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9日05:35 来源:南方日报
提高教学课堂质量一直为新兴各学校所重视。图为新兴县环城中学初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黄鉴坚 摄
医疗卫生一直都是民生的热点。图为新兴县人民医院护士正为感冒婴儿注射。 冯凯思 摄
新兴县创建卫生县城以来,不断开展大型清洁行动。图为2014年8月份,县城职工在东堤路清洁路面。冯凯思 摄
破解农村垃圾难题 市场运营发挥实效
chendjia51380.jpg
“学校几乎一天一变化,越来越漂亮了,有了塑胶跑道,跑步时不用再担心尘土飞扬了;教室有了电教平台,现代化课堂感觉高大上,学习效率跟着提高了。”提及学校新变化,就读于新兴县环城中学的小张露出灿烂的笑容。
小张所说的正是教育创强镇给学校带来的新变化,实现教育强镇覆盖率达100%,正是2014年新兴十件民生实事的内容之一,不断为学校注入新血液,有效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2014年新兴十件民生实事,涉及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保等多个领域,切实解决了不少百姓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引来热烈的反响。
热点扫描之 教育
稳步推进教育创强 打造粤西百年名校
“翔顺实验学校二期工程包括:一幢小学区教学楼、一幢幼儿园教学楼、一幢宿舍楼,建筑面积约为5468.8平方米,已于去年8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兴县翔顺实验学校校长梁文雄告诉记者,从2013年秋季招生情况看,学位提供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报读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达到2∶1,二期工程的投入使用,为社会提供优质学位达600人次,有助缓解县城上学难问题。
据了解,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教育创强工作是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的重点,依托教育强镇的推进工作,不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之前相比,学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校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学生的欢声笑语。”河头镇中心小学校长练婵君告诉记者,在教育创强的浪潮中,学校建设了16个功能室场,包括电脑室、科学室、音乐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卫生保健室、文印室等,填补了学校功能室场的空白。其中,图书阅览室新添置的4000多册图书,更是让不少小学生爱不释手。
让河头镇中心小学师生为之振奋的除了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校园环境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创强前,每逢下雨,校道坑坑洼洼的,泥泞不堪,给师生带来诸多不便,走起路来小心翼翼的。”练婵君感慨道,“现在可好了,校道全面实现硬底化,告别了煤渣跑道,取而代之的是200米塑胶跑道。”
记者从县教育局了解到,到目前为止,2014年内创建3个广东省教育强镇(新城镇、大江镇、河头镇)的各项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督导验收方案》标准,并已于2014年11月接受了督前检查,省教育创强专家组将于春节前对这3个镇以及教育强县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进行达标验收。
2014年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校长基金’、‘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激励机制,巩固提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打造‘新兴一中’成为区域名校。”
围绕此目标,进一步提升新兴一中的教育教学水平被列为2014年民生实事之一。为此,新兴一中出台了《新兴一中创建区域名校工作方案》、《新兴一中学科带头人评选方案》、《新兴一中名教师评选方案》等管理制度,开启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之路。
2014年12月20日,新兴一中“百年华诞”庆典活动成功举办,为增强一中对外影响力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以新兴一中“百年华诞”为契机,新兴县于去年底成立了新州教育基金会,广东温氏集团、广东翔顺集团等热心企业以及个人纷纷慷慨解囊。据了解,新州教育基金会迄今为止募集善款逾2600万元,为提升新兴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热点扫描之 医保
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医保政策全面铺开
医疗卫生保障关乎百姓的身体健康,乃民生的头等大事,对此新兴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成为多年来民生实事中不可或缺的一桩。
2014年7月10日,新兴县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苏先生因患脑梗塞后遗症,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做了手术,总费用为13750.39元,“本来还以为自己得先垫付全额费用,后来得知只需支付个人承担的那部分费用,花费不到5000元就可以轻松出院,没想到在异地也能及时报销,回来也不用为报销奔波,很便民,值得称赞。”
新兴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像苏先生这样的异地就医患者逐年增多,而去年推行的职工医疗保险与省部分医疗机构联网即时结算政策,则为这些患者省去不少麻烦。据统计,去年全年新兴共150多例参保职工享受了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政策。
此项政策的实行,改变了以往异地就医患者为垫付高额费用而带来的窘境,“目前,我们已与省部分医疗机构联网即时结算,包括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江医院、南方医院等18家医院。”
据了解,参保人发生异地就医行为后出院时,只需一张身份证便可办理即时结算,应由参保人承担的,由参保人直接支付给医疗机构;应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由新兴县医保经办机构根据与就医地经办机构约定的结算办法,核算结算金额,再通过就医地经办机构支付给医疗机构。
此外,作为去年十件民生实事的一方面,新兴县医保定点医院的全市联网即时结算现已全面铺开。“目前,包括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天堂卫生院等8家医疗机构已实现全市联网即时结算,预计春节前,该项政策可覆盖县内16家定点医疗机构,市民可凭医保卡到市内任何一家医院就医,享受即时结算带来的便利。”该负责人表示,该项工作已走在全市前列。
因突发心肌梗塞,市民叶先生于2014年6月23日被送往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装支架手术。出院结算时,除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部分费用,个人还需承担一笔比较高昂的费用,当得知自己的情况符合大病保险补偿制度,能够获得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补偿后,他表示惊喜。
记者从社会保险基金局了解到,在一个社保年度内,参保人因住院、特殊病种门诊或急诊所发生的符合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累计超过1万元(含住院起付线标准)后的费用,统一按65%赔付,最高支付限额为25万元。
