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不能以管干部 方法来管人才 “人尽其用”关键是去行政化

2015年01月28日04:01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不能以管干部 方法来管人才 “人尽其用”关键是去行政化
■本报记者 张骏

“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对的,但不能以管干部的方式管人才。”市政协委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俞涛在政协“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布会上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是核心,首先是人才的集聚,但现在的管理方式不能让人才真正发挥作用。
作为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大学管理者,俞涛觉得,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致需要三类人。第一类是“小众”,即顶尖科学家、行业带头人等;第二类是高级人才,能把想法变成技术、技术变成商品,我们既要“爱因斯坦”,更需要大量的“爱迪生”;第三类是有创新意识的大众,水涨了船才能更高,顶尖人才也需要群众基础。
“我们引进和培养了很多人才,但在使用中还是存在问题。”俞涛说,比如在大学里,大学之于创新的作用毋庸置疑,硅谷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斯坦福大学。在国外,校长的一般任期是7年,美国的私立大学、常春藤大学的校长任期有10年以上甚至20多年。中国的大学校长一般任期是5年,连任也就10年,有的做不到3年就要轮换。“校长被当做行政干部在管理,经常性轮换,校长的治学理念就难以实现。”
另一方面,对于学科带头人的管理,也让人难以施展手脚。俞涛举例,大学教授要走在学术前沿,出国交流是常态,出去需要使用因公护照,否则报销就成问题。但因为有些大学教授还有行政级别,“因公”需要获得批准。最近科技人员收到通知,有关部门要求处级以上干部不得到企业兼职,那么学科带头人如何从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回报。
俞涛觉得,让人才“人尽其用”,关键是去行政化。但去行政化不是高校一家的事。“比如在高校里,我可以在学院、系的范围内搞试点,系主任只是技术带头人,没有行政级别,但这样一来,这个系主任就不可能当上副校长了,因为组织部门来考察的时候,会发现他没有处级干部的经历。”俞涛认为,这是需要更高层面统筹的问题,“校长也应该被视为一个专业岗位,大学就是一个学术共同体。”“管”的重心在“聚人才、创条件”,通过制定反映人才成长规律的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人才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使上力。

(来源:解放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