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落在百姓眉间的目光——缅怀伍洪祥同志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张志南

2015年01月28日11: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转眼间,伍洪祥同志离开我们已有九载。九载,不过是一百零八回月缺复盈,三十六个季节交替,九度草木荣枯,但在我心中,意义远甚于此,也是一段深深怀念伍老的时光。今年,恰逢他百年诞辰,不觉万端交集,思忆涌起。

伍老年少就投身革命,十四岁在家乡闽西上杭参加秘密组织“铁血团”,十五岁参加武装暴动,十六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十八岁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血雨腥风中,他深情绵邈地执著于革命事业,朝夕相拥,阅尽风霜,“虽九死其犹未悔”。

从闽西大山走向大江南北,再回头参加家乡福建的解放,伍老可谓身经百战,功绩赫赫。新中国成立后,他是第一届福建省委委员,继而担任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处书记、代省长、省政协主席,为福建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伍老在一撇一捺间,用强韧饱满的红色风骨,墨拓了一个高大的“人”字朱印,直至生命终结。他对主义的信仰,如肃穆深沉的巨帙典册,自有乾坤,珍贵无价。每念及此,对伍老这样的革命者、共产党人,满心是无以名之的震撼与敬意。一个人胸中需要蕴涵多少的雄风度量,才能达到如此虔诚高贵的信念境界!

更令人心悦诚服的是,无论是权高还是“位卑”,伍老都烟雨任平生,未曾忘却忧乡忧民,总是满腔热血,胸怀正义,眼有百姓。他的无谓和“在乎”,虽不显山露水,却蜿蜒着回肠荡气的缱绻情怀。

初识伍老是1984年,那时我在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任职。为了脱贫致富,镇里决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水泥厂、水电站、铁合金等企业虽然相继上马,但由于缺乏人才,困难不少。比如水泥厂,红坊镇的石灰石资源丰富,但通晓水泥技术的人才却相当匮乏。伍老此时还担任着省政协主席,来红坊调查研究,听取我们的汇报后,对我们的工作充分肯定,对存在的困难颇为上心,横切深剖问题,建议到省里引进人才。可山区乡镇,要从大城市引进人才谈何容易。伍老鼓励我们沉住气,多想办法,不要望而却步,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到福建建材工业学校去慧眼寻“珠”。还一再说,如遇难题,可随时告之,他愿意解忧纾困。在伍老的指导下,我们从该校成功引进了好几位毕业生,他们很快成为水泥厂的骨干,有的后来还成为企业家。

1988年,我调伍老家乡上杭县工作,与他的接触渐多。那时,他已离休,有时回到故土,不是寄情山水,而是和百姓会面相叙,用自己的眼睛读百姓的心。他时常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要做好脱贫致富的工作,更多关心革命基点村水、电、道路、学校等基础设施改善,关注老区百姓的生产生活。他不顾年事已高,经常深入基点村、“五老人员”家,与他们促膝谈心,嘘寒问暖,鼓励群众自力更生,多参加实用技能培训,创业致富。伍老每次回来,探望者络绎不绝,我们怕他累坏了身子,他却不同意,再三吩咐要亲自接待好来访的老接头户。他一再说,最让他惦记在心的,还是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贫困问题。由于沿海与山区,城市与老、少、边、岛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群众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全省农村还有不少农户没有摆脱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应该把振兴山区经济,实现老、少、边、岛地区治穷致富,列入福建改革开放的重点内容之一。1997年,伍老爱人尹峰大姐又把主编《青春在战火中》一书所得稿酬以及部分工资共5万元捐给元康村,作为助学基金用以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伍老说,他们的帮助很有限,但总是对老区人民、对父老乡亲的一份爱心,一份情意。伍老对待老区人民情逾骨肉,一言一辞间绾有大情大义,纵使负累也不悔。

1995年,我调龙岩地委宣传部工作后,伍老对我说得最多的是,要重视革命传统教育,既要大力弘扬苏区干部的好传统好作风,也要旗帜鲜明地让年轻一代接受红色熏陶,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其言虽简,其义却重。他还身体力行,不仅亲自动手撰写回忆录,还组织编写了大量红色读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对伍老始终怀有一种真诚的钦佩。

我在三明工作期间,听伍老讲福建的工业,尤其是三明钢铁厂的创业历程、三明重工业基地的崛起,至今记忆犹新。伍老说,当时他任三明建设委员会党委第一书记。三明是福建地方工业建设中的一个创举,有经验,有教训,但没有失败。参加三明重工业基地建设的数万名建设者的热情、智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福建工业建设史上的奇迹。伍老实事求是的品格,令我敬佩。当年那顾全大局、真诚无私、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多么宝贵的财富,令人难忘。

几年后,我到省里工作,每次看望伍老时,他总是念念不忘老区发展,叮嘱我们不能忘本,要关心老区、支持老区。辰光驰流,逝如朝霜,伍老年事已高,满头白丝如雪,探望他的人却始终未减。在他心里,解决老区群众的困难,是不可懈怠的。一个耄耋老人本应颐养天年,却还在夜以继日地为人民劳瘁,可见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一个早已远离权力的老人,却依然被那么多人惦记、看望,可见百姓心中有杆秤!那段时间,我也曾收过伍老转来的信件,都是事关老区发展、百姓致富的材料。拳拳之心,眷眷之情,一枝一叶,知疼着热,让人为之动容。他在世间,布下的是绵绵无绝期的深情牵挂。他的目光,落在的是百姓的眉间。

和伍老接触的点点滴滴,虽是远去的往事,记忆却未曾模糊,画面还清晰如斯,犹如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泼墨丹青,题跋款识是他的人格魅力,蘸在岁月的长川中,揾于我的内心深处。我以为,他和许多革命先辈的人生辙印,跃然有一掬亮烈情操,不会化为乌有,也不会终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依旧能反射回缭绕的大音,引领着后人向前,向前。 

《海峡通讯》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