据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城镇职工大病保险补偿571人次,总补偿金额为168.9万元;截至2014年11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2014年共补偿1008人次,总补偿金额为522.5万元。
热点扫描之 环境
破解农村垃圾难题 市场运营发挥实效
农村垃圾处理这一老大难问题一度成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瓶颈,作为粤西山区县的新兴为此一直探索解决路子,“抓好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100%”见于2014年十件民事实事当中。这一年里,围绕着此目标,各项举措陆续出台。
2014年8月6日,新兴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通过了《新兴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长效机制意见》;同年8月28日,新兴县政府出台了《新兴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同年9月11日,新兴县政府召开试点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推进会,布置试点镇开展镇级生活清运和村级保洁工作;紧接着,新兴县成立了由陈就庆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把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引向深入,新兴县政府于去年9月已选定包括六祖、里洞、东成、太平、稔村、车岗、大江等7个镇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试点镇,通过试点示范,总结农村垃圾处理的好方法、好经验,以点带面,以求在全县铺开。
据介绍,“村保洁、镇收集、县清运处理”的思路贯穿整项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全县12个镇级转运站的设备通过招标实现了统一购置、统一管理和统一运作,由中标公司对全县公路主干线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沿线收集点的垃圾统一收集,并将所有生活垃圾压缩后运到县垃圾填埋场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各镇统筹辖区内各村的垃圾清运到镇转运站,由村负责村内保洁。目前,包括新城、簕竹、东成、车岗、稔村、太平、水台等镇,已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将农村生活垃圾推向市场化运营,其运营成效既得到省第三方评估的好评,也赢得不少群众的肯定。
“不管是镇区还是村中,以往垃圾成堆、臭味熏天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以前镇圩上经常出现遍地垃圾,现在整洁干净了很多,感觉空气都清新了。”在簕竹镇上工作的潘小姐表示。
据统计,由县统筹清运的垃圾收集点共455个,数量占全县1/3,收集的垃圾量占全县农村垃圾总量60%,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
据了解,去年1—9月份,新兴县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上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清运并无害化处理垃圾3万多吨,覆盖村庄1027条,建成垃圾收集点1090个。
十大民生实事成果扫描
一、提高就业社保水平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47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2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36人,全年创业培训311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248人,劳动力技能培训6793人,均超任务完成。
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年内创建3个广东省教育强镇(新城镇、大江镇、河头镇)的各项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督导验收方案》标准;翔顺实验学校二期工程已于2014年8月竣工验收,并已交付使用。
去年年底,成功举办了新兴一中“百年华诞”庆典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新州教育基金会,募集善款达2600多万元,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三、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2014年度,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已达到53.11%;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人均达到35元以上。
全县完成孕前检查3089人,通过实验室筛查出具有生育风险因素人员326人,需送省进一步检查的147人。
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争取省配套建设了6间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中心和17间行政村文化室公共电子阅览室;
免费送戏下乡20场、免费放电影1932场,实施53间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全县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已实行全免费开放。
五、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已完成农村公路建设68公里,完成投资2040万元;
全县15个重点帮扶村到目前共落实帮扶资金4632万元,共启动帮扶项目250个,完成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任务450户,帮扶全县贫困人口已有1.323万人脱贫,脱贫率达到90%。
六、开展助困扶残
医疗救助已落实五保和“三无人员”救助比例达到100%、低保对象救助比例达到70%。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的老年人达三千多人次。
七、推进宜居城乡建设
截至2014年12月,全县完成一事一议项目184个,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达到4261万元,整合各类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
全年动工改造的“三旧”地块6宗;查处违法用地105宗,面积380多亩;查处违法采矿20宗。
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18套。
八、促进价格惠民
平价商店实行退出机制,对2家经营不善的商店退出平价商店资格;
进一步完善了8家平价商店的软硬件设施,据统计,至2014年11月底平价商店销售额6370.27万元,优惠让利427.50万元。
九、优化生态环境
目前已建成两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正常运行。2014年1至12月,县城区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目前全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十、建设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民生水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完成渠道节水改造45.59公里,山塘加固2座,水陂加固12座及其他配套工程。
雨洞水库灌区等26宗灌区2014年已节水改造渠道节水改造75公里,完成投资约2250万元。
南方日报新兴视窗记者 冯凯思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