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泽
去年9月起,河南的新野、邓州两地民间先后发声,要求郑万高速铁路襄阳到南阳段在自己家乡设站。随后,两个城市的民间团体在全国多个城市发起各种形式的保路活动。这些活动背后,游子看到了家门、商户看到了商机……(1月29日 新京报)
如今,与时间赛跑的高速铁路俨然是一块“香饽饽”。为争夺郑万高速铁路襄阳到南阳段在自己家乡设站,河南新野、邓州两地展开了激烈较量。不同于清朝末年的四川“保路运动”,新“保路运动”争夺的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高铁争夺战”战势有增无减。不论是新野还是邓州,实战经验不可不谓丰富。邓州,主打“政治牌”,因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铁路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支持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邓州。新野,主打“原则牌”,由于郑万高铁线路发生改变,在新野设站更符合“取直原则”。
讲政治还是讲原则?此问句表面上无法作答,实际上是一个并不矛盾的选择。在笔者看来,讲政治与讲原则并非“针尖对麦芒”,两者都是为了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不论是政策也好,“取直”也罢,都不是固化的。作为高铁的线路选择,应兼顾速度要求和经济社会效益。
“保路运动”考验执政者大局思维。面对新野与邓州的针锋相对,偏执的站在哪一边都有失公允。高铁选线不是什么“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但有关经济民生。为此,在邓州和新野之间设的邓州东站是最优方案,这也是鉴于对速度和经济的全面考虑。
“保路运动”让游子看到了家门、商户看到了商机,更让执政者看到了人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人民公仆,不仅要在此次“保路运动”中存大局思维,还应在以后的执政道路上多为全局考虑。只有执政理念和具体行政行为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体现民生关怀,就是民意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