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廉洁广东行”:微小说也精彩

2015年01月28日05:10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廉洁广东行”:微小说也精彩

  “廉洁广东行·微小说征文大赛”获奖作者代表座谈会昨日在南方日报社举行。图为与会者合影。

省纪委常委、省预防腐败局副局长曾庆荣为获得一等奖的作者代表海华颁奖。

图为会议现场。

南方日报社社委姚燕永介绍征文情况。

获奖者代表申平在发言。

核心提示:

  1月27日,“廉洁广东行·微小说”征文获奖代表座谈会在南方日报社举行。省纪委、南方日报社、省作家协会的领导以及参与征文大赛组织、评审工作的人员和获奖作者代表参加了会议。

  为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廉洁宣传的影响力,更好地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社会氛围,2014年7月至12月,省纪委宣传部、南方日报社、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了“廉洁广东行·微小说”征文大赛。作为“廉洁广东行”主题的六个系列宣传活动之一,本活动征集了参赛作品5300多篇,覆盖全国十余个省份,影响广泛,达到了预期效果,扩大了廉洁文化的影响。

  颁奖典礼当天,南方日报社社委姚燕永介绍了“廉洁广东行·微小说”征文活动的组织和执行情况。省纪委常委、省预防腐败局副局长曾庆荣对此次征文取得的广泛影响力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文艺工作者们更多地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杨克及副主席王十月现场点评了获奖的作品,并与获奖作者探讨了艺术创作的具体手法。在座谈会中,获奖作者分享了各自参加廉洁广东行微小说征文的创作心得,并对接下来如何更好地用文学弘扬廉洁文化提出建议。

  共收到原创参赛稿件5300篇

  覆盖全国十余个省份

  从2014年7月10日起,主办单位在《南方日报》文艺副刊、“南粤清风网”、“南方网”、《广东党风》杂志等媒体持续刊登征文启事,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作品,至12月结束,历时6个月。南方日报在每月下旬推出征文专版,并在当日的南方日报封面导读。

  据统计,此次征文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的原创参赛稿件5300篇,参选作品以廉洁为主题,通过生动具体、引人入胜的故事,抨击腐败的人和事,弘扬清廉正气,以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参与征文的作者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份和直辖市(遍及黑龙江、新疆、河南、福建、浙江、北京等地),包含了众多公务员、教师、军人和专业作家等文学创作者,征文范围覆盖了行政、教育、企业等多个领域行业和各种文化机构。

  本次征文由省纪委宣传部、南方日报和作协三家单位联合主办,由省纪委宣传部联合南方日报文体新闻部,牵头组成了大赛征文小组,拟定了大赛征文初评小组和终评小组名单。从2014年5月开始筹备,7月10日起正式启动征文。

  面对数以千计的来稿,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做了大量的分拣、审读工作,每人累计承担千余篇的审读工作,从中精心遴选出数十篇优秀的作品,提交终评小组,并刊登在南方日报文艺副刊“廉洁微小说专版”上。

  活动还借助新媒体发动网络写手,扩大廉政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

  南方日报连续刊发征文启事,整版刊登参赛作品,取得了热烈的反响。来自广东省内各地市区县和省外的读者们不仅争相阅读,还积极参与撰稿,征文组委会收到的电子投稿和邮寄稿件数量不断增长。

  主办者重点发动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作协系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全社会弘扬廉洁文化的热情和能量。

  涌现一批构思奇特故事精彩的优秀微小说

  微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既顺应了网络时代的潮流,符合现代人群的阅读习惯,也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有效地扩大廉洁文化的影响力。

  在征文评选过程中,征文办公室首先组织初评小组的9名评委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选出40篇优秀作品,推荐给终评小组的7名评委进行评定。最终共计评出获奖作品29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10篇。

