设的各种装置作品同样规模宏大。废旧罐子、积木、树枝、水管均可成为小朋友发挥灵感的玩意。由广东省机关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共同参与创作的《再造城市之美》,就是其中一件大型装置。作品中的水管被涂上红、黄、绿、蓝等颜色,再由孩子们用白色丙烯绘上几何图纹。“喜欢观察、探索和动手,是孩子们的天性。隐藏在城市地底的水管平常很难看见,这件装置让他们能够亲手触摸,体验管道的真实质感,从而产生艺术创作的欲望。”龙邃洋说。

  ◎互动成年艺术家与“孩”同乐

  值得一提的是,5位成年艺术家也参与到本次展览中,与“孩”同乐。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以艺术家的眼光去感染和引发孩子的想象力。艺术家谢昭一就设计了一个名为《感心》的艺术装置,与小朋友进行“心灵感应”。展厅内摆放着四个具有“特异功能”的装置,小朋友走近时,红外线感应器就会通过他们的动作捕捉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发出不同的光线和响声。“人与人在生活中会在无意识地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新的感知和触动,让我们的心灵越来越丰富。”谢昭一如此解释他的创作理念。

  这也是本次展览所期待达到的目的。“过去幼儿美育工作者之间缺乏交流,大家都在单打独斗,很难找到新的教案,如今我们通过交流,他们还可以继续对教案进行优化,取长补短。”龙邃洋希望,正如展览主题“起点”所示,希望通过这些“原生态”的展览,以一种宏观的方式告诉公众:本土幼儿美术教育的“起点”到底在哪里。

  展览现场还展示了多份优秀教案。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计划,经过主办方精心的布置后也变得趣味盎然。二楼展厅悬挂多幅有趣的照片,展示越秀区优秀教学活动案例《云娃娃》的成果:照片中的小朋友躺在黑色胶布上,身上铺满了棉花,扮成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憨态可掬。龙邃洋介绍,这个案例旨在开发小朋友的想象力,通过自己的创意感受天上白云的可变性。

  ◎创新

  让老师智慧地教,让孩子有趣地学

  “不管如何,当前的幼儿美术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还是有很大的飞跃,无论造型、想象、颜色、材料等方面,都已进入了多元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广东省美术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校长郭伟新指出,幼儿美育主要针对6岁前的儿童,他们更需要释放天性而非传授技巧。今后应引导老师更多从儿童的成长、发展上进行考虑。

  对此,龙邃洋也深表同意,他甚至认为,要让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就弄懂什么是“美”也是言之过早。“‘美’的教育是长时间的,幼儿美术只是人生接触美术的一个起点。我们不能设置太多门槛,而要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说话,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据了解,本次幼儿美术三年展还将不断生长和延续。主办方将对这一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广州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路向,并将本土幼儿美术教育的理念向全国乃至国外传播。“老师智慧地教,孩子有趣地学,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龙邃洋总结道。

  ◎困局

  幼儿美育重视形式,忽视天性

  本次“广州幼儿美术三年展”在表现小朋友想象力和创造力之余,也展示出广州市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水平在不断提升。众多幼儿美术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起。然而也逐渐显露出不少问题。

  “与香港、台湾等地的幼儿美育相比:我们轻视过程,而注重结果;重视形式,而忽视天性。”龙邃洋一针见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过去很多幼儿园的绘画课,都有过于程式化的问题,或者将小孩子的能力拔高。为此,本次展览的评选原则要求作品必须与3到6岁年龄段的生理发展相匹配,而对作品本身的好坏不作评价。

  本次入围的一组优秀儿童作品《我的好妈妈》,体现出上述的这种突破:扭曲的线条、或大或小的眼睛、不协调的身体比例,这也能算优秀作品吗?身为评委之一的龙邃洋,却对此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这个年纪的小朋友是一定连笔都握不稳的、是一定将颜色涂出界的。这种作品如果放在一般的比赛中,也肯定会被淘汰。但我觉得他们很有灵气,他们能将妈妈的外形特征凸显出来。”

  龙邃洋认为,孩子不成熟的画功,并不阻碍他们表达想法,关键在于老师要引导他们多画。画多了,手脑配合自然会越来越和谐。不过,他也指出,本次展览也有一些作品未能尽如人意。“幼儿园经常会让小朋友按照既定的程式画简笔画,它们的形式感太强,反而束缚了儿童的天性。我宁可让孩子们按着自己的想法涂鸦。”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实习生 林莹 通讯员 莫菲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