  此次征文活动吸引了一大批专业作家、网络作者和普通民众参与,同时发动了小小说协会的作家积极参赛,几乎网罗了微小说界行家高手,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经过初评、终评等环节,最终选出获奖作品29篇,其中一些作品构思奇特,故事精彩,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杂志总编办主任王十月特别赞赏了一等奖作品《隐形手套》,他表示,这篇微小说通过描写一只有魔法的手套,去检验我们的世道人心,构思巧妙,发人深省。此外,《去见一个人》通过一个官员去监狱里探望前任来反省自己,具有浓厚的文学味道。《杀死局长》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写出了“阿Q精神”的幽灵还遗留在每个人的身上。《一只大闸蟹的自白》从一只大闸蟹的视角,写出了老百姓的心中都有一杆秤,能够称出人心重量的寓意。这些故事要么构思奇特、故事精彩,要么文学性比较强,有一定的深刻性,无不给人以启发。微小说短小精悍,对语言功力的要求非常高,像汪曾祺那样的大家写出的小小说就文字精炼,意味悠长。这些获奖作品从内容雷同、结构相似的5300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了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准。

  征文活动传播广泛,民众参与度高,南方日报等媒体刊发了大量的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王十月认为,廉洁微小说的效果固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可能期待廉洁微小说直接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但以文学的形式去刻画人心,温润社会,比起贴标语、发广告等一些直接的方法,具有更为潜移默化、净化人心的社会效果和意义。尤其是这些优秀的获奖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传播,会促进大家形成正气观念和廉洁意识,加强群众对腐败行为的警惕和防范,推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让我们提倡的“反腐倡廉”更加深入人心。

  此次征文活动传播力度大,报刊、网络等媒体联动效果好,工作人员工作严谨扎实,评选出了一批生动活泼、寓意深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大力扩展了廉洁文化的影响力。

  用更多优秀作品提升廉洁文化影响

  “廉洁广东行·微小说”征文活动是在省纪委宣传部的倡导和指导下,经南方日报和省作协等单位通力协作,为反腐倡廉文化建设所做出的一项有益尝试。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省预防腐败局副局长曾庆荣表示,“廉洁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是一个宣传廉洁文化好的抓手。廉洁广东行·微小说”征文活动成功举办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大力支持。省纪委宣传部、南方日报与省作协通力协作,使本次征文活动成为一次多部门开展廉洁文化宣传的成功实践。今后还可以不断创新廉洁文化宣传的方式和方法,提升廉洁文化宣传的品质,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搭建更多的平台,让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寓教于乐、广大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更好地提升廉洁文化的影响力。

  省作协专职副主席杨克对基层文化工作者表现出的才华和创作能力表示惊喜。当他第一次看到作品《隐形手套》的时候,以为是出自专业作家之手,当得知作者是一位退休的县长时,不禁大吃一惊。“基层工作者具备如此高的文学水准,极为难能可贵!”

  ◎专家点评

  杨克:获奖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海华创作的《隐形手套》以魔幻手法和巧妙的构思,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文学效果。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篇作品的时候,以为是专业作家创作的。作品描写了一只有魔法的手套在戴上和脱去之后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作用,以象征手法刻画了每个人心中无形的道德标准,让评委眼前一亮。

  小小说的题材和创作手法还有广阔的空间可以挖掘,广大文艺创作者应该贴近生活,积极探索,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王十月:用文学温润社会

  以文学的形式去刻画人心,温润社会,更为潜移默化、净化人心。尤其是这些优秀的获奖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传播,会促进大家形成正气观念和廉洁意识,加强群众对腐败行为的警惕和防范,推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让我们提倡的“反腐倡廉”更加深入人心。

  ◎获奖者感言

  海华:修改原稿七八遍

  为了尝试新的构思和写法,我修改原稿七八遍,并请专家指导。《隐形手套》在7月23日的南方日报副刊登出之后,很快被《小小说选刊》和《小说选刊》转载,获得征文大赛的一等奖更让我始料不及。我一定再接再厉,力争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

  获奖者:廉洁征文应该纳入更多的文学体裁

  参与座谈会的基层作家对廉洁微小说征文的形式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他们表示,南方日报廉洁微小说专版在基层各地受到了热烈的关注,街谈巷议,影响广泛,深入人心。本次评奖结果公平公正,为基层作者们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作家申平建议,“廉洁广东行·微小说”征文活动可以作为持续的品牌办下去,经过几年打造,形成广东廉洁文化的一个品牌;同时,征文活动也可以扩大文学的体裁,容纳短篇小说、报告文学等更多的题材,以更为多样的文学形式,歌颂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和廉洁奉公的正面典型,取得更好的廉洁文化宣传效果。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陈龙

  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